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5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百年历史风云千头万绪,掌握其基本发展线索与脉络既有益也有必要。历史学家王红生在其著作《二十世纪世界史》中,力图通过如下一些概念建构阐述20世纪世界史的基本框架。

首先是“资本主义”。20世纪是资本主义继续发展的世纪。

第二个概念是“社会主义”。20世纪是社会主义的悲喜剧。

第三个概念是“民族主义”。民族主义思潮缘起于西方,20世纪成为东方社会思想的主轴。

第四个概念是“法西斯主义”。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民族主义等概念相比,法西斯主义是20世纪独有的概念。

——摘编自王红生《二十世纪世界史》

围绕20世纪世界史的一个或多个概念,结合相关史实,自拟论题,并加以阐述。(要求:观点正确,史论结合,表达清晰)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关于中国近代经济史的阶段划分,或称分期问题,在学界一直没有定论。下表是其中两种观点:

第一种

第二种

划分依据

以半殖民地半封建经济的阶段性作基本线索

以中国资本主义发展的阶段性作基本线索

划分阶段

18401919年为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经济开始、形成和进一步加深阶段18401895年:资本主义经济产生阶段
19191949年为新民主主义经济的缔造、产生、发展、取得彻底胜利和半殖民地半封建经济日趋没落、最后全面崩溃阶段

18951927年:资本主义发展阶段

19271949年:资本主义遭受摧残和新民主主义经济产生发展阶段

——据杜恂诚《中国近代经济发展的模式、阶段划分与规模度量》整理

你赞同表中哪种观点或自己提出一种观点,结合所学知识,阐明理由。(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
3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近代中国的历史·中国的近代史研究

材料一   近代中国主要在做两件事:一是中国社会的全面近代化,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转型,这是世界各国均要行走的历程,向外部世界学习则是后进国家的必经之路; 二是争取中国在国际社会中的平等地位,中国在原有的地区注国际体系中占有中心地位,近代以来逐渐沦落为一个失去诸多主权的弱国,中国要努力恢复平等地位,这一过程并非每个国家所必经的。这两件事中,本应以第一件事为根本,为要务,但在近代中国(也不限于中国,若干后进国家也经历了这一过程),这两件事紧密地交织在一起,第二件事则成为第一件事的前提条件,不解决好第二件事,第一件事就无法做好。因此,在相当长的时间内,努力去做第二件事竟成为历史发展主线争取国家的独立平等被置于比兼取社会发展更为优先的地位。

材料二   《两岸新编中国近代史》是由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规划,历经五年多的时间才完成的。民国史之中的部分议题一直难以避免引起各种偏见,两岸各自主导一类型之论述。本书则主要依赖史实做深度的描写、分析与比较。其中国民党史部分主要由台湾学者负责,少数曲大陆学者撰写,共产党史部分则由大陆学者执笔。这与近年来两岸学者组成研究团队研究蒋介石的经验也相符合:台湾学者更能呈现蒋介石的成功之处,大陆学者则更能客观分析蒋介石的派系属性 发掘出蒋介石的个性与统治缺失之处,因而相互补足各自可能存在的局限性。位于台湾的学术机构每年接待许多大陆学者参观访问、调阅民国档案、参与台湾学界的学术活动,在我所任教的大学每一学期都有许多大陆来台的交换学生选修我的课。

——以上材料均摘编自王建朗等主编《两岸新编中国近代史》

(1)从材料一中提炼近代中国发展的主要线索,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近代中国“不解决好第二件事,第一件事就无从做好”的原因。
(2)海峡两岸学者共同编写的中国近代史专著的方式,相较于传统的中国近代史研究有何补益之处? 这种撰史方式有着怎样的意义?
2024-04-23更新 | 116次组卷 | 2卷引用:2024届山东省部分学校高三下学期4月联合调考历史试题
4 . 汉武帝将全国划分为13个州部,分设刺史,通过听、问、看、访、测、察等方式获取问题线索,了解地方郡国守相的治政情况,但刺史不得干预地方事务,更没有罢黜的处置权。汉武帝采取的措施(     
A.削弱了诸侯王的势力B.完善了汉代中央监察体系
C.保证了地方吏治清明D.有利于防止刺史权力扩张
5 . 揭示历史事件或历史现象的内在联系,是历史学习的重要方法。阅读人教版普通高中教科书历史《经济与社会生活》第四单元,回答问题。

第四单元《村落、城镇与居住环境》

目录子目关键词摘编
第10课古代的村落、集镇和城市村落的产生人类、农业、居住形式、公共活动场所
集镇的出现生产力、交换、财富和人身安全、市场
城市的产生功能、布局、典型代表
世界各地的民居自然环境、社会经济水平、文化习俗
第11课近代以来的城市化进程城市化的演进工业革命
居住条件的改变居住、生活服务
基础设施的发展自来水、电力、交通、通讯
城市化进程中的问题环境、交通、贫富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说明第四单元的内容主旨。(要求:主旨明确、线索清晰、史论结合、逻辑清晰、不超过300字)
2024-02-01更新 | 109次组卷 | 3卷引用:山东省青岛市莱西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1月期末考试(阶段性检测二)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