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55 道试题

1 . 顾炎武在《日知录》中引用《诗经》中的“天之牖民,如埙如能,如璋如圭,如取如携”这一命题,并称“祈天永命之实,必在于观民”“敬天勤民”“与民同患”,做“为民而立之君”。顾炎武这一主张(     

A.动摇了宋明理学的统治地位B.体现了爱护百姓体恤民情的重要性
C.改变了明清学术发展的方向D.有效激发了广大民众的社会责任感
2024-03-22更新 | 81次组卷 | 3卷引用:山西省部分学校2024届高三下学期开学质量检测历史试题
2 . 吴国封地郭郡所管辖的皖南地区,铜矿储量丰富,且铜质优良。《史记》还记载,“然其居国以铜盐故,百姓无赋。”这可以佐证汉初(     
A.经济发展呈现不平衡性B.私营手工业占据了主导地位
C.中央集权存在重大隐患D.外儒内法理念影响地方治理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3 . 下面是关于东汉时期察举制的部分规定的记载。这些规定(     
记载出处
“令(秀孝)试之以职,乃得充选”《文献统考》
乡部亲民之吏,皆用儒生清白任从政者,宽其负算,增其秩禄,吏职满岁,宰府州郡乃得辟举”《后汉书》
“孝廉、廉吏,皆当典城牧民,禁奸举善,兴化之本……乃得参选”《后汉书》
A.影响了社会价值取向B.促使乡论与国家意志相结合
C.蕴含了政治理性色彩D.表明地方舆论支配人才选拔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4 . 德国启蒙运动时期思想家莱辛(1729~1781年),通过文学作品抨击了他的前辈和同时代的某些作家对法国古典主义戏剧的庸俗模仿,莱辛认为他们“比法国人更法国化”,他反对华而不实的巴黎文风,主张运用自然朴素的德意志日常用语建立市民戏剧。莱辛的这些思想(     
A.表明工业化助推文化本土化发展B.适应了唤醒民族意识的需要
C.体现出德法启蒙核心价值的差异D.说明德国统一推动文化发展
5 . 魏源认为,考据学“锢天下聪明智慧,尽出于无用之一途”。当时桐城派的一位学者方东树从学理、价值意义等方面对“汉学”予以系统的批驳,指出“汉学”“只向纸上与古人争训诂、形声”“疏离于社会现实的弊端”。据此可推知,这一时期(     
A.统治危机助推经世致用思潮发展B.知识分子已经摒弃传统的夷夏观念
C.有识之士具有明显的反封建意识D.世人对如何应对西方侵略进行思考
6 . 下面是1987~1991年我国国债市场转让统计表(单位:万元)。这些数据的变化(     
年份1978年1988年1989年19990年1991年
国库券23830920941710488643395479
国家建设债券1484466
重点建设债券377616999752949
保值公债券109048303300
合计024208521260011593533701728
A.为中国社会经济转型创造了条件B.印证国家干预经济管理模式强化
C.源于市场经济体制目标已经确立D.表明我国对外开放进入新的阶段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7 . 《国语·周语上》记载:“夫先王之制,邦内甸服,邦外侯服,侯、卫宾服,蛮、夷要服,戎、狄荒服。甸服者祭,侯服者祀,宾服者享,要服者贡,荒服者王。日祭、月祀、时享、岁贡、终王,先王之训也……是以近无不听,远无不服。”西周的五服制度(     
A.形成了共同血缘关系的国家共同体B.实现了王室对地方的直接控制
C.继承了商遗留的原始部族政治色彩D.利于推动华夏认同观念的产生
8 . 贞观三年(629年),唐太宗针对“抽点中男入伍”的问题多次下发文书,时任门下省给事中的魏征始终“不肯署敕”。太宗即使当面讯问魏征,也无力改变其态度,只得作罢。这表明当时(     
A.程序正义得到尊重B.君主权威遭到削弱
C.三省分工较为明确D.施政强调以民为本
9 . 阅读下列材料,完成题目要求。

材料一   社会救济是中国古代历朝实施“仁政”的重要内容,主要依赖于政府财政。明初设养济院收孤苦无靠者,按月发口粮。明律规定:“凡鳏寡孤独及笃废之人,贫穷无亲属依倚,不能自存,所在官司应收养而不收养者,杖六十。”这是正律中首次纳入社会救济保障条款。清代的法律也有关于社会救济的规定,主要有灾荒救济,高龄老人养赡,设栖流所以收养流浪贫民,孝子节妇贫苦者救济,贫穷读书人救济等。

——摘编自邓云特《中国救荒史》等

材料二   英国圈地运动开始后,偷盗者、乞讨者等日益增多,社会不安定因素急剧增加。1601年,英国颁布济贫法。救济办法因类而异,凡年老及丧失劳动力者,在家接受救济;贫穷儿童则在指定的人家寄养,长到一定年龄时送去做学徒;流浪者被关进监狱或送入教养院。1834年,新济贫法规定,有劳动能力的失业者必须进“贫民习艺所”,才能得到救济,而那里的条件比最低工资收入的自由劳动者还要恶劣得多。

——摘编自陈晓律《英国福利制度的由来与发展》


(1)根据材料一、二、概括中国明清时期救济制度和英国近代济贫制度实施的共同目的,并指出其救济方式的不同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与英国近代济贫制度相比,西方现代福利制度有哪些发展。
2024-03-01更新 | 25次组卷 | 1卷引用:山西省运城市康杰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23-24高三上·全国·阶段练习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0 . 1909年,上海发生各驻在国外交官和金融从业者联手抵制中方银行发钞事件,遭到两江总督端方的激烈批评:“查各国通例,本国境内向不准用别国钞票。中国听各国银行钞票一律行用,已属万分通融……今各国忽创议抵制不用中国钞票,喧宾夺主,实足骇人听闻!”这一斗争(     
A.改变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环境B.有助于群众性爱国运动的发展
C.有效抵制了西方列强的商品输出D.客观上捍卫了中国的金融主权
2024-02-29更新 | 69次组卷 | 3卷引用:山西省运城市康杰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