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591 道试题
1 . 朝鲜古代文献大多是用汉语文言文写的,如高句丽建国初期,就有人用汉文记下高句丽史事一百卷,叫作《留记》;公元414年,高句丽在辑安城东九华里处建的好太王碑,四面环刻汉字碑文,共44行,每行41字,竟达1804字。这可用于印证(       
A.中朝文化有共同的历史渊源B.儒学得到朝鲜社会普遍认同
C.东亚文化圈形成并深入发展D.中华文化对周边国家的影响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1898年粤汉铁路修筑权被美国合兴公司攫取,引起国人不满。后该公司违约把三分之二的股票出售给比利时,至1904年,修筑权已呈易人之势。对此,湘人“大动公愤,纷电政府疆吏,立持废约之议,自行筹办”,鄂、粤两省亦有此议。这反映出(     
A.保路运动广泛开展B.列强在华利益一致
C.民主革命思潮兴起D.民众救亡意识增强
2024-04-18更新 | 105次组卷 | 18卷引用:黑龙江省大庆市大庆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开学开始历史试题
3 . 学者吴钩在著作《宋:现代的拂晓时辰》中写道:农民租种地主土地,宋朝政府要求地主与佃户必须要订立契约⋯⋯家仆与主人的关系也不再是人身依附关系,而是经济意义上的雇佣关系。材料所述的历史现象(     
A.确立了儒学的正统地位B.抑制了土地兼并现象
C.实现了真正的社会平等D.有利于商品经济发展
2024-04-16更新 | 22次组卷 | 1卷引用:黑龙江省克东县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卷
4 . 《宋史·职官志》记载:“枢密掌兵籍、符,衙管诸军,率臣主兵柄,各有分守。”这种制度设计有助于(     
A.澄清朝廷吏治B.分割宰相权力C.精简行政机构D.铲除割据基础
2024-04-16更新 | 20次组卷 | 1卷引用:黑龙江省克东县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卷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下面是19501956年我国工业中各种经济成分的变化情况(以工业总产值为100,不包括手工业)。

材料二   我国第一个五年计划规定,在5年内,投入总额为766.4亿元,其中基本建设投资占总额的55.8%,工业是重点,苏联援建的156项大中型建设项目主要集中在东北地区。

——以上材料根据《中国现代化历程》等整理

(1)根据材料一、指出1950—1956年我国经济成分发生的变化及变化的历史意义。
(2)根据材料二、归纳指出第一个五年计划实施的特点,分析说明形成这一特点的原因。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关于明清历史,海内外学者著述颇丰,叙述各有侧重,如《袭常与新变:明清文化五百年》《海与帝国:明清时代》《最后的中华帝国:大清》等,这些书名反映了作者对时代特征的理解。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就明清时期,自拟一个能够反映其时代特征的书名,并运用具体史实予以论证。(要求:书名适当,史实准确,论证充分,表述清晰)
7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春秋战国时期的农业发展

材料二   根据《汉书》记载:周朝分封的诸侯国大约有“千八百国”。到春秋时期,还剩140多个诸侯国;到战国初期,就只剩下十几个诸侯国了。

材料三   春秋战国时期,社会急剧变化,许多问题亟待解决,各学派纷纷著书立说、发表意见,并互相辩论,形成了“百家争鸣”的繁荣局面。

——摘编自《中国历史》

(1)根据材料一,说明当时我国农业生产领域出现了什么新现象?这一现象对周王朝的统治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2)材料二中诸侯国数量不断减少的直接原因是什么?请用“一分为二”的唯物史观简要评述这一变化。
(3)材料三这些学派“互相辩论”的目的是什么?并说明其历史意义?
2024-04-07更新 | 87次组卷 | 1卷引用:黑龙江省铁力市马永顺中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初考试历史试题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951年,全国蝗灾大面积发生。周恩来指出:“治蝗工作是经济问题,也是重要政治问题”。中央重在建立健全治蝗机构。做好调查、规划、侦察、防治等工作。山东试行飞蝗预测预报工作,后推广该经验,挽救了粮食174.976亿斤。1953年,秋蝗严重。随着国家工业化和科学技术发展以及药械大量生产。治蝗转为以药械等科技手段为主。1956年后治淮工程的完成、官厅水库的兴建、黄河的治理等消减了蝗区,如内涝型蝗区周口渐成粮棉油生产基地。1958年我国自主研制飞机用于治蝗,后以飞机治蝗为主。此外,各蝗区县人民政府须于蝗发前成立灭蝗指挥部,由党政领导干部亲自主持,并在区、乡、村建立大队、中队、小队等一系列的灭螳组织。

1977年,《人民日报》报道称:“危害我国数千年的东亚飞蝗之灾,如今已被我国人民和科学工作者控制住了。

——摘编自江满情《新中国成立初期的蝗灾治理及其意义》

(1)根据材料,概括新中国成立初期蝗灾治理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蝗灾治理的意义。
2024-04-04更新 | 25次组卷 | 1卷引用:黑龙江省大庆实验中学实验二部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9 . 有学者分析指出,从1567年“隆庆开关”到1644年明朝灭亡的七十多年间,海外白银大量流入中国。当白银过量流入则物贵银贱,当1630年后白银流入不足则迅速出现通货紧缩。学者意在说明(     
A.中国“银本位”形成的过程B.中国古代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原因
C.世界经济影响中国社会发展D.明朝实行“海禁”政策产生消极影响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870~1913年世界贸易总额增加了3.2倍。继英国之后,一些新兴的资本主义国家在工业迅猛发展的基础上,普遍扩大了本国工业产品的出口,对外贸易已成为国家经济生活中一个重要因素。在19世纪50~60年代,卷入世界市场的大多是农业占主导地位的国家。它们围绕着一个巨大的工业中心——英国。英国消费它们的原料,同时供给它们必需的工业品。到了19世纪末20世纪初,由于一批新工业国家的崛起,英国的贸易垄断地位被打破,世界贸易形成了多中心的新格局。此外,这一时期原料和工业制成品的世界贸易额呈现出相对均衡发展的趋势。从1870年至1913年,这两类商品的贸易额都增加了两倍多。这就说明工业发达国家与初级产品生产国家之间的国际分工以及世界各国间的相互依赖程度都加强了。

——摘编自刘宗绪主编《世界近代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1870-1913年世界贸易发展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870-1913年世界贸易发展的影响并谈谈当今世界贸易发展对你的启示。
2024-04-04更新 | 49次组卷 | 1卷引用: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第九中学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