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42 道试题
1 . 《礼记》记载,孔子在谈到先代贤王时说:“天无私覆,地无私载,日月无私照。奉斯三者以劳天下,此之谓三无私。”《庄子》《吕氏春秋》《管子》以及《申子》都表达了相同或相似的意思。这反映了先秦诸子(     
A.探究“礼崩乐坏”的根源B.认同“民贵君轻”的观念
C.继承“天人合一”的思想D.推崇“天下为公”的理念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礼仪制度是华夏文明的特征之一。在上古时期,封国之间公、侯、伯、子、男;贵族之间公、卿、大夫、士等的社会资源配备,包括宫室、车旗、舆服、器用之类都按照所谓的“命”来安排。《天子建州》记载,周王室派周公阅到鲁国使聘,鲁国招待之物中熬稻、熬黍象征着文治,虎形盐巴则意味着武功……每当新的统治集团夺取政权之后,便着手礼乐制度建设,历代都有所谓“议礼”,即通过礼制大讨论,制定符合本朝的礼乐大典……儒家被尊为中国古代社会的官方意识形态之后,其“尊尊亲亲”的根本特点也转化为中国传统社会的运作法则。唐代的刑书有律、令、格、式四种,其中的“令”就是“尊卑贵贱之等数,国家之制度”。中国古代的礼仪制度的行用范围不限于中国本土,当礼仪制度在中国本土出现缺失时,“礼失而求诸野”,在东亚文化圈的其他地区还可见到中国传统古礼的遗踪,比如朝鲜半岛、日本部分地区还保留有冠礼,东南亚部分地区还保留藉田礼,等等。

——摘编自柳诒辉《中国礼俗史发凡》

(1)根据材料,概括中国古代礼仪制度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古代礼仪制度特点的成因。
2023-05-16更新 | 165次组卷 | 4卷引用:辽宁省辽南协作校2023届高三三模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故家五亩宅,百亩田,务其业而勿夺其时,所以富之也。

量地而立国,计利而蓄民,度人力而授事……利足以生民。

足国之道,节用裕民,而善臧其余。

望时而待之,孰与应时而使之!

——摘编整理自《荀子》

材料二   《国语》记载:“夫民之大事在农,上帝之粢(音zi,古代供祭祀的谷物)盛于是乎出,民之蕃庶(人口)于是乎生,事之供给于是乎在,和协辑睦于是乎兴,财用蕃殖(财物增长)于是乎始,敦庬纯固(强大国力,庬,音mang)于是乎成”。农家学派强调抓住农业生产的一些基本要素,即人力、气候、土壤和地形。为此他们经常劝告统治者:“得时之稼兴,失时之稼约”。“得时之稼,其臭(音xiu)香,其味甘,其气章,百日食之,耳目聪明,心意睿智,四位变强,凶气不入,身无苛殃”。

——摘编自唐任伍、孟娜《先秦农家学派的民生观》


(1)根据材料一,概括荀子的重农思想。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从农业地位和民生角度分析先秦时期重视农业的理由。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宋代笔记中存有大量记载吐蕃与宋王朝之间最重要的贸易即"茶马互市"的内容。如关于“茶马互市”的交易商品,宋代笔记明确记载当时主要以蜀地的名山茶与吐蕃进行交易,“雅州名山茶为羌人贵重,可令熙河兰湟路以名山茶易马,恪遵神考之训,不得他用”。关于战马,宋代笔记明确记载北宋的战马主要来自与西部吐蕃的茶马贸易,有宋一代,西部吐蕃地区一直为宋朝战马的主要供应地,并专门在秦州设置茶马司分管茶马贸易。除茶马贸易之外,西部吐蕃地区的大量土特产也纷纷进入内地,“秦风一路与西蕃诸国连接,蕃中货物四流,而归于我者不知几百千万”,大量民族市场应运而生。宋朝还特地在陕西为吐蕃设置驿站,“置陕西州县特置驿,谓之哨家位,岁贡奉不绝”。此外,宋代笔记中吐蕃经济文献还提供了从经济方面解读宋朝与吐蕃熙河之役的重要参考资料。

——摘编自齐德舜《宋代笔记吐蕃经济文献研究》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宋朝与吐蕃关系的特征。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宋朝与吐蕃交往的经济意义。
2023-05-02更新 | 150次组卷 | 1卷引用:辽宁省辽阳市2023届高三二模历史试题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鲤鱼作为一种经济资源,其分布和食用价值在先秦时期已经为人所熟知。《诗经·陈风·衡门》一诗中对鲤鱼的记载,将其视为美味的代表:“岂其食鱼,必河之鲂?岂其娶妻,必齐之姜?岂其食鱼,必河之鲤?岂其娶妻,必宋之子?”此后历代不断有对鲤鱼烹制方法的记载。除了直接食用之外,黄河鲤鱼也进入各类中医文献中,大量药方将鲤鱼肉、眼、鳞、鳔、尾等入药,作为治疗各种疾病的药物。鲤鱼在中华文化中有自己的独特地位。蔡邕最早在词中创造出鲤鱼传书的典故,鲤鱼作为书信代名词的记载,在后来的历史时期延续,并逐渐普遍化。在中国的博物学传统中,往往将鲤鱼的这种象征意义归入到“灵异”之类的文献中,最令人印象深刻的,则是《太平广记》中记述的鲤鱼跳龙门的典故和传说。李白在《赠崔侍郎·其一》中也称:“黄河二尺鲤,本在孟津居。点额不成龙,归来伴凡鱼。”因“鲤”“李”二字同音,李唐统治者们对此颇为在意,一度禁捕鲤鱼。鲤鱼成为祥瑞,自唐以后已经基本定型。

