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160 道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埃及降水非常少,但因为尼罗河,这个地方很早就有了农业,很早就出现了文明。尼罗河在埃及境内有1200多千米,埃及人把尼罗河周围的土地称为黑土地,与周边沙漠的红土地相区分。尼罗河不仅给埃及提供了充足的水源,还为埃及提供了交通、通信以及食物来源。尼罗河在每年7月开始泛滥,9月达到高峰,尼罗河的泛滥使埃及进行耕种的肥料有了保证。因为尼罗河,古埃及的历法把一年分为三季,分别是710月的泛滥期,11月到次年2月的生长期,36月的干旱期,这与尼罗河的涨落是完全吻合的。尼罗河中的鸟类、鱼类,还有其他动物,是埃及人非常重要的食物来源,也是埃及文明发展的物质基础。

——摘编自晏绍祥《世界文明的摇篮:古代两河流域和埃及文明》

材料二   在古埃及固有的文化传统中,象形文字的产生与发展颇具代表性。古埃及的象形文字既不像两河流域的楔形文字那样可以为几个不同民族的语言所利用,又与古代中国的象形文字的演变不同,它仅仅为古代埃及民族所利用。古埃及的象形文字从公元前4000年代后半叶开始出现,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一直使用到公元4世纪末,大约流行了三四千年之久。虽然在这几千年中,象形文字的语法和词汇变化相当大,特别是在罗马统治时期的埃及语言,较之法老时期,很少相似,但是象形文字的传统却得以保存下来。

——摘编自刘文鹏、令狐若明《论古埃及文明的特性》

(1)根据材料一,分析尼罗河对古代埃及文明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指出古代埃及象形文字发展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评析古代埃及文明。
昨日更新 | 16次组卷 | 1卷引用:辽宁省部分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联考历史试题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参加反法同盟的欧洲各国君主们担心法国革命引起本国革命,因此设法扑灭法国革命以期恢复旧有的欧洲大陆封建统治秩序。拿破仑政权则通过战争革命的方式来维护法国资产阶级的利益,并巩固法国大革命的胜利。拿破仑将一部分南部斯拉夫人集结在一起,希望他们恢复政治独立。同时,他还进行了一系列意义深远的政治改革和社会改革,废除允许各省自主特权的封建制度,代之以行政集权,创造了发展政治民族主义必不可少的条件,在这个意义上他甚至可以算是几个现代民族的缔造者之一。

——摘编自许丹《论拿破仑战争对欧洲历史进程的影响》

材料二   近代以来,中国学者不断学习西方文明,以求实现民族独立和现代化。然而一战后,梁启超亲身感受到欧洲人的失望和悲观,西方学者对现代西方文明的反思和批评,也使梁启超受到刺激。他考虑如何以中国文明补助西方文明。这不是以中国文化拯救西方文化,而是中西化合,建设一个新文化系统以使人类全体都受益“我们的国家有个绝大的责任横在前途,什么责任呢?是拿西洋的文明来扩充我们的文明,又拿我们的文明去补充西洋的文明,叫它化合起来,成一种新文明。”从此,梁启超开始了他的文化自觉和中国自觉。

——摘编自单世联《梁启超的“文化自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拿破仑战争在欧洲政治文化重构的过程中发挥的作用。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对梁启超的“文化自觉”进行评析。
(3)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战争与文化关系的认识。
2024-06-02更新 | 50次组卷 | 1卷引用:陕西省韩城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3 . [中国法治与美国宪政]

材料一   夏商西周时期的“先王”们都是“议事以制,不为刑辟”,他们“临事制刑,不豫设法”的做法,决定了他们不可能把法的历史推进到成文法时代。春秋时期人们频繁地引用典、制、常、则等法律形式,说明他们的时代不存在大规模的法典。到了战国时代,平民数量急剧上升,在社会中所占比例越来越大,随着封建经济的发展,平民已经有了诉讼的要求,在这样的时代,法治思想就不应再表现为当政者的“临事制刑”,而应当是事前“为刑辟”,制定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形式较为统一的成文法便成为历史发展的必然。

