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政治史(旧)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87 道试题
1 . 在几千年的文明史上,人类通过政治制度的确立、改革和不断完善,推动了社会的进步。同时,由于自然环境、生产方式、民族和文化传统的不同,人类的政治文明体现出复杂多样的特点。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我想中国历史上有意义的革命,只有三回:第一回是周朝的革命,打破黄帝、尧、舜以来部落政治的局面;第二回是汉朝的革命,打破三代以来贵族政治的局面;第三回就是我们今天所纪念的辛亥革命了。
——梁启超《辛亥革命之意义与十年双十节之乐观》
材料二       英国通过“光荣革命”克服了专制王权,议会成为最高权威。在君主立宪制的政治框架内,英国又用和平、渐进方式实现政治权力的转移,从而完成了政治民主化历程。
材料三       人类千万年的历史,最为珍贵的不是令人炫目的科技,不是浩瀚的大师们的经典之作,不是政客们天花乱坠的演讲,而是实现了对统治者的驯服,实现了把他们关在笼子里的梦想。因为只有驯服了他们,把他们关在笼子里,才不会害人。我现在就是站在笼子里向你们讲话。
——美国总统布什在国庆日演说(2004年7月4日)
材料四       现在有一些观点,对辛亥革命全盘予以否定,其理由大致有两点:第一、关于革命爆发的原因。把革命的爆发归咎于革命者非理性的主观意志。第二,关于革命的后果。指责革命造成对社会生产的巨大破坏,直接导致军阀割据的局面,中断了国家的现代化进程。
——邱涛《辛亥百年论革命》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周朝革命是如何打破部落政治局面的?汉朝时期又是如何打破贵族政治局面的?
(2)概述“光荣革命”后至19世纪中期,英国是怎样用和平、渐进的方式实现政治权力转移,推动政治民主化进程的。
(3)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笼子”指什么?美国是怎样实现把总统“关在笼子里的梦想”的?根据材料二、三和所学知识,指出近现代西方国家政治发展总的趋向是什么?
(4)材料四中的观点对辛亥革命全盘予以否定,显然是违背历史唯物主义观点的,试根据所学知识予以批驳。

2 . 仔细阅读下列图片和材料后,回答问题:

不管叫什么名称,中国的制度确实和欧洲人所知道的如何制度不一样。……整个国家只有一个封建主,即皇帝统治,而由一个极其庞大的机构掌握管理;这个机构就是从“文士贵族”中任用的非世袭的文官系统,或官僚系统,或官吏阶层……很多家族可以上升到“文士贵族”的地位而重又衰落下去……

——李约瑟《现代中国的古代传统》

(1)假如你是秦始皇统治时期的一名中央政府官员,当时你能够耳闻目睹秦始皇集权的主要措施有哪些?

(2)决定对外战争是国家政治生活的主要内容之一。假如中国唐朝时对高丽用兵,其运作程序如何?这种体制有何作用?

(3)假如你生活北宋初期,有意从政,你将会通过什么方式达到目的?假如你有幸考中并在中书门下省担任最高长官,你将会面临怎样的局面?

(4)假如你有幸穿越历史时空,对明太祖做一个加强皇权的访谈,你认为明太祖会谈到他的哪些措施?

(5)下图机构的设置有何作用?说明了什么问题?体现了明清时期的什么时代特征?其演进过程体现出什么特点?

3 . 地图是历史事件发生空间范围的体现,是时代发展变化的反映,也反映了历史发展趋势,也反映了历史发展潮流,仔细阅读以下地图,回答相关问题:

依据图片材料回答问题:

(1)依据材料一,如何理解国民大革命的含义?分析这次革命对以后革命影响?

(2)据材料二,从革命任务变化以及革命中心转移的角度说明长征历史转折意义?长征对中共发展有何影响?

(3)材料三中敌后抗日根据地分布特点?依据材料二和四说明中共军事力量发生质的变化,说明这一变化的原因?

