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833 道试题
1 . 【人口与经济】

2023316日第一财经消息,根据国家统计局有关数据预算,当前我国低龄老人(60-69岁)总量保守估计已经达到了1.5亿,从2022年开始,我国就进入到退休高峰期。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与前朝相比,清代是中国人口剧增的时期。……据《东华录》记载,1651年(顺治八年)全国丁男之数是1000余万。其时,户籍以一户一丁计。若按户各五人推算,加上由于种种原因而隐瞒的人口,实际数字在6000万上下。到康熙时突破1亿;1793年(乾隆五十八年)猛增到3亿以上:1834年(道光十四年)已经超过4亿。不到200年的时间里,人口增加了6倍以上。同当时的生产力相比,其速度和数量都是惊人的。

——摘编自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材料二   我们来看改革开放之后经济增长的源泉。……人口因素是如何在改革中被转化成高速经济增长的呢?我讲三个故事,作为改革开放三个历史瞬间的代表。第一个是小岗村的故事。……家庭联产承包制赋予了农民自主配置生产要素的权利,因此,一旦剩余劳动力显性化,需要转移的时候,体制条件便逐步与之适应。先是转移到更广义的农业即林牧副渔产业上,继而转到农村的非农产业即乡镇企业中,再进一步依次转移到小城镇、小城市、中等城市、大城市和沿海地区。在这个过程中就出现了第二个故事——邓小平1992年的南巡及其讲话。在这些讲话中,他肯定了经济特区,肯定了市场经济,推动了对外开放。从此,沿海地区吸引了更多的制造业投资,吸纳了大规模地转移出来的农村劳动力。这种重新配置在微观上提高了农民收入,同时在宏观上提升了中国的劳动生产率和全要素生产率。第三个故事是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从此我们就真正地逐步参与到世界经济分工体系之中,引进外资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把利余劳动力体现在劳动密集型产品当中,通过贸易中取得了国际竞争力,从而在经济全球化过程中兑现了我们的人口红利。……直至2010年之前,中国潜在的经济增长率大约为10%。如果查阅世界银行的各国数据会发现,这个时期没有任何一个其他国家有这么快的增长速度,也找不出任何国家在任何其他时期有过出这样的经济增长表现。正是由于独特的人口转变阶段,与独特的改革开放举措结合在一起,形成了中国的二元经济发展过程。

——中国社会科学院蔡昉教授在首届中国发展理论国家年会上的发言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简析清代人口数剧增的原因及造成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分析改革开放后人口因素是如何推动社会主义建设的?结合上述材料谈谈对今天中国的启示。
2 . 八世纪中叶至十一世纪末阿拉伯语是国际性语言。当时凡是欧洲人要受高等教育,必须学习阿拉伯文。哥白尼在其所著的《天体运行论》一书中,多处引证了著名的阿拉伯天文学家白塔尼的观测数据。在欧洲语言中,一些星座名和星名来源于阿拉伯语。这表明,阿拉伯文化(     
A.是欧洲文明的重要源头B.融合了东西方文明成果
C.是当时世界最先进文化D.推动了欧洲的文化进步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明中期起,以“南京布”(出产地为江南松江一带)为代表的棉纺织业取得了巨大发展,中国棉布迅速打开了国际市场,成了直追瓷器、丝绸的出口商品。松江地方文献载:“近来中国人都从海外商贩,至吕宋地方,获利不赀。松人亦往往从之。”棉布与丝绸一起,构成了早期马尼拉中转贸易的大宗商品,以低廉的价格迅速占据了马尼拉市场。英国输入“南京布”虽然较晚,但其输入量和规模远胜于欧洲各国。英国东印度公司在十八世纪的三十年代首次贩运“南京布”,到了八十年代,公司每年贩运土布两万匹到英国本土,到十九世纪初更扩大到二十多万匹。“南京布”成为当时欧洲尤其是英国的贵族绅士追逐的时尚,女士的内衣、长裙,男士的裤子都大量地采用“南京布”来制作。狄更斯、福楼拜、大仲马等世界级大文豪也很熟悉“南京布”,在他们的作品中,常常出现的词语“nankeenbosom”,指的就是“南京布”。

——摘编自范金民《清代中外贸易中的“南京布”》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南京布”畅销欧洲的历史影响。

