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7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梁启超指出:“今日欧美诸国之竞争,非如秦始皇、亚历山大、成吉思汗、拿破仑之徒之逞其野心黩兵以为快也……其原动力乃起于国民之争自存……故其争也,非属于国家之事,而属于人群之事;非属于君相之事,而属于民间之事;非属于政治之事,而属于经济之事。故夫昔之争属于国家君相政治者,未必人民之所同欲也;今则人人为其性命财产而争,万众如一心焉。……呜呼,危矣殆哉,当其冲者,何以御之。”梁启超意在强调(     
A.古代与近代的帝国主义迥然不同B.近代欧美国家国势强盛的根本原因
C.近代帝国主义的扩张以国民为基础D.发展民族主义以抵御外侮的必要性
2024-06-02更新 | 56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浙江省杭州学军中学高三下学期最后一次测试历史试题
2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辛亥革命后成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实现了政体转型,但袁世凯在统治时期,打着“民国”的招牌,逐步建立独裁专制统治。1915年秋,舆论界掀起一场变更“国体”的激烈论争。

帝制论者杨度宣称“今总统制实行矣,虽有《约法》及各会议机关,似亦近于立宪,然而立宪者其形式,专制者其精神也。……四年中,设非政府采用专制精神,则国中欲求一日之安,不可得也。……非立宪不足以救国家,非君主不足以成立宪。立宪则有一定之法制,君主则有一定之元首,皆所谓定于一也。”

1915年,梁启超发表《异哉所谓国体问题者》,各大报刊竞相转载。梁启超坚持现行国体,反对帝制认为“夫前清之末叶,则固自谓立宪矣,试问论者能承认否? 且吾欲问论者,挟何券约(凭证),敢保证国体一变之后,而宪政即可实行而无障? 如其不然,则仍是单纯之君主论,非君主立宪论也。既非君主立宪,则其为君主专制,自无待言。”

论争展开后,反袁舆论不断兴起、发展。

——摘编自乔琪《论一九一五年“国体”之争》、梁启超《异哉所谓国体问题者》

(1)根据材料,概括论争双方持论的主要依据。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对1915年的“国体”之争进行整体评价。
2024-03-06更新 | 53次组卷 | 4卷引用:2024年7月浙江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历史合格性考试仿真模拟卷03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货币在经济发展历程中的作用越来越大。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又,民用钱,郡县不同:或用轻钱,百加若干;或用重钱,平称不受。法钱不立,吏急而壹之虖,则大为烦苛,而力不能胜;纵而弗呵虖,则市肆异用,钱文大乱。苟非其术,何乡而可哉!……于是悉禁郡国毋铸钱,专令上林三官铸。钱既多,而令天下非三官钱不得行,诸郡国前所铸钱皆废销之,输入其铜三官。而民之铸钱益少,计其费不能相当,唯真工大奸乃盗为之。”

——引自(东汉)班固《食货志(下)》

材料二   盖自国初以来有银禁,恐其或阂钱钞也,而钱之用不出于闽、广,宣德、正统以后,钱始用于西北,自天顺、成化以来,钞之用益微矣。……窃以为今日制用之法,莫若以银与钱钞相权而行,每银一分易钱十文,新制之钞每贯易钱十文,四角完全未中折者每贯易钱五文,中折者三文,昏烂而有一贯字者一文,通诏天下以为定制而严立擅自加减之罪,虽物生有丰歉、货直有贵贱,而银与钱钞交易之数一定而永不易,行之百世,通之万方。

——摘自丘浚(1421-1495)《大学衍义补·治国平天下之要·制国用·铜楮之币》

材料三   长时间以来美元霸权地位的维持离不开其高度发达的金融市场,因此金融发展水平的提升将会成为人民币国际化的关键一步,“一带一路”建设的推进为此提供了契机。中国金融机构为“一带一路”建设提供了大量的融资支持,据《中国“一带一路”贸易投资发展报告2021》公布的数据,截至2019年末已有11家中资银行在29个“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设立了近80家一级分支机构。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亚投行”)更是树立了国际多边合作的新典范。

