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24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1 . 康德把“懒惰和怯懦”作为导致人处于“不成熟状态”的原因,因为懒惰,人们过于安逸或依赖外界,而无法自身独立;因为怯懦,人们只能固守传统,无法改变思维。由此可知康德主张(       
A.人要敢于独立运用理性B.挑战上帝的权威和旧秩序
C.人的尊严应为最高宗旨D.进一步丰富人文主义内涵
2024-05-10更新 | 53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贵州省遵义市高三下学期三模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2 . 1979年,美国政府制定“航行自由”行动计划。在执行时,美国军舰经常强行进入别国领海或专属经济区,实施高强度、长时间、大范围抵近侦察测量、军事演习和军事部署。美国所谓的“航行自由”(     
A.旨在保障世界海上贸易安全B.是地区恐怖主义的根源
C.引起了世界各国的普遍反对D.威胁了地区的和平稳定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城市,是独属于人类社会的组织形态,兼具物理空间、社会形态与精神投射的多重维度。

材料一   南宋时期,《乾道临安志》《淳祐临安志》以及《咸淳临安志》相继问世,后人并称“临安三志”。《乾道临安志》主要记述南宋临安的皇室宫苑、朝廷机构、物产风俗、历代牧守;《淳祐临安志》主要载述南宋临安的城府、山川;《咸淳临安志》征材宏富,体例井然,对疆域、山川、秩官、风土、人物等内容均有记载,是三本志书中篇幅最长的一部。临安三志在中国古代都城志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通过比较《咸淳临安志》与《长安志》,显然都城志在南宋时期已趋于定型。都城志发展至两宋时期,体例趋于完备,内容也更为丰富,这与当时宋代经济文化的繁荣,修志风气的盛行分不开。

——摘编自黄硕《临安三志研究》

材料二   临安成为都城的原因,首要问题是财赋。绍兴僻处海隅,州城狭小,其所在浙东地区的物产无法满足行都的财赋供应,距离驻扎在江淮一带的宋军也较远,不利于遥控指挥。绍兴二年(1132年)四月初一,回到临安的赵构将由绍兴府治改成的行宫赐还地方,复为府治,表示不再考虑将绍兴作为行都的候选地。其二是区位。临安有运河交通之便,腹地也比绍兴更广。建康的经济地理、政治地理与军事地理等条件都更优于临安,但就防御金兵来说,不如临安安全。他放弃在地理上有镇东南之势的建康,选择地势狭窄、僻在海隅的临安的主要原因,无非是前者太过靠近长江,而后者离金兵更远,且有“重江之险”。

——摘编自包伟民《南宋临安—壮心未与年俱老》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临安三志的史料价值。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南宋临安城发展的原因。
2024-05-10更新 | 56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贵州省遵义市高三下学期三模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4 . 南北朝时期的文学作品各具风格。南朝作品体现的文学性较强,如刘勰的《文心雕龙》、钟嵘的《诗品》;北朝作品体现的纪实性较强,如郦道元的《水经注》和杨衡之的《洛阳伽蓝记》。这(       
A.促进了南北朝民族交流融合B.体现了文明发展的延续性
C.有利于隋唐多元文化的发展D.反映了中华文化的开放性
2024-05-10更新 | 67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贵州省遵义市高三下学期三模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5 . 魏晋阮籍在《乐论》云:“乐者,使人精神平和,天地交泰,远物来集,可乐也。”嵇康《琴赋》中也说:“(音乐)可以导养神气,宣和情志,处穷独而不闷者,莫近于音声也”。这反映了魏晋士人(     
A.对玄理哲思的热衷B.关注人的精神世界
C.审美趣味非常高雅D.纵情流连山水之间
6 . 阅读材料,按要求作答。

材料   国际视城中“共同富裕”目标(追求)的相关表达(部分)

