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5 道试题
1 . 有同学在研究清朝人口问题时,收集了如下数据,并据此对清朝前中期人口数量急剧增长的原因作了一些分析,其中不正确的是(        
时间全国人口总数(单位:万人)
顺治九年(1652年)1448.3
康熙五十二年(1713年)2358.7
乾隆六年(1741年)14341.1
A.疆域开拓并得到巩固B.美洲高产农作物广泛种植
C.皇帝勤政与皇权强化D.对外贸易和交往达到顶峰
2 . 下图呈现的是“1951—1981年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国民生产总值年均增长率(单位:%)”(以1950年为基数,从左至右,依次是联邦德国、美国、日本、法国、英国的有关数据)以下解读正确的是
A.日本经济发展水平一度超过美国等西方国家
B.各国发展不平衡源于国际间缺少协调合作
C.政府宏观调控与市场调节结合是经济增长重要原因
D.两极格局瓦解与多极化发展为日本赶超提供契机
3 . 根据联合国安理会有关决议,2019年1月27日,中国海军第30批护航编队凯旋,历时175天,航行3万海里。海军参谋部统计,截至目前,中国海军先后向亚丁湾、索马里海域派出护航编队共1207批,6600余艘次中外船舶护航。亚丁湾等护航表明(       
A.我国海军装备是世界最先进的B.我国积极参加地区性国际组织活动
C.中国军队展现了大国担当精神D.护航编队只负责我国船舶生命安全
4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新航路的开辟,揭开了国际贸易向世界规模发展的序幕。商品流通、贸易往来、货币支付等活动,遍及五大洲。大宗烟草、玉米、橡胶等新物产出现于欧洲市场,原来在近东贸易中数量极少的商品如香料、茶叶、大米、蔗糖等成为大宗商品,进出口量骤增。阿姆斯特丹出现了粮食交易所,伦敦办起了综合交易所和证券交易所。葡萄牙、西班牙、尼德兰、法国、英国等国相继为国际贸易与航运中心。

——摘编自孙明《概述近代世界市场的形成及其经济意义》

材料二   冷战结束后,科技革命和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推动着经济全球化进程进一步加快。影响全球合作的政治因素和体制因素逐步得以消除,使得世界市场更加完整和统一。各国国民经济主体在相对统一的市场经济规则下进行竞争,跨国公司的战略联盟不断出现,其决策全球化、经营多元化、交易内部化和母国区位分布分散化的趋势,对于世界市场的发展产生了深刻影响。与此同时,国际经济组织的形成与发展,为世界市场健康运行又提供了的保证。

——摘编自赵宗博《全球化进程中的世界市场整合与中国经济发展战略》

材料三   经济全球化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世界经济发展的重要趋势。据联合国《1997年世界投资报告》统计,发展中国家1996年接受了1290亿美元的外国直接投资,对外投资了510亿美元,二者都创造了历史最高纪录。同时,发展中国家制成品在出口中的比重从1980年的60%上升到1990年的73.3%和1994年的77.7%。但是,由于发展中国家经济基础不稳固、市场发育不完备、经济结枸相对脆弱等因素影响,很容易受到经济全球化的冲击而产生国内经济波动。在21世纪,以信息革命为基础的经济全球化仍将是世界经济发展的主要特征。传统产业特别是劳动密集型和资源密集型产业有进一步向发展中国家集中的趋势,而发达国家则更加注重发展以现代高新技术为核心的产业。跨国公司将日益成为世界生产的主要组织者和主要投资者。金融资本在全球范围内的流动速度还会日益加快。

——摘编自张文红《论经济全球化对发展中国家经济的影响》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新航路开辟后世界贸易呈现的变化。
(2)根据材料二,归纳冷战结束后经济全球化迅速发展的原因。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经济全球化对发展中国家带来的机遇与挑战。
5 . 民国时期的译书所涉国别,不仅有英、法、美等西方强国,还有苏维埃俄国。在1912~1920年的译书中,来自俄国的译书增长幅度最大,由过去统计年份的不到1%攀升至6.2%。由此可知,这一时期(     
A.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影响扩大B.中国译书格局发生根本性变化
C.中西方文明间的冲突日益加剧D.中国共产党找到了救国新思想
2023-04-24更新 | 112次组卷 | 6卷引用:2024年湖南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模拟测试(二)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