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5 道试题
1 . [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   甲午中日战争后,梁启超鼓吹变法,“今夫千万人群而成国,亿兆京垓人群而成天下,所以有此国与天下者,则岂不能群乎哉?……泰西之治,其以施之国群则至矣,其以施天下群则犹未也”,百日维新后,与外界接触,认为“我支那人……其不知爱国者,由不自知其为国也,……自数千年来,同处于一小天下之中,末尝与平等之国相遇,盖视吾国之外,无他国焉。”1903年,梁启超游美,强调国家理性至上,认为中国要达到一个统一有力的秩序而求生存,须“合汉、合满、合蒙、合回、合苗、合藏,组成一个大民族,提全球三分之一之人类,以高掌远跖于五大陆之上,”在与革命派论战中,明确提出反对排满,至此,梁启超对民族共同体的体认已完全确立。

——摘编自许小青《梁启超民族国家思想研究》

(1)根据材料,概括梁启超民族国家思想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梁启超民族国家思想体现出的精神品质。
2024-05-14更新 | 16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陕西省西安市周至县第六中学高三下学期4月模拟预测文综试题-高中历史
2 . 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臣自钦取来京,至今二十四载,昼夜竭力,以全备理推之法,详察穷理之书,从西字已经翻译而未刻者,皆校对而增修之,纂集之;其未经翻译者则接续而翻译,以加补之,辑集成轶,庶几能备理推之要法矣。……盖历法有属法之数,有立法之理,设惟有其法之数而无其法之理,即如人惟有形体而无灵性,亦如诸星惟有定所而无运动之照临焉。夫历理为诸星恒动定规之所由,如泉源为水流之所自也。……孔孟之学万世不磨,理推之学亦然。

——摘编自[比]南怀仁集述:《穷理学存(外一种)》(1683年)

材料二“西学东渐”以西学的发展为前提,而正是生产力的发展造就了相对发达的西学,使之有资格“东渐”。“西学东渐”一开始就是资本主义在向全球扩张中面对东方大国而采取的一种略区别于殖民扩张的交往形式。最早传播西学的是明末来华的耶稣会传教士。

——摘编自罗本琦、方国根《明末“西学东渐”的缘起申说》

材料三西学中源说最初是明清之际的黄宗羲、方以智、王锡阐等人提出的,依据孔子的“天子失官,学在四夷”可说明晚明传入中国的西方科学技术是中国古代学术流传到西方后,由他们(西方人)发扬光大了的。康熙帝在《御制三角形》中提出,“古人历法流传西土,彼土之人习而加精焉”。康熙帝的说法立即被士人所理解,天文学家梅文鼎也积极响应,御制“《三角形》言西学贯源中法,大哉王言,著撰家皆所未及”。于是,西学中源说成为清代文化思想中对待西学态度的主流。

——摘编自张西平《明清之际西学东渐的历史反思》

(1)分别概述每则材料关于西学东渐的信息,并说明其对研究明末清初西学东渐的价值。
(2)简析明末清初西学东渐发展的原因。
(3)谈谈你对明清时期西学东渐的认识。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亚非利加各国皆在海滨,其内地系沙漠游牧之地。东北曰麦西,或埃及多地也在红海之边。中间所流之河,称曰尼罗,自南之北,每年一次涨溢,以沃田土,若灌粪培植。但河水不至之处,则沙确而已,是以近河人户杂居,但离此不远即无人之地。麦西国自古有名,于商朝年间,国家兴盛,所筑之塔高大尚存,其坟塚如殿,及于今日,有人不远万里以观此古迹。

——摘自魏源《海国图志》

材料二   “自文化观之,若科学、若美术、若文学、若工艺,实为世界文明之先河,欧美近日之文明无不胚胎于此。而自历史上考之,亦为建国最古、开化最先之国。徒以政治不良,有形式而无精神,遂以招外患而致颠覆”“……且夫埃及亦尝变法矣,一切政治、法律、教育、工商无不取法于欧西,宜若可以富强者,乃不惟富强未得见,而转以速其贫弱之运。岂今欧西文化固迁地弗良欤?抑不揣本而末,是齐削足适履以致自僵也。呜呼,由前之说,知古代文化之未足自多,由后之说,知外人文化之未可貌袭。”

