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188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8521875年,大约20万中国人移民到了加利福尼亚。一些人,如陈兴发,买了船票,在淘金热中发了财;然而大多数人作为契约劳工从事种植业或者参加了中央太平洋铁路的修筑,还有5万中国移民去加拿大淘金,或去加拿大修筑太平洋铁路。日本和中国的移民来到秘鲁,或在沿海的棉花种植园中工作,或开采海鸟粪生产肥料,或修筑铁路……移民为美国社会带来了新鲜血液,他们的音乐、舞蹈、节日、运动和语言,丰富西半球的文化多样性。拖家带口的移民通常集中在特定地区。然而美国本土的白人公民对于如此多的新移民开始感到不堪重负。对外国人的厌嫌常常使本土白人对如潮水般涌入工业城市的移民产生敌意:1882年美国政府明令禁止中国移民进入美国,1907年禁止日本移民进入美国。

——摘编自【美】杰里·本特利、赫伯特·齐格勒著《新全球史——文明的传承与交流》

材料二   19世纪中叶以后,台湾已不再是闽粤人口外迁的主要方向”,而海外移民则成为沿海地区人口流动的主要方向,“粤东生齿过繁,久有人满之患。三十年以来,谋生海外者,其数既逾百万。其始多不肖奸民,脱逃转徙,以外国糊口较易,稍稍艰衣缩食,便能捆载而归;后遂有正经商人,携本觅利者”。五口通商后,尤其是在太平天国战争爆发以后,闽粤地区向海外迁徙人口剧增,如福建“漳泉两府,地稀人稠,居民贫困者多无以为谋生之术,幸海禁大开,于是相率出洋谋食者近至四百万人之多,皆散见于南洋各埠,几于无处不有华人足迹,极一是时之盛已”。

——摘编自陈振江主编《中国大通史·清(18401911)》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美国为排斥亚洲移民而采取的措施以及亚洲移民浪潮产生的影响。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19世纪中叶以后中国海外移民不断增加的原因。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朱熹认为“贤人之学,由教而人者也,人道也,人之所以得名,以其仁也”。因此之计,教育的要求是培养那种“能自振拔而有为”“因其志节而激厉,裁抑之以进于道”的人。“人须气魄大,刚强有为底(的)人,方做得事成”。朱熹反对把学生培养成“乡愿”式的人物,即那这种只会奉承拍马,看权势者颜色行事的人,主张培养“狂捐”、性格耿直之士。朱熹认为“今人须先立个志趣始得,还当自家要做甚么人,是要苟简做个人。……作文字须是靠实说得有条理乃好,不可驾空细巧,大率要七分实、三分文,如欧公(欧阳修)文字好者只是靠实而有条理。道者文之根本,文者道之枝叶,惟其根本乎道,所以发之于文皆道也。”

——摘编自黄于《晦庵朱先生状行》

材料二   1912年蔡元培就任中华民国政府教育总长后不久,即提出了“五育并举”的思想,是根据清末学部“忠君、尊孔、尚公、尚武、尚实”的五项宗旨而加以修正,改为军国民教育、实利教育、公民道德、世界观、美育五项”。其本质意在兼采周秦诸子、印度哲学及欧洲哲学,以打破两千年墨守孔学的旧习。蔡元培从哲学高度较深入地分析了自己对世界及人生的认识。“则所谓人生者,始合于世界进化之公例,而有真正之价值。”他反对君子时代用一个人或一部分人奴役受教育者以供其驱使的教育方针,认为教育应有其崇高的目的,教育应脱离政治的控制和宗教的影响。

——孙培青李国钧中国教育思想史【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5

材料三   毛泽东同志运用了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和全面发展教育的基本观点,他强调坚持使受教育者德智体全面发展、又红又专。关于智育,毛泽东同志也一直十分重视,早在1941年就对革命干部提出要能看能写,掌握丰富的社会常识与自然常识,这是做好革命工作和学好革命理论的基础。在全国解放前夕,针对严重的经济建设任务即将来临的形势,毛泽东谆谆教导干部“必须学会自己不懂的东西,必须向一切内行的人们(不管什么人)学习经济工作。”

