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63 道试题
1 . 2021年1月25日习近平在世界经济论坛“达沃斯议程”对话会的特别致辞中指出,多边主义的要义是国际上的事由大家共同商量着办。在国际上搞“小圈子”、“新冷战”,排斥、威胁、恐吓他人,动不动就搞脱钩、断供、制裁,人为造成相互隔离甚至隔绝,只能把世界推向分裂甚至对抗。习近平在此主要强调了
A.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性B.建立新的国际经济秩序的迫切性
C.推行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必要性D.推进全球治理体系改革的可行性
2021-05-05更新 | 1097次组卷 | 22卷引用:专题09 中国现代史(选必贯通部分)(2大考点3个易错点)-备战2024年高考历史考试易错题(新高考专用)
2 . “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这是中华民族始终崇尚的品德和胸怀。2020年春天,新冠疫情发生以来,中国在积极抗疫同时,习近平主席先后同俄罗斯等外国领导人通电话,分享防疫、抗疫的中国经验,派出一批批专家医疗队前往世界各国。其中塞尔维亚总统寒风中迎接中国新冠疫苗的视频爆红网络,这说明新时期的中国
A.积极构建人类共同体B.注重发展与周边国家关系
C.与各国建交的新高潮的到来D.疫情防控处于世界领先水平
3 . 2021年4月22日,习近平主席以视频方式出席领导人气候峰会,发表了题为《共同构建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的重要讲话,并同各国领导人共商应对气候变化挑战之策。这体现出
①社会信息化给人们带来便利                       ②发达国家的发展面临巨大挑战       
③中国积极参与全球环境治理                       ④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继2013年习近平提出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倡议以来,2015年12月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在北京成立。2017年5月和2019年4月, 两次“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高级别会议均在北京举行。上述史实说明(     )
A.中国积极发展区域外交, 为新时期经济建设奠定良好的外部环境
B.在国际事务中,中国正从积极参与者变为更具影响力和作用力的推动者
C.中国的对外交往局限在经济领域
D.中国在国际事务中起到决定作用
5 . 【习近平的文明观】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2014年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的演讲文明是包容的,人类文明因包容才有交流互鉴的动力。每一种文明都是独特的。
20195月亚洲文明对话大会文明因多样而交流,因交流而互鉴,因互鉴而发展
20214月博鳌亚洲论坛多样性是世界的基本特征,也是人类文明的魅力所在
20236月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中华文明具有五大突出特性:突出的连续性、突出的创新性、突出的统一性、突出的包容性、突出的和平性。
根据材料,结合中外古代史的有关知识,提取材料中关于文明的观点并进行论述。(提示:若论述中华文明特性可选择其中一个或者多个进行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
2024-05-21更新 | 70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三门峡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5月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6 . 科学教育

材料一   中国科学教育发展简表

11867年,江南制造局办机器学堂,讲授物理、化学等课程。此后,格致书院(1876)、中西书院(1881)等新式学校皆设理化等课程,进行科学教育。
21904年“癸卯学制”把物理、化学、植物、动物、矿物、生理、地学等列为教学科目。
3新文化运动中,学者主张教育的首要任务在于传授科学技术知识,并训练科学方法,“科学的教育化”和“教育的科学化”结合,成为科学教育思潮。
41923年的初中课程中,科学课程占到必修课的40.2%;普通高中课程中文科的科学课程学分占总学分的23.1%,而理科则高达44.2%。
5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时,全国科学技术人员不超过5万人,其中自然科学的专门研究人员不超过500人,专门研究机构仅有30多个。
61958年,国家科学技术委员会组成。“向科学进军”激励了科学研究和科学教育发展。
71963年,毛泽东提出“不搞科学技术,生产力无法提高”,“科学技术这一仗,一定要打,而且必须打好”。
81978年在全国科学大会上邓小平提出“科学技术是生产力”,号召“大力发展科学研究事业和科学教育事业”。
91994年独立科研机构、高校科研机构和大中型企业技术研发机构分别达到5860个、3000个和11656个。1994年底,全国专业技术人员达1865.9万人,是1978年的4.3倍。
101995年国家颁布《关于加速科学技术进步的决定》,实施“科教兴国”战略。
11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科技进步贡献率持续提升,2020年已经达到60.2%。
122016年,习近平回信鼓励八一学校学生讲科学、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2023年,习近平勉励育英学校学生从小树立“科技创新、强国有我”的志向。
132019年专业技术人员增至7839.8万人,是1994年的4.2倍,是1978年的18倍。
14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2035年远景目标包括:关键核心技术实现重大突破,进入创新型国家前列;基本实现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等筝。

——指编自上官云《中国科技实力逐步增强》等

材料二   19912021年中国专利授权数量(单位:万件)

——据《辉煌70年》和《十年伟大飞跃》

阅读材料,结合所学,划分中国近现代科学教育发展的阶段并概括阶段特点。谈谈你对当今“科技人才”与“创新型国家”关系的认识。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博鳌亚洲论坛是一个总部设在中国的国际组织,由29个成员国共同发起。论坛成立的初衷,是促进亚洲经济一体化。论坛当今的使命,是为亚洲和世界发展凝聚正能量。该论坛每年定期在中国海南博鳌举行年会,部分年会主题如下

