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299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印度原始佛教追求涅槃,主张修行实践,不拜偶像。魏晋至隋唐期间,佛教杂糅了宗法观念和儒家思想的轮回学说变成了天理轮回、报应不爽的理论。对涅槃超脱的追求变成了对来世幸福的追求,修行实践变成了布施求福。这种变化说明(     
A.封建礼教观念受到冲击B.佛教呈现本土化趋势
C.隋唐统治者推崇佛教D.佛教在中国传播受挫
2023-11-25更新 | 82次组卷 | 19卷引用:黄金卷06-【赢在高考·黄金8卷】备战2024年高考历史模拟卷(北京专用)
2 . 购物中心利用人工智能定制营销策略,通过算法向顾客推荐商品,网约车公司会依据乘车人数多少来浮动定价。上述变化反映的当代世界发展的主要趋势是(     
A.经济全球化B.社会信息化C.政治多极化D.文化多样性
昨日更新 | 21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海淀区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6月适应性练习历史试题
3 . 经济全球化

材料一   19世纪中期,英国出口贸易中工业制造品占89%。同期的进口贸易中,原材料占61%,食品占33%。英国的贸易伙伴,除了欧洲国家外,主要是美洲国家及其殖民地。英国的出口工业商品,从日常消费品到各种机械设备,几乎无所不包。由于英国商业信息灵通,往往可以以最便宜的价格购买到美洲和东欧的小麦和玉米、澳大利亚和阿根廷的肉类、中美洲的热带物产、马来西亚的锡、南美洲的铁等。英国的国民经济已经完全是一个外向型的经济。

——摘编自王斯德《世界通史(第二版)》

材料二   1870﹣1992年主要资本主义国家每位就业人员年均工作时间(单位:小时)

年份

英国

德国

美国

日本

1870年

2984

2941

2964

2945

1913年

2624

2584

2605

2588

1950年

1958

2316

1867

2166

1973年

1688

1804

1717

2042

1992年

1491

1563

1589

1876

——摘自麦格劳《现代资本主义:三次工业革命的成功者》

(1)依据材料一,结合所学,说明19世纪中期“英国的国民经济已经完全是一个外向型的经济”的原因。
(2)阅读材料二,指出19世纪中后期至20世纪末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就业人员年均工作时间的变化趋势,概述其变化的原因。
今日更新 | 0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第一六六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模拟考试历史试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4 . 以下为1997—2019年中美科技相对变化趋势图(美国各项指标设为1),对中国数据分析准确的是(     

数据来源:世界银行、世界知识产权组织
①国际专利申请总量超越美国             ②科技创新能力的持续提升
③对美国造成一定的技术冲击             ④建成门类齐全的基础工业
A.①②B.①③C.②③D.③④
2024-05-12更新 | 163次组卷 | 3卷引用:北京市朝阳区2024届高三下学期一模历史试题
5 . 1842年,清朝设五口通商大臣,由两广总督兼任,管理对外通商、交涉事宜。1861年,设总理衙门,主管外交、海关、派出驻外使节等事务,同时置南、北洋通商大愿,由两江和直隶总督兼任,可独立处理当地对外事务。此后,其他地方督抚也可与外国谈判,订立条约。上述变化反映出(  )
①外交近代化的趋势②半殖民地化的程度不断加深
③中央集权受到挑战④清政府统治的根基严重动摇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2023-07-27更新 | 88次组卷 | 2卷引用:【好题汇编】选择题汇编——中国史 (北京专用)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13—19世纪,教会、国王、贵族和新兴资产阶级之间的斗争和妥协深刻地影响了欧洲民族国家的形成和政治制度的变化,下列能典型地反映这一时期王权权势变化趋势的是(     
A.B.C.D.

7 . 明清时期,江苏松江府一些地区种棉花的占百分之七八十,福建漳州府和汀州府是烟草专业户集中的地区;北京丰台草桥一带各村庄都种植花卉,被誉为“花乡”;苏州、杭州以丝织业闻名全国;景德镇是著名的“瓷都”。材料表明(     

A.赋税苛重影响经济发展B.小农经济开始解体
C.经济结构发生根本性变化D.生产呈现专门化趋势
2024-03-28更新 | 69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北京师范大学附属实验中学2024届高三下学期开学摸底考试历史试题
8 . 下面为“世界极端贫困人口数量变化趋势图”,据此可知(     

数据来源:世界银行。极端贫困人口的定义为每人收入少于1.9美元/天。
①世界极端贫困人口持续下降   ②中国的崛起对世界减贫贡献巨大
③经济全球化缩小了贫富差距   ④各国人民应携手解决全球性问题
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
2024-01-22更新 | 76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朝阳区2024届高三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9 . 法治。

材料一   在西周社会中,并没有形成专门的刑罚体系,礼与法相混淆。西周后期,统治阶级的司法统治经验越来越丰富,于是“法”的概念开始逐渐从礼治中剥离出来。在春秋战国时期,儒家和法家分别提出了德治和仁政、法治和刑罚的不同社会观念,从中分离出了礼与法。在秦朝时期,法治和礼治的对峙到达了高峰。但是到西汉中期,随着社会的稳定统一、礼与法的关系再度发生了变化。统治者开始将儒家思想作为立法的主要指导思想,尤其是在汉武帝时期,强调德刑并用,德主刑辅。

——牛首强《中国古代法中礼与法关系的演进探思》

(1)依据材料,概括西周至汉代法治的发展趋势。

材料二

1949年至1978这一时期,经济立法相对较少,经济法尚未以一门专业法学和一项独立的法律部门的形式出现。《土地改革法》提出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确立了新中国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时期的经济政策。《国营工业企业工作条例(草案)》规范了计划经济体制下工业企业管理体制
1979年至1991开始了规模空前的经济立法活动,制定一批系统性、原则性、基础性经济法律法规。《关于1984年农村工作的通知》规定土地承包期一般应在15年以上。颁布了《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扩大国营工业企业自主权的暂行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外合资经营企业法》《广东省经济特区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外合资经营企业所得税法》等
1992年至2012经济立法呈爆发式增长,相关市场经济的许多重要基本法如《公司法》《反不正当竞争法》《票据法》等均在此期间出台。我国依循国际惯例颁行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倾销条例》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反补贴条例》,通过了《关于废止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税条例的决定》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对外贸易法》

——依据史际春《改革开放40年:从懵懂到自觉的中国经济法》等编制

(2)新中国成立以来,经济立法随时代发展而不断进步,任选两个时期,结合时代背景,比较和阐释经济立法是如何与时俱进的。
2024-01-23更新 | 41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丰台区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下图为1965~1985年美国核心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变动趋势示意图。造成20世纪80年代初指数变化的原因是(            

A.“滞胀”现象的出现B.政府干预的减少
C.福利支出的提高D.供应配给的实行
2023-11-11更新 | 249次组卷 | 6卷引用:黄金卷05-【赢在高考·黄金8卷】备战2024年高考历史模拟卷(北京专用)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