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244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在经济上,这段均衡期(16601730年)应当被理解为一段稳步增长而非停滞不前的时期。整个欧洲商业繁荣。西方世界到处都建起漂亮的新古典风格的交易所。劳动力市场、资本市场、土地市场、商品市场都在更加高效地运作。银行也迅速增加,比如英格兰银行、苏格兰皇家银行等。每一个欧洲国家都修缮道路、扩建港口,并开凿运河、搭建桥梁。直到1654年,柏林仍然不过是小河旁一个拥有五千居民的定居点,但到1740年,它已成了一座拥有将近十万人口的宏伟城市。维也纳从一个阴森的中世纪堡垒变成了瑰丽壮观的帝国首都。

——摘编自[美]大卫·哈克特·费舍尔《价格革命:一部全新的世界史》

材料二   明清时期商业城镇的发展十分迅速。清代中叶直隶、河南、山东商业城镇人口占城市总人口的比重达40%以上。商业城镇中人口超过府城者至少有10多个,人口规模超过一般州县城的为数更多。新兴商镇的大量崛起使城市数量大大增加,这些商镇在行政建置上虽然只是一个镇,但其人口规模和市场辐射功能很多已超过一般州县城,其中的一部分在其后的发展中升格为行政中心城市。清代中叶,冀鲁豫三省可视为流通枢纽和地区性商业中心的城镇有30余个,已超过三省的府城总数,这些商业城镇正在越来越明显地改变着传统行政中心城市的绝对统治地位。

——摘编自许檀《明清华北的商业城镇与市场层级》

材料三   在西方,最早有关明清“停滞论”的表述出现在黑格尔的《历史哲学》中,而后,著名学者魏特夫、佩雷菲特等也对明清时期中国社会发表了类似见解,这些断言使“停滞论”在西方世界得到了一个相当普遍的认同。这样一种超稳定、无变化、停滞的中国社会面相在国内也同样形成了一种刻板印象,而有关“停滞论”的反思很早之前就出现了。

——摘编自朱浒《明清中国社会停滞了吗?——中西比较的视野》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欧洲商业发展的表现。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明清时期华北商业城镇对于城市发展的积极意义。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从商业角度评析明清“停滞论”。
2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帝国主义列强通过巴黎和会和华盛顿会议,建立了维护战胜国列强利益和维持战后新秩序的“凡尔赛-华盛顿体系”。虽然它是一个掠夺性分赃体系,但在当时的国际形势下和一战后的一段时间里,其某些积极因素,对当时及后来的国际关系发展有一定的积极作用。

——摘编自韦永生《浅评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评析材料中的观点(任意一点或整体),得出结论,并予以阐述。(要求:结论不能重复材料中的观点,持论有据,阐述充分,表述清晰。
3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20世纪初的女界“新”象

   

提取材料中所蕴含的历史信息,并结合时代背景加以评析。
2023-05-28更新 | 296次组卷 | 4卷引用:重庆市乌江新高考协作体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天宝年间,河南、河北的民户占全国总户数的37%。在全国10道的经济发展中,河南、河北居全国的领先地位,在财政上也居于重要地位。唐玄宗在诏敕中指出:“大河南北,人户殷繁,衣食之原,租赋尤广。”安史之乱爆发后,北方人口大量南移。如荆州(治江陵县)天宝年间有3万多户。而乾符年间“江陵城下有三十万户”,百年间增长了近10倍!益州,天宝有户59万多,大中年间则“户百万,兵士五万”,也增加了近1倍。唐前期,河南、河北不仅“桑蚕倍多”,质量也是全国最好的。当时绢分为8等,而河南道宋、毫两州的绢列第1等。德宗时顾况指出:“今江南缣帛,胜于樵(即亳州又名樵郡。)、宋。”唐后期,在江淮出现了一些繁华的工商业城市。至德年间李华在《杭州刺史厅壁记》中指出:“杭州骈樯二十里,开肆三万室。”这比唐前期洛阳开肆三千余多了10倍。白居易指出:“当今国用,多出江南。”社牧也说:“今天下以江淮为国命。”而韩愈则更进一步说:“当今赋出于天下,江南居十九。”

