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602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 . 考古学家在雅典城发现了11000多片用于陶片放逐法投票的陶片,陶片上面刻有投票者想要流放的人的名字。在实施陶片放逐法时,陶片上的人的政敌就会把相应的陶片分发给雅典的公民,让他们投票给这些陶片上刻有名字的人。这一现象反映出,古代雅典(     
A.民主政治逐渐走向衰落B.民众直接参与国家管理
C.司法审判体现公民意志D.直接民主存在明显弊端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2 . 中世纪晚期,威尼斯商人在地中海的商业网络扩大,甚至进入中亚、印度和中国去寻找商业机遇。威尼斯货币是当时欧洲普遍流通的货币,银行家们向从事远距离贸易的商人发放信贷凭证,商人们发明了分散商业投资的新方法。威尼斯银行家和商人的行为(     
A.确保了欧亚商贸通道的畅通B.推动了欧洲商业革命的到来
C.促进了商业合伙关系的形成D.服务于殖民者之间利益争夺
3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全名为“明武略将军太仓卫付千户尚侯声远墓志铭”。周闻,本姓尚,字声远,太仓卫武官,生于安徽合肥,死后葬于太仓,曾连续参加了郑和船队第三至第七次下西洋,因出海有功由卫百户升任副千户。该墓志铭五十一厘米乘以五十一厘米见方,厚十一厘米,铭文正楷小字,全文28行,满行27字,共669字,记载了周闻的一生经历及勋业,特别提到了周闻五次下西洋活动的日期,即永乐七年、十一年、十五年、十九年和宣德六年,其中永乐十九年载,“中道取回”。永乐二十二年尚有一次筹划中的远航,但因“仁庙(仁宗)诏停止之”而没有进行。

材料二   

长乐《天妃碑》全名为《天妃灵应之记》碑,又称《天妃之神灵应记》碑,俗称“郑和碑”。大明宣德六年(公元1431年),正使太监郑和、王景弘和副使太监李兴、朱良等人在第七次出使西洋前夕,寄泊福建长乐以等候季风开洋,在重修长乐南山的天妃行宫、三峰塔寺并新建三清宝殿之后,镌嵌《天妃灵应之记》碑于南山宫殿中。碑以黑色页岩为料,高1.62米,宽0.78米,厚0.16米。碑额书有小篆“天妃灵应之记”六字,其中二字残损。字框的上端及两侧阴镌线刻如意云气纹,顶端正中涌出一轮圆月,石碑正文四周镌刻着缠枝蕃莲花纹。正文楷书直下计31行,首行68字,全文共1177字,除9字磨损外,尚可完整辨识。碑文记述明永乐三年至宣德六年(公元1405年—1431年)间,三保太监郑和奉使统率远洋船队百余艘,以先进的航海技术七次下西洋的经历。

(1)比较材料一、材料二的史料价值的异同。
(2)依据材料结合所学比较郑和航海与新航路开辟的不同。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冷战结束后,在国际体系中美国霸权不断衰退,新兴经济体的陆续崛起,全球治理由霸权时代的垂直结构逐渐趋于扁平,治理模式开始由一元走向多元。这反映了世界(     
A.发展主题的变化B.社会主义的崛起
C.经济格局多极化D.政治新格局形成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5 . 列宁谈到某项政策推行时曾说过:“后退一步是为了前进两步。”该政策指的是(     
A.新经济政策B.战时共产主义政策C.“新和谐公社”D.“社会主义工业化”
6 . 20世纪70年代中后期,法国国内生产总值年平均增长率由2.6%下降到1.3%,物价上涨了1倍。1981年,密特朗就任总统后,推行国有化政策,加大政府对经济的干预力度,其结果(     
A.有效应对了经济“滞胀”B.实现了物价的下降
C.推动了计划经济体制建立D.通货膨胀仍然严重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7 . 列宁的政策允许局部地恢复资本主义,农民们被准许在公开市场上出售他们的农产品,私人可以经营小商品和小工厂。不过,列宁使国家控制了土地所有权,控制了“制高点”-银行业、对外贸易、重工业和运输业。这些政策意在(     
A.发掘苏联经济发展的潜能B.推进大规模工业化战略逐步实施
C.最终夺取内战的彻底胜利D.恢复发展经济以巩固苏维埃政权
8 . 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工业生产中的污染物污染了城市水源,对环境和卫生产生了严重的负面影响。材料中污染物指的是(     
A.水电垃圾B.汽车尾气C.煤炭废气D.工业废水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9 . 文艺复兴时期,艺术家们受到了富有的商人家族的赞助,这种赞助关系在这一时期十分普遍。这体现出文艺复兴受到(     
A.商业资本的影响B.宗教信仰的束缚
C.政治力量的游说D.科学研究的助推
10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汉武帝时期,张骞出使西域开辟了中西交通之路。汉代政府在河西设驿站,保护丝路上的使者、商贾。汉朝派赴中亚的各国使节、追逐厚利的冒险商人以及西行者相望于道。中国的丝绸、漆器和铁器运往中亚。大宛的葡萄、乌孙的黄瓜、奄蔡的貂皮,以及异城的杂技、胭脂、音乐绘画艺术和风土人情也传入中土。随着佛教传入中国,佛教文化深深影响了中国传统文化。汉灵帝时兴起“胡化”浪潮,“灵帝好胡服、胡帐、胡床、胡坐、胡饭、胡空筷、胡笛、胡舞,京都贵威皆竟为之。”总之,汉代形成了中外文化交流的第一个高潮时期。

——摘编自韩养民《汉代的中西文化交流》

材料二 近代中国对西方的认知,并非出于自觉,而是在西方的武力入侵下迫不得已做出的自保之举。西方的坚船利炮打碎了中国天朝上国的美梦,西方成为近代中国发展的一个“榜样”,洋务运动、戊戌变法、清末新政、辛亥革命、五四运动,中国近代史上的每个大事件无一不带有西方的色彩。然而,中国认识西方和学习西方的过程,同样是中国挽救颤势、徐图自强的过程,是中国人抵抗外侮、重塑民族自尊的历史进程。总之,近代中国各种西方观的演变,具有强烈的中国特征和时代特征。

——摘编自徐启瑞《近代以来中国西方观的嬗变》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汉代中外交流的特点,并分析汉代出现中外文化交流高潮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近代前期国人对西方认知历程的特征。
2024-06-04更新 | 22次组卷 | 1卷引用:黑龙江省牡丹江市第二高级中学2024届高三下学期考前热身卷(二)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