相关表达话语提出者
最大多数人的最大幸福是正确与错误的衡量标准[英]边沁
(1748—1832)
和我们自己个人的完满发展比较起来,我们必须更加注意去改善我们作为一个组成部分的这个社会有机体[英]萧伯纳
(1856—1950)
普遍性的社会福利服务,即没有任何阶级、种族、性别与宗教等差别的社会福利服务,可以发挥这样的社会功能,那就是促进和提高全社会走向社会协调的态度与行为[英]蒂特马斯
(1907—1973)
(理想社会)在有较低的经济增长率、较少的职业劳动和较多的个人劳动的情况下增加社会富裕;通过更健康的环境、更少的恐惧、更人道的劳动环境和更多的个人支配的时间改善全社会的生活质量联邦德国社会民 主党(1989年《柏
林纲领》)

——整理自丁建定《“共同富裕”的国际视域与中国话语》

(1)根据材料,概括上述话语中“共同富裕”的主要内涵。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述西方国家推动“共同富裕”的实践。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7 . 总理衙门建立后,奕䜣等人在办理中外交涉事务中深感“中国之虚实,外国无不洞悉;外国之情伪,中国一概茫然”。随后,清政府派遣蒲安臣使团出访欧美,使清政府对西洋各国和世界形势有所了解。材料反映(       
A.中国外交向近代化转变B.朝贡贸易体系逐渐瓦解
C.清朝重视提高国际地位D.中央官员深谙外交礼仪
2024-05-10更新 | 51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贵州省遵义市高三下学期三模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8 . 1979年4月,中央工作会议指出:长期以来,我们只强调走集体企业、国有企业的路,今后在我们的整个国民经济中,要扩大企业的自主权,并且把企业经营好坏同职工的物质利益挂起钩来。这意味着(       
A.经济体制改革拉开序幕B.计划经济体制已被取消
C.按劳分配原则得以确立D.国营企业迎来发展机遇
2024-05-10更新 | 53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贵州省遵义市高三下学期三模历史试题
9 . 阅读材料,按要求作答。

山东企业家陈光威以民营企业一企之力,挺起了国产碳纤维这个民族产业的脊梁,点燃了一道“民族之光”。

材料   陈光威,山东威海人,早年当过大队长、村支书,镇工办副主任。1987年,46岁的他临危受命,成为一家濒临破产的镇办企业厂长。上任后,他决定转产鱼竿。10年后成为全球最大的鱼竿生产企业。碳素钓杆需要进口碳纤维材料。然而,由于碳纤维属于军工材料,进口受到严格限制。

西方对中国碳纤维供应实行“通知式涨价,赏赐性供给”,“泱泱大国,岂能仰人鼻息?”一个偶然的机会,陈光威得知科技部已经立项研发碳纤维的消息,他毫不犹豫表态要“为国家干点事”。碳纤维技术和装备是被国际企业封锁的,我国企业无经验可借鉴,只能自学成材。陈光威在随后的15年里,总共自筹投入了40多亿元。

2004年,光威集团研发出国产T300级碳纤维,中国第一次有了碳纤维;他们相继突破高强、高模、高性能碳纤维关键技术,并形成产业化。2017年国家领导人看望陈光威时说“你为国家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是一个真正的民族英雄!”4天之后,陈光威因病去世。目前,光威集团承担了多个863计划和国家重大科研工程项目,已经为我国军方提供了近千架战机所需的碳纤维材料。

——摘编自陈润、谢再红、邱恒明《民族之光:陈光威传》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分析企业发展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谈谈对我们的启示。
2024-05-14更新 | 55次组卷 | 2卷引用:2024届贵州省贵阳市高三下学期适应性考试(二)历史试题

10 . 唐朝时期的绘画题材以释道人物画为主,但至五代时期,绘画题材则转变为山水、花鸟、人物等多种题材并驾齐驱。这一变化反映了(     

A.政治衰颓的社会现实B.儒学正统地位的消亡
C.包容开放的思想潮流D.民族交融趋势的加强
2024-03-23更新 | 68次组卷 | 1卷引用:贵州省毕节市织金县部分学校2024届高三下学期一模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