——摘编自翁俊雄《唐代区域经济研究》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唐代区域经济演变的趋势及其原因。
(2)史学界一向认为,“安史之乱”是唐代由盛转衰的转折点,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对此观点进行评析。
2022-05-19更新 | 667次组卷 | 20卷引用:黑龙江省七台河市勃利县高级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7691770年,东印度公司囤购大量米谷,用贵得吓人的价格出卖,在印度造成了大饥荒,使孟加拉1/21000万人)的居民丧失了生命。英国在18世纪后半期对印度的侵略和榨取,给印度人民带来沉重的灾难。一个英国议员说:“我深信,地球上任何时候的任何一个文明政府,也没有比17651784年的东印度政府更为腐败、更为背信弃义、更为凶恶了。”大量财富(17571815年共榨取10亿英镑)流入英国,转化为资本,促进了各种科技发明的增多和许多贵重设备的普遍采用,加速了英国工业革命的完成。

——摘编自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近代史》下卷

材料二   英国东印度公司的军队占领孟加拉后,抢劫了国库。约值6千万英镑的金银珠宝,进入了公司及其官员的腰包。军队头子克莱武后来在英国下院得意洋洋地说:“富饶的城市在我的脚下,雄伟的国度为我所辖,堆满金银珠宝的国库为我敞开。但是,我总共才拿了价值20万英镑的财物。绅士们!迄今为止,我还为我的这种朴素作风感到惊讶。”克莱武两次被任命为孟加拉总督,1767年他回国后,因抢劫勒索财物受到控告。最后判决承认他收受王公贿赂和官商牟利的事实,但又认为他为英国立下大功,因此不了了之。

——摘编自[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分裂——第三世界的历史进程》


(1)依据材料一,分析英国东印度公司殖民活动的历史影响。
(2)评析材料二中的“克莱武”现象。
6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糖是一种特殊产品,有很强的社会、政治、地缘和情感属性。人类学家马歇尔·萨林斯就曾说过,在所有味觉中,人类对甜味最敏感、喜欢,需求最大,其对历史的影响也就格外微妙。

“当英国工人喝了第一杯加糖的红茶,其历史意义甚至足以和发明蒸汽机相提并论,因为喝茶不但改变了饮食的习惯、消费的模式、工作的意义,更改变了生产、贸易和消费的关系,改变了整个社会和经济的基础。”

——摘编自李军、王秀清主编《历史视角中的“三农”:王毓瑚先生诞辰一百周年纪念文集》


上述材料认为英国工人喝加糖红茶的习俗“其历史意义甚至足以和发明蒸汽机相提并论”,试对这一观点加以评析。
2023-01-15更新 | 64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秦皇岛市第一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7 . 外交体系

材料一   “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这种基于“天下共主”理念的中央王朝,以四夷为外服,以“朝贡”为理想,构建了一种“华夷秩序”。一些周边国家向明清朝廷“纳贡称臣”,接受明清皇帝的册封,但宗主国不干涉藩属国内政,且这种关系不是通过武力形成的。这些藩属国一旦遭受外敌入侵,中央王朝会出兵援助;而他们前来进贡时,本朝皇帝会给予高出贡品数倍的重礼,以示恩惠。

——摘编自王承庆《中国外交体制的建立与近代化转型》等

材料二   1648年订立的《威斯特伐利亚和约》,结束了欧洲的混战局面,形成了威斯特伐利亚体系,且确立了国际关系中的国家领土、主权与独立等原则。这一体系改变了中世纪的帝国观念,代之以主权平等的观念。然而,西方各国在国际法应用中实行双重标准,为了谋取利益经常违反国际法,在殖民主义和资本主义的驱动下,它又成了向外扩张的“世界国家秩序”。

——摘编自李育民《条约制度的建立及其影响》等

材料三   伴随着法国大革命,民族主义得到了进一步的加强,而拿破仑战争亦加速了自由、平等的思想传播,推动了1815年第二次国际秩序的变革。各国之间签订了许多国际公约,制定了一系列战争法规,试图和平解决国际争端。但这一秩序没有常设机构,在发生国际危机时任何成员国均可召集并主持召开相应的会议。

——摘编自陈安迪《四大国际体系转型成因及特征探究》等


(1)阅读材料一、二,比较中西方外交体系的不同特点。
(2)阅读材料三,并结合所学,评析“第二次国际秩序的变革”。
2023-01-12更新 | 202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通州区2023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8 . 1891年户部浙江司主事陈炽撰写《户部主事陈炽呈递出洋游历人员应行采访事宜节略》(节选),后文简称《节略》。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天时第一一、其国去赤道远近,南北极出地各若温度……十一、地动绕日之说确否。
人情第三三、农、工、商、贾,何等之人最多……四、贫富若何,奢俭若何。
物产第四一、其国之土产何物,与他国通商者几何种……
炮台第五一、其国之炮台共若干座……陆路几座,水路几座……
兵船水雷第六一、其国兵船数目多寡,配水师几何……
枪炮第七二、其国之炮以何处为最大……
兵制战事第九十六、其陆师之优劣较中国今日若何……
学堂第十五、兵学、化学、光学、重学、绘画一切之学,是否分堂学习……
财赋第十一一、其国每岁入款若干,出款若干……
四夷沿革第十五一、其国在古为何国,与中国通否,是否向来朝贡之邦。