——摘自张诚诚《埃及略说》(1915年)

材料三   1957年,纳忠发表《埃及人民反抗拿破仑侵略斗争与民族觉醒》。

1957年,郑道传发表《纳赛尔的反殖民主义思想》。

1978年末,世界古代史学者召开座谈会,商讨包括埃及学在内的空白学科建设问题。

1979年,林志纯主编《世界上古史纲》出版,刘文鹏参加了古代埃及史的写作。

1985年起,东北师范大学聘请联邦德国、美国的专家讲授埃及学课程。

1988年,我国学者刘文鹏出席第五届国际埃及学大会,作了《论古埃及的早期城市和城市国家》的发言。

1991年,我国成立了世界上古史·埃及史研究所;国内四所高校招收了埃及学博士、硕士研究生。

1992年,刘文鹏考察了古埃及涅迦达文化Ⅱ时期的重要文化遗址,并撰写了有关论文。

1993年,刘文鹏撰写《法老埃及的专制主义》。

1995年,李长林等撰写《国人对古埃及象形文字的早期研究》。

2003年,复旦大学建立了埃及研究中心。

—摘编自高伟《中国埃及学研究综述》

(1)对比材料一,指出材料二对古代埃及论述的变化,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其原因。
(2)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新中国成立后埃及史研究的特点。
(3)如果让你写一篇有关埃及历史的小论文,请你拟出一份写作提纲。(结合材料,层次清楚,符合史实,限定50字之内)
2024-04-07更新 | 35次组卷 | 1卷引用:陕西省安康市高新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4月模拟预测文综试题-高中历史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4 . 如表为唐代史学家杜佑所著《通典》中收集的前人的论述(部分),表中的论述(     
论述著作
“礼生于有而废于无”“人富而仁义附焉”司马迁《史记·货殖列传序》
“夫寒之于衣,不待轻暖;饥之于食,不待甘旨;饥寒至身,不顾廉耻。……夫腹饥不得食,肤寒不得衣,虽慈母不能保其子,君安能以有民哉”晁错《论贵粟疏》
“(食货)二者,生民之本”“食足货通,然后国实民富,而教化成”班固《汉书·食货志上》
A.反映了基层组织与社会治理的关系B.认为社会教化与发展经济应该并重
C.强调政府应放松对商业活动的管控D.阐释了经济基础对社会治理的作用
5 . 【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   北宋年间,“公私上下,并苦乏钱”,谓之“钱荒”。对其成因,时人多有分析——李觐指出:“销一法钱,或铸四五,市人易之,犹以二三则常倍息矣……国失法钱,而民得恶钱”。曾巩认为:“夫释、老之徒,以铜为器……所增之器,有销钱而铸焉者”。沈括则说:“四夷皆仰中国之铜币,岁阑出塞外者不赀”。针对这一现象,在变法筹备阶段,王安石提出:“欲钱重”,“当修泉府(中央货币管理机构)之法,以收利权”。熙宁四年三月以后,在限额铸行和严抓质量的前提下,开始逐渐向全国各地推行新铸“折二钱”(可当两小钱使用)。在推广交子的主客观条件尚未成熟之时,王安石把出卖度牒(封建国家发给僧尼的身份证明,可免除地税徭役)作为缓解财政困难的权宜之计。但出于增收的目的,王安石放开铜钱出口;并放任民间以铜铸器,认为“铸钱不如铸器之利,又安以钱法为?”

——摘编自俞兆鹏《王安石货币思想研究》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王安石进行货币管理改革的历史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王安石货币管理改革。
2024-01-16更新 | 75次组卷 | 2卷引用:陕西省宝鸡市2024届高三一模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