(4)从以上材料反映历史事件,可以看出中国革命性质。

2018-01-23更新 | 117次组卷 | 2卷引用:专题03 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高考历史极速提分一本通》通用版历史(必修1)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善宋制治,有县令,有郡守,有转运使,以大系小,丝牵绳联,总合于上。虽其地在万里外,方数千里,拥兵百万,而天子一呼于殿陛间,三尺竖子,驰传捧诏,召而归之京师,则解印趋走,唯恐不及。

——苏洵《嘉祐集》卷1《审势》

材料二   元朝行省创立了一种以中央集权为主辅以部分地方分权的新体制,并将行省权力规范在大而不专模式内。行省虽然在中央对地方的行政统属中发挥统摄的作用,但是在人事权方面,又表现得无甚作为。行省实行群官负责和圆署会议制,群官中蒙古人、色目人、汉人交参任用,重要政务“事从公议”。行御史台与廉访使司所构成的地方监察网络,构成了防范行省擅权坐大的特殊机制。行省区划主要以中央军事控制为目的,人为地造成犬牙交错和以北制南的局面,使行省官失去了扼险而守、割据称雄的地理条件。

——李治安《元代行省制的特点与历史作用》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宋朝政治制度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指出元代行省权力“大而不专”的表现。
(3)综合以上材料,谈谈你对地方治理的认识。

5 . 近代以来,中国的民主与法制建设在曲折中不断发展。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中华民国人民,一律平等”、“人民有言论、著作、刊行、及集会、结社之自由”、“中华民国之立法权,以参议院行之”、“临时大总统副总统,由参议院选举之”、“法官独立审判,不受上级官厅之干涉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材料二修改后的宪法草案,经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第30次会议通过,1954年6月14日公布,交全国人民讨论。参加讨论者有1.5亿人,提出118万多条修改和补充意见。宪法起草委员会再次修改,9月9日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第34次会议讨论通过,然后提交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审议……9月20日出席会议的代表以无记名投票方式一致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部宪法正式诞生。

——朱健华等主编《中华人民共和国大事纪事本末》

材料三第一章总纲

第二条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行使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其他国家机关,一律实行民主集中制。

第三条中华人民共和国是统一的多民族的国家。各民族一律平等。禁止对任何民族的歧视和压迫,禁止破坏各民族团结的行为。各民族都有使用和发展自己的语言文字的自由,都有保持或者改革自己的风俗习惯的自由。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各民族自治地方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不可分离的部分

——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材料一中“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具有什么实质意义?

有人说1912年的中华民国是美国的“仿制品”请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举例说明《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颁布有何历史意义?

(2)请写出材料二中宪法的特点。这部宪法体现了哪两大原则?指出该宪法颁行的意义。

(3)依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说明新中国确立了哪三大政治制度。

2017-12-22更新 | 26次组卷 | 2卷引用:黄金30题系列 高一年级历史 大题好拿分【基础版】

6 . 古代希腊式西方文明的摇篮,古代雅典的民主政治史西方民主政治的源头。今天的中国,正迈步走在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道路上,这是时代和全球化大潮赋予中国的使命。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雅典)所有合法的公民均有参与权、知情权、发言权、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所有公职人员从30岁以上的公民中选举产生,各机构内部实行集体负责和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

材料二下图为唐朝中央机构图

材料三:

(1)材料一、二,分别指出古代东西方政治制度的特点。试从自然地理环境和生产活动方式的角度分析其成因。

(2)材料二、三中,中央政府的权力结构和决策方式有何相似之处?其本质目的有何不同?

(3)如进行“东西方政治制度演变史”的课题研究,上述材料作为论据尚不够充分,你还可以补充哪些论据(东西方各举两例,所举史实必须与材料二、三性质相似)?