——摘编自张登德《陈炽传》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对陈炽所撰的《节略》进行评析。
9 . 风俗与施政

材料一鉴于战国时,“七国异族,诸侯制法,各殊习俗”,秦统一后的“移风易俗”主要针对的是东方六国。秦始皇企图用严厉的法令手段来匡饬异俗,实现文化上的大一统,形成了“以法治俗”的统治思想。由于秦“事皆决于法”“以法治俗”走向了极端,风俗与政治形成了尖锐对立,激起原东方各国的反抗,其中楚人表现得最激烈,齐人、赵人次之,其间包含着区域文化的差异与冲突,加速了秦帝国的灭亡。

——摘编自牟发松《从“移风易俗”看秦汉对地方社会的控制》等

材料二在完成政治统一之后,刘邦在秦、韩、魏等西部地区设郡县“奉汉法以治”,在赵、 燕、齐、楚等东部地区则立王国,允许诸侯王在一定范围内制定和颁布本国的政策法令,依靠本 国士人“从俗”而治。在东方各地特别是楚、齐、赵地的文化传统仍有很大势力的情况下,将承 秦而来的汉朝法律强行向全国推广,仍有激起东方社会反抗的危险。刘邦一方面必须“承秦”, 包括承秦之制,另一方面又必须尊重东方社会的习俗,特别是楚、齐、赵人之俗,这是汉初实行 郡国并行制的深层背景。西汉能成功地避开亡秦覆辙,将帝国的统治巩固下来,与此不无关系。

——摘编自陈苏镇 《<春秋>与“汉道”:两汉政治与政治文化研究》

材料三为了实现文化的统一,汉朝儒生们提出“德教”的主张。贾谊和董仲舒分别对“德教”进行了系统论述,提出了两种不同的方案。贾谊的方案可以称为“以礼为治”。他建议汉朝仿照西周,尽快“制礼作乐”,自上而下地建立一套儒家制度,用这套制度约束百姓的行为,“使民日迁善远罪”,逐渐移风易俗,实现文化的统一。董仲舒则主张“教化”必须由“圣人”主持, 圣人奉天命来到人间作天子,这种圣人加天子的角色就是“王者”;王者自上而下、由近及远地 推行教化,逐渐移风易俗,实现文化的统一。汉武帝即位后,尊崇儒术,确立了儒家的主导地位。

——摘编自陈苏镇 《秦汉时代社会治理模式的演进》

(1)阅读材料一和材料二,结合所学,以社会风俗与国家统一的关系为视角,评析秦至西汉初期的统治政策。
(2)阅读材料三,结合所学,说明西汉时期东西部风俗差异是如何消弭的。
2023-05-08更新 | 563次组卷 | 4卷引用:广西南宁市第三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10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   近代理性主义最初出现在自然科学领域,牛顿对万有引力的发现以及牛顿力学的演算,使理性主义的旗帜树立起来。政治理性主义者将自然科学领域的分析、计算、逻辑推理的技术运用于政治领域,使这种追求确定性和功利性的科学方法在政治生活中占有了绝对的地位。在资产阶级同封建制度、同宗教神学斗争的过程中,政治逐渐从宗教的控制中摆脱了出来。此时,还涌现出大量的政治家,比如伏尔泰提出的自然权利论,指出自然赋予人们自由和平等,所有的权利属于人民也被卢梭的社会契约论提出了,孟德斯鸠提出了三权分立。在理性主义的引导下,国家和社会发生了深刻的变革。

随着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理性主义逐渐丧失了理性原有的怀疑性,转而追寻一种纯之又纯的确定性。近代政治领域所崇尚的理性主义更多是对理性的形式逻辑演绎的空前追求,将人类的政治程序化、简单机械化、标准化、量化。

——摘编自赵恩烯《政治理性主义批判及其当代意义》


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理性主义”发展的趋势,并简要评析“政治理性主义”。
首页6 7 8 9 10 11 12 13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