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72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1 . 1500——1850年英格兰、法国、意大利中北部农业总产出借数,据该图可知(     

A.意大利的农业长期落后B.农业发展为英国工业革命提供条件
C.法国小农经济根深蒂固D.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在欧洲得以推广
2024-05-15更新 | 119次组卷 | 3卷引用:2024届安徽省淮北市高三下学期二模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2 . 据记载,修道院的僧侣对古典文学、哲学、法律等世俗学问的研究充满热博。从6世纪开始兼收不做僧侣的“外修生”。教会设立的学校也有许多世俗子弟读书识字。这可以佐证中世纪时期(     
A.教会是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B.世俗文化出现复兴的趋势
C.修道院主宰了民众精神生活D.罗马教廷加强了社会控制
2024-05-14更新 | 63次组卷 | 2卷引用:2024届安徽省淮北市高三下学期二模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3 . 《汉谟拉比法典》并非是一部全新的法律,而是将王国内相互冲突的法律惯例、习俗和法官的裁决结合成一个单一的法律体系,并以此来调节社会秩序、这表明该法典(     
A.宣扬了君权神授理念B.重视法律理论体系建设
C.致力于维护国家稳定D.奠定了大陆法系的基础
2024-05-14更新 | 77次组卷 | 2卷引用:2024届安徽省淮北市高三下学期二模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4 . 1917年,面对俄国的革命形势,列宁指出马克思主义的“革命辩证法”告诉人们,不能把不同时代的、不同国家的无产阶级革命看成是同一个模式的、一成不变的、僵死的事物。该观点(     
A.否定了暴力革命学说B.重构了唯物辩证法的理论
C.标志着列宁主义形成D.意在强调俄国革命特殊性
2024-05-14更新 | 108次组卷 | 2卷引用:2024届安徽省淮北市高三下学期二模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5 . 1928年,南京国民政府规定,区公所是地方自治系统的最高层级,以便加强县与乡镇的联系。随着国内形势的变化,1934年国民政府在江西、福建等五省推行分区设署,将区公所改造为区署,纳入国家正式行政体系。这一调整(     
A.完善了国家行政治理体系B.旨在压缩红军的生存空间
C.主动适应社会矛盾的变化D.使国家行政效率得以提高
2024-05-14更新 | 107次组卷 | 2卷引用:2024届安徽省淮北市高三下学期二模历史试题
6 . 唐宋以来,出现了将“不善”“不正”“不美”三类地名雅化的现象。福建长乐境内三宝岩之名源自郑和(三宝太监)曾到此游历,明隆庆年间,知县蒋以忠认为其名“不正”,急令更名。蒋以忠的做法折射出(     
A.明朝政府厉行海禁政策B.传统士大夫的价值取向
C.航海事业缺乏社会基础D.地名雅化服务君主专制
2024-05-13更新 | 71次组卷 | 2卷引用:2024届安徽省淮北市高三下学期二模历史试题
7 . 面对清代中期以来严重的内外统治危机,晚年的姚莹(1785——1853年)一方面反对门户分立的学界之争,对非主流史学持宽容态度;另一方面又站在宋明理学的立场,担忧开放性可能造成对思想重心之冲击;呼吁了解西方时对西学保持警惕。这(     
A.实践了地区阶级维护统治的主张B.根源于中体西用思想的内在矛盾
C.影响了清代学术思想具有开放性D.体现了近代中国社会转型的特点
2024-05-13更新 | 96次组卷 | 2卷引用:2024届安徽省淮北市高三下学期二模历史试题
8 . 义仓木置于乡社,主要用于灾年赈济本乡灾民、隋开皇十六年规定义仓于“当县安置”,唐太宗时,政府为管理方便,把义仓转为官办,并将义仓置于州县中的通都大道上,这一变化(     
A.缓解了唐政府财政危机B.提高了政府赈灾的效率
C.吸取了隋亡的历史教训D.埋下了基层治理的隐患
2024-05-12更新 | 47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安徽省淮北市高三下学期二模历史试题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拉丁美洲国家延续并放大了殖民时期社会结构的断裂,社会普遍存在上层权贵集团与底层民众巨大的两极分化,中间阶层人数较少且突力羸弱。在发展与公平之间无法平衡,使得政府的政策选择处于“钟摆”似的周期性变动之中,最终导致政府的频繁更替与政局的动荡。20世纪60年代末至70年代初,多个拉英国家年人均GDP已超过1000美元,进入中等收入国家行列。但近半个世阳之后,阿根廷、乌拉圭、墨西哥、巴西等国家依然属于中等收入国家,成为跌入“中等收入陷阱”的典型。

——据刘持全《拉茨陷阱初探》

材料二   东亚国家不约而同地选择了“市场经济+强有力的政府干预”模式.依靠“看得见的手”加速实现现代化,有人形容为“孔子+斯密”。东方儒家文化有利于激发人民的爱国热情和民族精神,出现了“经济爱国主义”盛行的局面。东亚地区几乎无一例外地重视人的因素要大于重视物的因素,视教育为民族经济发展的“立国之术”。人才的涌现弥补了发展的后发劣势。种种因素的合力使以韩国为代表的东亚国家迈入了发达国家的行列。

——据刘燕《东亚现代化发展的因素分析及启示》

(1)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二战后东亚国家与拉美国家现代化结果的差异并分析其原因。
(2)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现代化的认识。
2024-05-05更新 | 49次组卷 | 2卷引用:2024届安徽省淮北市高三下学期二模历史试题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国古代家庭教育的内容包括家庭伦理、社会人际关系、物质和精神生活方式及法律意识等。在“家国同构”的政治架构下,传统君主制国家是父系家长制家庭的扩大化,家庭关系由此扩延到国家。在家庭中,父母要求子女“以勤服劳,以隆孝养”。 “孝”的标准之一就是“父母在,不有私财”。父母还有权根据自己的价值观和主观意愿教育子女,决定子女是否求学和学习哪些知识。这种思想贯彻到社会中,就是“君者国之隆也,父者家之隆也”“忠臣出于孝子”。古代法律曾明文规定:   “违犯救令,敬恭有亏,父母欲杀皆许之”。古代篆学教育反复告诫人们力戒争讼,强调“无讼”以道德自律为基础,以忍让为灵德。

——据余双好《我国古代家庭教育优良传统和方法探析》等

材料二

法律法规内容
《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1950年)明确了父母对子女的抚养、教育义务。
《幼儿园暂行规程(草案) 》 (1952年)减轻母亲对幼儿的负担, 以便母亲有时间参加政治生活、生产劳动、文化教育活动等。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1954年)婚姻、家庭、母亲、儿童受国家的保护。
《中共中央对卫生部党组关于节制生育问题的报告的批示》(1955年)学校对职业妇女的子女和工农子女, 应该先收受。
《关于人民公社若干问题的决议》 (1958年)要办好托儿所和幼儿园。 使孩子们愿意留在那里,父母也愿意把孩子放在那里。

——据姬甜甜《历史制度主义视域下新中国家庭教育政策的演进及启示》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家庭教育的特点,并分析其作用。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价新中国的家庭教育政策。
2024-05-05更新 | 37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安徽省淮北市高三下学期二模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