——摘编自徐祥民《法家的法律思想研究的历史、现状和意义》

材料二   秦朝的法律制度已初步确立了我国古代各项法律的原则。经过两汉以及魏晋南北朝的发展,至隋唐时,法律思想和法律制度日臻成熟,体系日益完备,《唐律疏议》的颁布代表着中华法系的完备——以《唐律疏议》的完成为标志,儒家学派的某些基本主张被精巧地纳入成文法典之中,此时法律便与儒家思想的“礼”完美结合,以礼为主,出礼入刑,礼法合一,体现了刚柔相济的管理模式。基于宗法家庭观念长期作为社会发展的主导思想,“礼”作为民间的风俗习惯在寻常百姓中发挥着重要的规范作用。“法治”维护中央集权的君主专制政体,“礼制”则成为维护这个政体的社会基础。

——摘编自陈栋良的《传统中华法律文化与现代法治精神》

材料三   美国宪法虽然产生于独立战争的革命胜利之后,但它深受英国及欧洲大陆启蒙思想的影响,是最先以成文法的形式将启蒙思想家的理想宪政化的楷模;同时也是对美国人民宪政实践的总结,并且随着社会变迁而不断完善和发展。美国宪法的创制与实施形成了富有特色的宪政文化,其规定的政权组织形式典型地体现了三权分立相互制衡的组织原则,有关公民权利的宪法修正案即人权法案反映了权利至上、公权力依程序行使的法治原则。用宪法形式确立的美国式的三权分立制衡的政治架构和宪政运作范式,是对西方法制观念传统的继承和发展,具有其独特的法律文化意义。

——摘自季金华、金成富《美国宪法的成长及其法律文化意义探析》


(1)根据材料一、二,说明先秦至隋唐时期中国法律的演变趋势,并分析这种趋势的成因。
(2)根据材料三,概括美国宪政的原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析美国宪政原则的实践。
2024-02-03更新 | 22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高中教育联盟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4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9世纪英国“洁净食品运动”。19世纪,英国越来越多的人口远离食品生产者,转而依靠中间商来供应食品,食品掺假泛滥。以烘焙业为例,自1815年英国政府废除《面包价格法》后,伦敦四分之三的面包师以低于正常市场的价格出售产品,掺假是最常见的手段。1820年,化学家阿库姆首次采用化学方法分析食品成分,发现用明矾漂白劣等面粉冒充上等面粉,其著作对掺假食品的揭露,各大报刊杂志进行介绍和评论,使食品掺假问题成为英国社会关注的一个突出问题。工人阶级是掺假食品的最大受害者。“(他们)买的土豆多半都是质量很差的,……猪板油是发臭的,肉又瘦,又陈,又硬,都是老畜的肉,甚至常常是病畜或死畜的肉,往往已经半腐烂了。”食品行业担心议会出台相关法案来强制解决掺假问题,因此,相当数量的商人开始自发售卖洁净食品,形成了一场“洁净食品运动”。例如,烘焙业连续成立了数家大公司,旨在生产不合明矾和其他掺假成分的面包。工人阶级以合作社的形式加入洁净食品运动中来。1844年罗奇代尔先锋合作社的合作商店正式开业,主营面粉、黄油和奶酪等洁净食品。由于罗奇代尔合作谷物工厂生产的纯净面粉不掺明矾等增白成分,比工人群体日常食用的掺假面粉颜色更深,遭到了工人们的抵制。中央合作社为了让工人消费者“醒悟”,特意出版了一本关于掺假的小册子,并聘请讲师向全国各地的工人群体解释。在合作社的推动和鼓励下,饱受掺假食品之苦的英国工人阶级开始食用纯净食品,逐渐投入到这场运动中来。1860 年以后,英国政府陆续颁布《食品掺假法》、《食品与药品销售法》等,经过半个多世纪,英国基本上建立了行之有效的食品安全立法体系与监管体制。

