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59 道试题
1 . 读下表,表格内容可用于佐证(       
时代北方户数(万)南方户数(万)南北对比(南方占%)
汉(元始二年)96511110.3
唐(天宝元年)49325734.3
宋(元丰三年)45983064.4
中国古代不同时期南北户数增减变化表(       
A.国家疆域的开拓B.社会控制的强化C.政治制度的沿革D.经济重心的南移
2024-02-05更新 | 14次组卷 | 1卷引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乌鲁木齐市六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2 . 下表为苏联工业总产量及重要工业产品在欧洲和世界所占地位统计。表格材料说明
1928年1932年1937年
世界世界欧洲世界欧洲
工业生产总值53221
机械制造业42121
拖拉机42121
载重汽车116421
A.苏联经济结构比例的严重失调B.国际环境为其工业化创造机会
C.新经济政策推动了工业化发展D.苏联工业化取得了显著的成就
2020-11-08更新 | 99次组卷 | 5卷引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乌鲁木齐市第十二中学2024届高三2月月考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3 . 阅读材料, 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上计,是由下级行政长官向上级定期报告有关统计数字的制度,战国时应运而生,秦汉基本因袭,户口调查始终是关键内容。尽管西汉的户口资料在东汉初年可能已残缺不全,但班固《汉书·地理志》中的西汉平帝元始二年(2年)户口数仍被认为是我国现存最早的全国性人口数据。这项数字包括西汉政权设置郡县、直接统治地区的户口总数:12233062户,59594978口;103个郡或国分列的户口数;长安等5县的户口数;宛县等5县的户口数。由于西汉的赋税对象包括3岁或7岁以上的全部男女人口,因此这项数字还是公认现存历代户口数中最准确的数据之一、

材料二   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作为筹备宪政的一项措施,设统计司制定全国人口普查计划, 并向各省发出了详细要求和标准表格, 由新建立起的警察系统执行。两广总督袁树勋要求将此次调查户口“拟酌缓至乡镇巡警编设及识字学塾较多之时再行补办”。广西巡抚在奏折中说:“桂省幅员寥阔, 村落零畸, 兵雙迭经, 流亡未复,调查户数较他省为难。加以民智额愚,人心浮动, 未悉调查宗旨, 将有抽丁增税之疑, 办理稍未得宜, 易致滋生事故。”这次普查匆匆开始、草草了事,但它是中国第一次现代意义上的人口普查。

——均摘编自葛剑雄《中国人口发展史》

材料三   1952年,由于国家政治、经济建设的要求,迫切需要准确的人口数字,因此国家统计局筹备并实施了第一次全国人口普查。在这次普查中,很多妇女第一次有了自己的名字:普查员还配备了农历干支或民国纪年的换算表,虚岁也一律折为周岁。1954年11月,国家统计局发布数据:全国人口总数为601938035人,其中城市人口占13.26%,男性占51.82%,17岁以下的青少年占41.1%。

——摘编自陆新蕾《从筹备到实施: 现代人口普查在中国(1936-1964)》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 从来源和内容两个方面, 简要说明“2年户口数”的史料价值。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 说明与古代户口调查相比, 晚清全国人口普查的特点, 并简析其“草草了事”的原因。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 简析新中国第一次人口普查的意义。
2024-03-24更新 | 54次组卷 | 3卷引用:历史(河南、新疆卷)-2024年高考第三次模拟考试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时期录取数量或方式考试内容考试程序
唐代进士录取率只有百分之一二诗、赋、儒家经典、法律、文学、算学等武则天时,初创殿试,但未形成定制
宋代录取名额大大增加儒家经典为主,儒家经典可依据多种注疏、省试、殿试三级;殿试成为定制,录取权由皇帝直接掌握
明代实行“南北榜”,即南北方的学子,按地域排名录取命题范围只限于四书五经,答卷只能以朱熹的注释为主士人需先入地方学校为生员或入国子监为监生,再通过乡试、会试、殿试而入仕
以上是某校历史研究小组整理的科举制度发展演变的表格。根据材料并结合中国古代史的相关知识,提取一个有关科举制度的论点,并对论点进行简要阐述。要求:论点明确,论述逻辑清晰,史论结合。
2024-05-04更新 | 32次组卷 | 1卷引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阿克苏地区库车市第四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4月第二次调研(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5 . 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党史是最好的营养剂。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开天辟地”话党史】



(1)上图为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与中国共产党有关的一些重大历史事件。结合所学知识,任选①②③处所示的一个事件,阐述其对中国革命产生的影响。

【“改天换地”学模范】



(2)结合所学知识,上述模范人物是哪一时期涌现出的?他们身上体现的时代精神是什么?