——摘编自武强《历史地理变迁语境下的黄河鲤鱼研究》


(1)根据材料,概括鲤鱼在中国古代的主要价值。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鲤鱼在中华文化中独特地位形成的原因。
6 . 《明史·烈女传》记载:“乌头绰楔(称乌头大门,是旌表节烈妇女的牌坊建筑),照耀井闾,乃至僻壤下户之女亦能以贞白自砥。······廉耻之分明,故名节重而蹈义勇欤!”该现象表明(     
A.政府法治建设收到显著功效B.儒家伦理道德的世俗化趋势
C.贞节观内化为女性行为准则D.社会教化的强制化和法治化
2023-03-24更新 | 212次组卷 | 5卷引用:辽宁省葫芦岛市2023届高三一模历史试题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我国古代进行过不断的海外移民(这里所谓的“海外移民”是指向我国当代版图以外地区的人口迁移)。我国的海外移民早在先秦时期就开始了。周武王克殷后封箕子于朝鲜,箕子必当随带一批移民前往。这可能是我国较早的海外移民。

秦祚虽短,但其海外移民却不少。据说徐福为了逃避秦始皇的暴虐统治,诈为秦始皇寻找长生不老之药而率领三千童男童女与百工五谷移居日本,为日本的社会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又据《三国志》记载:“辰韩在马韩之东,其者老传世,自言古之亡人避秦役来适韩国。”这说明秦代已有中国人移居朝鲜半岛。

我国古代的突厥人被唐王朝击溃后,其一部于公元8一11世纪经中亚进入小亚细亚,同当时的希腊人、波斯人和亚美尼亚人长期融合,形成土耳其人,并于公元14世纪建立起横跨欧亚非的大帝国。我国古代的蒙古人伴随着军事征服移居亚洲和欧洲各地,虽然移民后与当地人同化了,但他们对世界历史的发展进程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明清以来,“闽、粤之轻生往海外者,冒风涛、蹈覆溺而不顾,良由生齿日繁地狭人稠,故无地无家之人,一往海外,鲜回家者。”这种铤而走险,违禁出走海外谋生的尤以福建、广东人向东南亚移民为最多。这些海外移民主观上是为了改善个体的生存环境,但客观上却为中外文化交流和促进迁入国的社会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

——摘编自丁鼎、王明华《中国古代移民述论》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我国古代海外移民的特征。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我国古代海外移民的影响。
2023-03-23更新 | 267次组卷 | 3卷引用:辽宁省教研联盟2023届高三一模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据记载,屋大维(公元前63—公元14)统治期间罗马城的建设活动有39次,其中有5次修建政治性建筑,包括王宫、举行议会的会堂、凯旋门等;有17次修建或修复神庙;有17次基础设施建设,包括浴场、剧场、大道、水渠等。据此可知,当时罗马城的修建(     
A.体现传承与创新的理念B.深受民主政治的影响
C.适应了强化神权的需要D.凸显帝国至上的思想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唐代是封建社会体育文化的发展高峰,无论是城市,还是乡村,体育活动都触处可见。从体育项目看,唐代不仅传承了蹄鞠、缘竿、马术、摔跤(相扑)、棋类、武艺……而且还出现了马球、象棋等新的体育项目,据文献记载,太宗皇帝是引进马球的重要人物之一。在民俗体育方面,如秋千、斗鸡、踏春、赛龙舟也在城乡蓬勃开展,其中有些项目来自西域,也有些项目远播朝鲜、日本、东亚、西亚,甚至欧洲,出现了以唐朝为文化中心的传播流。

——摘自王俊齐《唐代体育文化史》


(1)根据材料,概括唐代体育文化发展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唐代体育文化兴盛的原因。
10 . 据记载,秦汉时期各级官僚机构配有大量掾、令史、书佐等管理文书,也很看重官僚的文化素质,如“文无害”,以及汉简中常见的“能书会计治官民颇知律令”之类要求。对国家文书不熟悉,不能算是一个合格的官吏。这体现出当时(     
A.中央集权体制的内在要求B.地方行政效率亟需提高
C.统治阶级内部矛盾的缓和D.贵族政治退出历史舞台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