材料二   19世纪初,东印度公司对华贸易的垄断成为制约英国新兴棉纺织工业资本家和散商对华贸易拓展的绊脚石。19世纪20---30年代初,散商在华势力不断扩张,散商对棉布的投资数量不断增加,而此时东印度公司的贸易垄断权却在不断减弱,两者势力的此消彼长也导致其棉布投资贸易额的变化。

中英棉纺织品贸易趋势列表(单位:两)


数据来源:(美)马士著,区宗华译,林树惠校,章文钦校注《东印度公司对华贸易编年史》(第4卷),广东人民出版社,2016年版。

——摘自罗兴连《消费竞争生产变革:18—19世纪全球化视野下的中英棉布贸易》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9世纪二三十年代中英棉纺织品贸易格局的变化,并分析其原因。
2023-07-17更新 | 42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张家口市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4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二战后,经过改革和调整,资本主义国家基本走上了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道路,确立了市场与国家干预相结合的混合机制,资本主义国家政府可以全面、长期、持续地干预经济生活,国家调控经济的能力大大增强。资本主义国家通过企业国有化,直接参与国家经济生活,更广泛地采用了通过税收、货币、收入、物价等政策和调节经济活动(间接影响)。各国加大了普惠式社会福利建设,更有部分国家以“福利国家”为奋斗目标。战后科技革命带来的巨大成果促使资本主义国家加大了对科技的投入和支持,高等教育大众化和普及化使国家的教育职能全面扩大。

——徐蓝《世界近现代史1500—2007》

材料二:在从1978年到2016年的38年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以平均每年9.6%的增速增长,根据世界银行的数据,经济规模占世界经济的比重从1978年的2.3%提升至14.9%。“以这么高的速度持续这么长时间的增长,人类历史上不曾有过。”

——张建平、沈博《改革开放40年中国经济发展成就及其对世界的影响》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二战后资本主义国家的变化并进行评价。
(2)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改革开放后中国取得经济快速发展的原因。
2023-09-05更新 | 47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承德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5 . 有学者认为:1927—1937年,被称为近代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黄金十年”。而据档案记载,1936年外资纺织厂的纱锭占中国全部纱锭的46.2%,线锭占67.4%,织布机占56.4%,中国纱厂在资金和产品方面均落后于外资纱厂。对此合理的解释是(     
A.档案数据有误B.学者结论错误C.研究角度不同D.双方皆不可信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6 . 1934年,湖北28个县的地租调查数据显示,实物地租占79.8%,在实物地租中,最落后的分租形式占21.8%。据此可推知(     
A.市场对农产品的需求增加B.地租剥削阻碍工业发展
C.农民对市场的依存度较低D.地主与农民的矛盾尖锐
2023-08-31更新 | 140次组卷 | 1卷引用:陕西省商洛市镇安中学2023届高三三模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下图所示为唐朝政府控制的户口总数变化情况数据图。为了解决这一变化带来的财政运转困难,唐朝政府采取的主要措施是(     
   
A.抑制土地兼并B.改革均田制C.精简政府机构D.实行两税法
8 . 联合国经济和社会事务部数据显示(如图所示),20世纪70年代以来国际移民总量在快速增长,移民数量从1970年的8446万人增加到了2017年的2.57亿人,移民数量占世界人口的比重也由1970年的2.3%上升到2017年的3.4%。这一趋势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A.欧洲殖民者的殖民活动B.国际移民成分的多样化
C.经济全球化的不断深入D.全球人口迁移日益频繁
2023-08-24更新 | 146次组卷 | 5卷引用:重庆市部分学校2022-2023学年高二5月联考历史试题
9 . 根据全球银行金融电信协会公布的数据,2023年1月份,各国货币在国际贸易中的支付份额情况显示,美元的占比为40.12%,欧元为37.88%,英镑为6.78%,日元为3.15%,人民币为1.91%。材料表明在国际贸易中(     
A.货币支付呈现多元化B.人民币地位逐渐上升
C.各国货币与美元挂钩D.欧元将取代美元霸权
10 . 据元朝《元统元年进士录》记载,蒙古人进士25人,其家族中蒙汉通婚者20人;回人进士12人,其家族中回汉通婚者7人;畏兀儿人进士5人,其家族中与汉人通婚者4人;西夏遗民唐兀进士7人,其家族中与汉人通婚者7人。该数据可用于说明当时(     
A.和亲现象在各民族中盛行B.科举制度得到进一步的完善
C.全面推行各民族平等政策D.民族交融促进民族文化发展
首页4 5 6 7 8 9 10 11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