阅读上述材料,结合所学,评析19世纪英国的“洁净食品运动”。
2024-02-01更新 | 46次组卷 | 2卷引用:北京市大兴区2024届高三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5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文艺复兴之前,在伊斯兰医学里,砂糖经常被用作一味药。十七世纪中期以后,砂糖的价值和用途都发生了改变。砂糖以前只是极少数上层人士的调味料、药品或礼仪用品,后来,砂糖成了普通的食品,也有了更多的用途。英国人将加糖红茶和咖啡发展为社交媒介,后来砂糖又成了平民的早餐,并被称为热量之源。

从十六世纪到十九世纪,全世界的政治家和实业家都想方设法掌握砂糖的生产,并控制其流通渠道。加勒比海原本只是欧洲人探宝和开发矿藏的场所,到了十七世纪,甘蔗种植传播到加勒比海,遍布原始森林和岩石的岛上开辟了广阔的种植园,种上了甘蔗。在种植园模式下,大部分种植园只栽培一种作物,这种作物往往是在以欧洲为中心的世界市场上用于买卖的商品。加勒比海地区在很长时期内只种植甘蔗,棉花种植量也很小,连粮食都要进口。

                                                         图1                                                                                          图2

——据(日)川北稔著赵可译《一粒砂糖里的世界》等

(1)指出近代以来砂糖的功用发生的变化,并概括变化的原因。
(2)以加勒比海的“砂糖革命”为例,评析加勒比海地区在当时世界贸易中的地位。
6 . 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汉代总结秦速亡的教训, 积极实行儒家的仁政德治。至董仲舒提出重选举、兴学校、独尊儒术三大文教政策,我国第一个正式的人才选拔制度得以建立和实行,该制度主要根据人的德行,通过举荐和策问, 授以相应官职。

材料二   明清时期,科举考试采用八股文,八股文具有防止作弊,使评卷标准化、客观化,减少评卷工作量,以及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测验考生文字基本功等好处。

——以上均摘编自田建荣《科举考试命题立意探析》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汉代人才选拔制度的名称,并分析其意义。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析材料二的观点。
2024-01-24更新 | 23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佛山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7 . 中世纪行会

有学者指出:从历史主义的立场来看,由于中世纪尚不存在作为强势主权单位的民族国家,因而,行会扮演了“类政府”或“准公共组织”的角色,实施市场监管,开展社会救助、提供公益服务,关系到那个时代社会治理的根本。

自由人的誓约团契
中世纪行会创立的初衷,就是为了补偿城市生活中极为稀缺的东西—亲缘共同体及其保护作用。行会成员自愿宣誓立约:在成员的人身受到伤害或威胁时施以援助;对陷入生活困境的成员给予救济。
谋求健康而诚实的经济
行会严格限定每个小作坊招收学徒的数量;统一规定本行业使用的生产工具、工艺技术和工作时间;以行会集体购买之类的方式控制原材料的供应和价格;行业内秘密,不可外传。
在我们的旗帜下
从规模上看,中世纪的手工业行会是一种小型共同体。加入一个行会从而获得兄弟身份的最明显的标志,是穿上由行会统一制式的会服。那些因家境贫寒而不能添置全套会服的会员,至少要买一件衣服罩子,以示自己是本会兄弟。对行会行动来说,会旗具有特殊权威。大多数行会都有自己的会徽,会徽寓意象征着友爱、尊严、快乐、集体幸福等。
使城市共和国运转
城市共和国的公共职位,例如,具有立法和决策咨询职能的大议事会、小议事会的成员,管理行政事务的执政官、财务官、督察官、公证人等等,都向行会开放。另外,行会还筹集资金兴办公共事业,在居住的市镇建起小教堂、附属礼拜堂、公会会堂及文法学校。
亲兄弟明算账
大工业生产及其推动的经济交往和社会交往,彻底打破狭小的地域限制,呈现了前所未有的延展性和开放性,由此带来的治理任务之复杂,也就很自然地超出了行会这样的微型职业共同体的规范能力。“亲兄弟明算账”的生意经成为社会流行风气。科学知识创新和职业培训学校兴起,行会和学徒制度声望逐渐下降。