身份年会主题
2002年新世纪、新挑战、新亚洲:亚洲经济合作与发展
2003年亚洲寻求共赢:合作促进发展
2004年亚洲寻求共赢——一个向世界开放的亚洲
2005年亚洲寻求共赢:亚洲的新角色
2006年亚洲寻求共赢;亚洲的新机会
2007年亚洲制胜全球经济——创新和可持续发展
2008年绿色亚洲:在变革中实现共赢
2009年经济危机与亚洲:挑战和展望
2010年绿色复苏:亚洲可持续发展的现实选择
2011年包容性发展:共同议程与全新挑战
2012年变革世界中的亚洲:迈向健康与可持续发展
2013年革新 责任 合作;亚洲寻求共同发展
2014年亚洲的新未来:寻找和释放新的发展动力
2015年亚洲新未来:迈向命运共同体
2016年亚洲新未来:新活力与新愿景
2017年直面全球化与自由贸易的未来
2018年开放创新的亚洲 繁荣发展的世界
2019年共同命运,共同行动,共同发展
2021年世界大变局:共襄全球治理盛举 合奏一带一路强音
2023年不确定的世界:团结合作迎挑战,开放包容促发展

——摘编自博鳌亚洲论坛年会简报


博鳌亚洲论坛的年会主题折射出论坛本身与当今世界的诸多变革与动向,请你结合上述年会主题,自选角度,自拟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立论正确,史论结合;表述成文,叙述完整;逻辑严密,条理清晰)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摘编自(美)斯文·贝克特《棉花帝国:一部资本主义全球史》

材料二   进入20世纪,华北地区棉花种植面积和产量快速增长,到20年代,黄河流域的产棉量已占全国54%。特别是天津,成为和上海、汉口并驾齐驱的全国三大棉市之一,集散了冀、陕、豫、晋、鲁各省的棉花,这些棉花不仅大量出口海外,也用于供应国内方兴未艾的棉纺织工厂。河北省农村地区距离天津较近、交通便利,不断扩大棉花种植,成为民国时期棉花种植最为发达的省份,各县几乎都盛产棉花。

——摘编自苗青《从〈红旗谱〉看近代华北地区棉花的种植》

材料三   20122022年期间,中国棉花种植面积稳中略降,但单产量却得到了增长。除了2013年与2019年受灾害性气候的影响使得棉花单产有所下降外,我国棉花单位面积产量整体呈增长的走势。数据显示,2022年我国棉花单位面积产量1992.2公斤/公顷,比2021年增加99.6公斤/公顷,同比增长5.3%,再创历史新高。

——摘编自《中国棉花行业现状深度分析与投资前景研究报告》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700年前后至1800年前后英国棉产品出口走向并分析其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20世纪20年代天津成为全国三大棉市之一所折射出的时代特征。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新时代中国棉花单产量整体增长的意义。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亿万农民不断探索实现农业现代化,针对农业发展面临的问题提出了一系列新理论、新思想和新举措。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用于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的财政支出数额庞大且逐年增长,农田水利等基础设施条件得到明显改善。同时,党中央高度重视科学技术的作用,科技对农业的贡献率逐年提升,到2021年我国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61%。

经过长期探索和实践,我国农业发展取得了历史性成就。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粮食产量为11318.4万吨,到2021年,粮食产量已经达到68284.75万吨。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农业以种植业为主,截至2021年底,我国实现了从以种植业为主向农林牧副渔全面发展的转变。党中央在确保粮食等主要农产品供给的基础上不断满足社会多样化的需求,使农业从单一的生产农产品向休闲旅游等领域拓展。据统计,2019年全年,我国乡村休闲旅游接待游客约33亿人次,营业收入高达8500亿元,产业发展呈“井喷式”增长趋势。

——摘编自蒋飞、陈娇娇《中国共产党对农业现代化的百年探索及经验启示》

(1)根据材料,概括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农业现代化的主要成就。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总结中国农业现代化发展的历史经验。
2023-07-25更新 | 66次组卷 | 2卷引用:【好题汇编】专题04 选择性必修二 经济与社会生活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法国民法典》的出台,绝非一人的功过得失,它是整个资产阶级所取得的法律成就,而法国大革命吹响了资本主义取代封建主义的时代号角。可以说,《法国民法典》以法国大革命为“催化剂”,而又成为保卫法国革命成果的“权利书”。《法国民法典》在大陆法系民法发展史上独一无二、它推动了大陆国家以至世界各国的法典化运动。它的成就之一正是其通俗易懂的语言,另一功绩是它的理性色彩,尤其真正具有革命意义的,是确立了财产法方面的诸多原理原则。众所周知,近代民法三项基石性的原则——所有权绝对、契约自由和过错责任原则,是《法国民法典》对于人类法律史的伟大贡献,值得大书特书。

——摘编自张洪波《〈法国民法典〉:世界民法典的先驱与垂范》

材料二   如果从历史维度观察,我国民法发展与社会及法制建设是基本同步的,从清末改制开始,到北洋政府,再到南京政府皆为对同一未竟事业的延续。然而,国家取得独立后,民法起草作业曾经几次启动,但又随之几次中断。迄至改革开放,法制建设才又被提上了日程。改革伊始,长期计划经济的束缚,引发了一场有关经济法和民法调整对象的激烈论争,后来分别有了1981年的《经济合同法》和1986年的《民法通则》。从立法进程而言,确乎可以认为《民法通则》在民法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它标志着民法的崛起。在这一进程中,学者的努力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但真正推动民法发展的力量“从根本上讲,是迅猛发展的经济体制改革之社会实践本身”。

——摘编自辜明安《反思与展望:改革以来中国民法发展刍议》

材料三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已由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于2020528日通过,自202111日起施行。

——摘编自《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四十五号主席令》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概括《法国民法典》的特点及其产生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分析改革以来推动我国民法发展的原因。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