——引自陈果、姚皓天《人民币国际化:背景、机遇与投资机会》

(1)根据材料一,概括汉武帝时期推行的货币政策及其背景,并结合所学,写出“三官钱”所指钱币的名称。
(2)根据材料二,概括丘浚针对当时货币制度所提出的建议及其依据。结合唐朝至明朝赋税制度的相关史实,概述这一时期白银在国民经济中地位的变化。
(3)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简析“人民币国际化”的推动因素,并用一句话指出亚投行设立的现实意义。
4 . “昔神农氏没,黄帝、尧、舜,教民农桑,以币帛为本。上智先觉变通之,乃掘铜山,俯视仰观,铸而为钱。使内方象地,外圆象天。大矣哉!”对材料解读有误的是(       
A.丝织品充当过一般等价物B.称赞货币的诞生是伟大的事
C.铸铜为钱是智慧的产物D.称赞货币的统一是伟大的事
5 . 《左传》中记载“卫侯欲叛晋……行有日,公朝国人,使贾问焉,曰:“若卫叛晋,晋五伐我,病何如矣?'皆曰:“五伐我,犹可以能战。'贾曰:“然则如叛之,病而后质焉,何迟之有?'乃叛晋”。由此可知(     
A.民众言论决定政治走向B.当时原始民主传统犹存
C.民众直接参与国家事务D.君主专制制度渐趋衰弱
2024-05-26更新 | 28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金华市卓越联盟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5月阶段联考(期中)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6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孝文太和元年三月) 李安世上疏曰: “窃见州郡之人,或因年俭流移,弃卖田宅,漂居异乡,事涉数代。三长既立,始返旧墟,庐井荒凉,桑榆改植。事已历远,易生假冒,强宗豪族,肆其侵凌,远认魏晋之家,近引亲旧之验。年载稍久,乡老所惑,群证虽多,莫可取据。各附亲知,互有长短,两证徒具,听者犹疑,争讼迁延,连纪不判。良畴委而不开,柔桑枯而不采,欲令家丰岁储,人给资用,其可得乎!愚谓今虽桑井难复,宜更均量,审其径术,令分艺有准,力业相称……”帝深纳之,均田之制起於此矣。九年,下诏均给天下人田:诸男夫十五以上,受露田四十亩,妇人二十亩,奴婢依良……

——摘编自《通典·食货典》

材料二   元季丧乱,版籍多亡,田赋无准。明太祖即帝位……命户部核实天下土田。而两浙富民畏避徭役,大率以田产寄他户,谓之铁脚诡寄。洪武二十年命国子生武淳等分行州县,随粮定区。区设粮长四人,量度田亩方圆,次以字号,悉书主名及田之丈尺,编类为册,状如鱼鳞,号曰鱼鳞图册……鱼鳞册为经,土田之讼质焉。黄册为纬,赋役之法定焉。凡质卖田土,备书税粮科则,官为籍记之,毋令产去税存以为民害。

——摘编自《明史·食货志》

(1)根据材料一,概括北魏孝文帝“下诏均给天下人田”之历史动因。结合所学,说明唐朝“均田之制”下赋役制度的创新。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指出明朝面对“版籍多亡,田赋无准”而采取的应对措施,并简析这些措施对明朝国家治理的作用。
2024-04-15更新 | 116次组卷 | 4卷引用:2024届浙江省台州市高三下学期第二次教学质量评估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真题 名校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898年,近代思想家严复在戊戌维新运动期间受到光绪帝召见,不久后向皇帝上万言书,其中谈到欧洲历史,大略言:“欧洲国土,当我殷、周之间,希腊最盛,文物(文化)、政治皆彬彬(优异)矣。希腊中衰,乃有罗马。罗马者,汉之所谓大秦者也。庶几一统矣,继而……日尔(耳)曼诸种起而乘之,盖自是欧洲散为十余国焉,各立君长,种族(民族)相矜(争斗),互相砥砺,以胜为荣,以负为辱。盖其所争,不仅军旅疆场之间而止;自农工商贾至于文词学问……莫不如此。此所以始于相忌(忌惮),终以相成(成就),日就所将,至于近百年;其富强之效,遂有非余洲所可及者。”

——据刘梦溪主编《中国现代学术经典·钱基博卷》

(1)据材料概括严复对欧洲国家发展历程的基本认识。
(2)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价严复关于近代欧洲国家发展的观点。
2023-08-28更新 | 1915次组卷 | 10卷引用:浙江省2024年1月普通高校招生选考科目考试历史试题变式练习主观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