——摘编自张风阳《一种特殊类型的共同体——中世纪行会功能的政治社会学分析》


依据材料,结合所学,评析中世纪行会的兴衰。
2024-01-22更新 | 25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东城区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8 . 1958年——1969年戴高乐执政,推行“戴高乐主义”。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戴高乐主义在对外关系中采取部分政策和措施

1958年,戴高乐提出建立以法、德为核心,以法国为领导的“欧洲人的欧洲”。同年11月,赴西德与阿登纳会晤,与德国签署《法德合作条约》。
1960年,成功爆炸了第一颗原子弹。1963年,法国总统戴高乐拒绝了美国的“多边核力量”计划和美苏倡导的《部分禁止核试验条约》。
19603月,戴高乐面向苏联及东欧国家提出“缓和、谅解、合作”的东方政策。19666月,戴高乐访问苏联,并与苏联领导人勃列日涅夫发表联合声明,推动东西方缓和。
19636月,法国从北约撤回大西洋舰队,不再参加北约联合军事演习。
19641月,中法建交,法国是第一个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建交的西方大国。
1964年,走访11个拉丁美洲国家,签订了经济、贸易和技术合作协定。
19663月,正式通知北约盟国,法国结束对北约组织一体化的从属关系,正式退出北约“军事一体化”机构。
据材料并结合所学,评析戴高乐主义。
9 . 思想传播

材料一   齐国都城临淄的稷下学宫,是战国诸子百家争鸣的重要场所。身处其中的稷下先生们留下了《管子》,内容包括反映黄老之学的《宙合》、阴阳家学说的《五行》、兵家思想的《兵法》、儒家思想的《小称》、法家学说的《法禁》等篇。稷下先生们都有人数相当多的弟子,又都喜欢辩论,比如孟子人称“好辩”,邹衍人称“谈天衍”。在辩论中,各家思想相互诘难、相互影响。

——摘编自孙开泰《稷下学宫的百家争鸣与相互影响》

材料二   


(1)阅读材料一、概括战国时期稷下先生们传播思想的途径。
(2)从材料二的史料中任选两个,评析它们在近代中国思想传播中的作用。
2024-01-20更新 | 60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昌平区2024届高三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10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1950年6月,中央重工业部计划司发布《国营工业经济计划工作的组织与方法》,明确提出工业经济计划需要包括七个部分,强调“所有一切与生产及建设相关的全部经济内容都包括在内”。政务院先后成立了重工业部、燃料工业部、纺织工业部、轻工业部、第一机械工业部、第二机械工业部等工业管理部门。

在“一五”期间,由国家计划委员会统一管理、直接下达计划指标的产品由1953年的115种增加到1956年的380余种。而“计划一经批准,一般不予修改”。1953年10月,财政部下发《关于编制国营企业一九五四年财务收支草案各项问题的规定》,明确规定燃料、重工业、一机、二机、纺织等各个部门所属的国营企业“基本建设支出,技术组织措施费,新产品试制费,零星固定资产购置及各项事业费,均属经济拨款之范围,应悉数列入财政收支计划‘预算拨款’的有关项目内”。在具体实践中,1951年至1954年,国营企业的定额劳动资金由财政和银行分别供应,1955年至1957年则实行国营企业自有流动资金计划定额全部由财政拨款的制度。国营企业从原料供应、要素价格、生产过程、财务重要等方方面面都受到了政府的严格控制。

——据郑有贵《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史》

(1)概括指出材料所反映的国家对国营企业的管理举措及其呈现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析新中国过渡时期对国营企业的管理体制。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