【“翻天覆地”谈改革】

中国对内改革大事记(部分)

年份事件
1978安徽凤阳小岗村农民实行“包产到户、包干到户”
中共中央召开十一届三中全会
1984中央要求加快以城市为重点的经济体制改革步伐
1992中共十四大明确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2005国务院发布《关于鼓励支持和引导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

——摘编自《中华人民共和国简史》


(3)根据表格内容,结合所学知识,归纳“中国对内改革”的主要特点。

【“惊天动地”看成就】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国内生产总值突破百万亿元大关,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超过一万美元;取得了量子通信、铁基超导、载人航天等一大批标志性、引领性重大科技成果;组织实施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力度最强的脱贫攻坚战,近一亿农村贫困人口同全国人民一道迈入全面小康社会;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引领人类进步潮流。

——摘编自田培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贡献》


(4)根据材料概括我国取得的建设成就。
6 . 法律与教化
中国

“夫生法者君也,守法者臣也,法於法(被法律管制)者民也,君臣上下贵贱皆从法,此谓为大治。”

——《管子·任法》

“法令者,民之命也,为治之本也,所以备民也”

“人主为法于上,下民议之于下,是法令不定,以下为上也”

——《商君书·定分篇》

“礼不下庶人,刑不上大夫。”

——《礼记·曲礼》

西方

罗马法逐渐形成这样的观点:习俗未必正确,还有一种藉以做出公平决定的更高的、普遍的法则。这种高级而普遍的“自然法”的法则,是从人的本性和理性产生出来的,因而是为所有人所了解和接受的……法律的力量来自于某一正当权威所规定的东西,而不是仅仅来自习俗、习惯或以前的合法判例;他们把制定法律的权力叫做“最高权力”,认为这种最高权力属于皇帝所有。……罗马法所保护的是国家或政府所认为的公共利益,而不是个人的利益或个人的自由。

——摘自帕尔默《现代世界史》

根据表格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概括古代中国和古罗马的法律意识,并指出二者之间的差异。
7 . 下表为秦至清地方行政制度一览表,由此可知,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层级(       

秦朝

郡、县二级制

汉朝

郡、县二级制,西汉初有王国、侯国,东汉晚期演变为州、郡、县三级制

魏晋南北朝

州、郡、县三级

隋朝

州(郡)、县二级制

唐朝

道、州、县三级制

宋朝

路、州(府)、县三级制

元朔

省、路、府、州、县多级

明朝

省、府、县三级制

清朝

省、府、县三级制
A.呈现持续增多的趋势B.具有浓厚的革新色彩
C.反映君主专制的本质D.下稳上动的变化特征
2024-03-27更新 | 15次组卷 | 1卷引用:新疆喀什十四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8 . 下表为清朝乾隆至嘉庆年间广州府部分县从事农业、手工业、商业人口所占比例一览表。
县别务农从事手工业经商
南海20%20%60%
东莞60%10%30%
顺德30%30%40%
香山90%10%
新宁70%30%
据此可知当时广州地区(       
A.被迫开放为通商口岸B.商品经济较为活跃
C.南北经济发展不均衡D.自然经济加速瓦解
2024-05-05更新 | 114次组卷 | 4卷引用:2024届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高三下学期第二次适应性检测(二模)文综试题-高中历史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9 . 下表所示为明世宗当政时期(1522—1566年)的部分史实。对此合理的解释是,当时(     

1

1530年,福建巡抚都御史胡琏把巡海道移镇漳州,在海沧设置安边馆,每年派各府通判一员驻扎

2

1551年,福建巡海道柯乔于月港建靖海馆,由各通判往来巡缉

3

1563年,福建巡抚谭纶把靖海馆改为海防馆,设海防同知驻扎
A.中外交往影响政府治理B.福建成为涉外贸易主要枢纽
C.市镇经济得到长足发展D.官商勾连迟滞长途贩运贸易
2024-05-03更新 | 30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新疆名校联盟高三下学期第二次质量联合监测文科综合试题-高中历史
10 . 下表为双槐树遗址出土的炭化作物种子浮选统计表。据此判断该遗址属于(     
炭化植物种属大型夯土建筑群西南(n=39)北部中心
居住区(n=129)
合计出土概率
2861140142654.8%
19211330519.0%
稻米———552.4%
大豆———773.6%
注:n为该遗址区域采集的浮选样品数。
A.仰韶文化B.河姆渡文化
C.良渚文化D.红山文化
2024-02-04更新 | 55次组卷 | 1卷引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乌鲁木齐市2024届高三一模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