——孙永生刘永祯《毛泽东教育思想的基本内容》湖南省社科院哲学研究所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朱熹教育观的内涵并阐述其背景。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总结蔡元培教育思想的特征,并对这一教育思想进行评价。
(3)根据材料一、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毛泽东教育思想的认识。
2024-06-04更新 | 25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安徽省六安第一中学高三下学期适应性考试历史试题
3 . 2024年3月,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发布主题为“打破僵局:重塑两极分化世界中的合作”的《人类发展报告》指出,2023—2024年全球不均衡的发展正在让最贫困的群体进一步掉队,这种现象必须通过集体行动加以解决,“去全球化”既不可行也不现实。该报告旨在(     
A.强调重塑国家之间的合作B.主张消除国家之间的隔阂
C.加强全球经济的相互依存D.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
2024-06-04更新 | 72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安徽省六安第一中学高三下学期适应性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4 . 《圣经》对西欧的文学艺术有重要影响,文学艺术创作的很多素材来自其中的历史传说和神话。形成于中世纪的《罗兰之歌》《尼伯龙根之歌》,主要歌颂中世纪骑士英勇善战,视死如归,无条件的忠诚于国王和自己的国家。以上作品对骑士阶层的歌颂折射出(     
A.城市复兴时期的社会生活B.西欧民族国家的最终形成
C.西欧基督教会的黑暗统治D.西欧骑士阶层的道德理想
2024-06-04更新 | 143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安徽省六安第一中学高三下学期适应性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5 . 1940年11月,国民政府完全停发中共方面的抗日军饷,对海外华侨和后方进步人士的捐款也停止向边区汇兑。这样,外援断绝,边区财政遇到了空前的困难。在严峻的情势下,党中央发出“自己动手,丰衣足食”的口号,掀起轰轰烈烈的大生产运动,这一举措(     
A.扩大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B.促使党的工作重心发生转移
C.巩固了抗日民主联合政府D.坚定了中国共产党抗战决心
2024-06-04更新 | 45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安徽省六安第一中学高三下学期适应性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20世纪30年代围绕中国社会史的有关问题,中国史学界掀起了一场大论战,此次论战从史学角度论证了中国共产党所领导的反帝反封建斗争的必然性和必要性。此次论战的展开(     
A.说明史学须满足现实政治的需要B.反映史学发展与政治进程的联系
C.表明外来文明传播推动史学发展D.标志着中国史学的马克思主义化
2024-06-04更新 | 8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安徽省六安第一中学高三下学期适应性考试历史试题
7 . 战国时期秦国商鞅变法采取军功爵制使秦人“勇于公战而怯于私斗”,成为秦统一六国的重要条件之一、然而秦统一后不过十余年,由河南阳城派往渔阳(今北京地区附近)的戍卒却揭竿而起反抗“暴秦”,这反映了(     
A.官僚政治的弊端B.大一统下的新矛盾C.政治变革的局限D.经济基础的封建化
2024-06-04更新 | 75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安徽省六安第一中学高三下学期适应性考试历史试题
8 . 拉丁美洲往往被称为种族大熔炉。据美洲开发银行2015年数据显示,拉加地区人口中35%为白人,29%为印欧混血,24%为非裔,11%为原住民,而原住民是最贫穷的种族。该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A.拉美地区位置闭塞B.欧洲的殖民统治C.拉美国家制度落后D.全球航路的开辟
9 . 中华民族所推崇的“协和万邦”“亲仁善邻”“四海之内皆兄弟”“和而不同”等睦邻友好的和平思想,成为处理国际关系的基本理念。中国先哲提出的有关尊重生命和保护环境的主张,构成了人类生态文明智慧的一部分。以上论述可以用来说明(     
A.中华文化是世界上最富有智慧的文化B.中国参与推动全球治理的发展
C.中华文化是人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D.中华文化具有经世致用的特点
10 . 有学者认为:孔子以“圣化”之道建立了“仁者”哲学,孟子推出了“平治天下”的“达者”哲学,荀子则以“天人相分”原则建构了“实者”哲学,此后,先秦儒家的精神哲学却日渐消解,儒家高昂刚健的人格力量最终陨落。下列史实能证明该观点的是(     
A.秦朝“以法为教,以吏为师”B.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C.魏晋南北朝时期玄学的盛行D.明清之际的“经世致用”思潮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