(4)近代史上,西方各国逐步建立起了代议制民主制度。因国情差异,西方国家的政治制度呈现出多样化的特点。指出西方国家的政治制度呈现出多样化的特点。

(5)英美两国的政治体制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的进程产生了重要影响,请结合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有关史实加以说明。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在中国共产党成立前后以至国民革命时期,早期共产主义者和中国共产党人对五四纪念给予高度重视,实现了五四纪念的奠基,并以话语自觉不断赋予五四纪念以新的意义,形成一套纪念的体系,不仅传播了革命思想,还发挥出民众动员的效用。在五四纪念的起始阶段,已形成以政治、文化双重语义来阐释五四运动的共识,即以“爱国运动”“救国运动”指称“政治五四”,以“新文化运动”言说“文化五四”,这种双重语义合流交融态势影响并奠定了其后中国共产党五四纪念的基本底色。

1919年5月,陈独秀将五四运动视为“国民爱国自卫”和“觉悟”的体现,1919年10月,李大钊强调五四运动系“排斥侵略主义”,并不只是爱国运动,“实为人类解放运动之一部分”。

中国共产党一大纲领提出,“党的根本政治目的是实行社会革命”,因此,激发青年热情,“复活五四精神,到民间去”,动员民众走社会改造之路,便成为建党之初中国共产党人纪念五四运动的“新意义”。

1925年4月,青年团中央在号召学生筹备五月纪念周活动时,将五四运动视为“中国近代民族运动的发端”,并提出“继续五四运动的精神,组织整顿学生会,反对反动思想与腐败教育,到劳动群众中去,参加民族解放运动”的口号。此后,“民族运动”“民族革命运动”“民族解放运动”等话语在五四纪念中渐趋火热。

——摘编自霍新宾《中国共产党早期五四纪念及其内在理路》


(1)据材料指出,与早期共产主义者相比,中国共产党人对五四运动的纪念有何新特点?
(2)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五四运动的性质,并分析五四运动与新文化运动的关系。
(3)1925年中国共产党对五四运动的纪念,反映了先进的中国人怎样的时代追求?据此概括五四精神的核心。
2022-01-23更新 | 273次组卷 | 3卷引用:第10讲近代中国的新方向—五四运动至新中国成立之政治:革命的征程(1919-1936)(练)-2023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讲练测(全国通用)
8 . 17—19世纪,资产阶级在一些国家相继进行了不同规模、不同形式的革命或改革,确立了资本主义制度。有学者在研究欧美资产阶级代议制特点时作了高度概括:“循序渐进”—“独辟蹊径”—“循环往复”—“借尸还魂”。欧美国家分别确立了资产阶级政体,以下对应正确的是
①君主是真正的虚君   ②总统共和制
③总统任期7年   ④民主是虚,专制是实
A.①③②④B.④①③②C.③①②④D.①②③④
2022-01-21更新 | 180次组卷 | 4卷引用:2022年湖南高考历史真题变式练习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宋朝初年军事制度明确规定:皇帝直接掌握军队的建置、调动和指挥大权,其下兵权三分:枢密院与三衙分握调兵权和管兵权,帅臣拥有统兵权,但战时由皇帝临时派遣,率兵出征,事定之后,兵归三衙。宋朝的军队有三种:禁兵、厢兵和乡兵,边境地区又有番兵。禁兵是国家的正规军,任务是守备京师,担任征战和屯戍边郡、地方的任务。厢兵是地方军队,实际上是一支专任劳役的队伍,担负筑城、修路、运输等任务,多不训练。乡兵即民兵,是非正规的地方武装,但有些区域内的乡兵反而因保境卫士而有较强的战斗力。宋朝的禁兵、厢兵都实行募兵制,“亢健者”选入禁兵,“短弱者”选入厢兵。应募后,家属可以随营,本人须黵面刺涅为标志,中途不得退役,实则终身服役。兵员空缺则从子弟中补选,如逃亡或犯罪,惩罚极重。

——摘编自詹子庆《中国古代史》


(1)根据材料,概括北宋军事制度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北宋军事制度实施的影响。
2022-06-04更新 | 321次组卷 | 3卷引用:专题03辽宋夏金多民族政权的并立与元朝的统一-2023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专题检测卷(新教材新高考)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清朝前期,康熙帝、雍正帝、乾隆帝多次出兵平定西北边疆叛乱,完成了对新疆、西藏的完全统一,击败沙俄侵略,收复台湾。在承认中央王朝统治前提下,允许少数民族地区实行有限自治;不同地区颁布了如《理藩院则例》《蒙古律例》《回疆则例》《西藏通则》等相应的法律;各地因俗设官(制),如驻藏大臣、军府、盟旗等;对于少数民族上层人物,用封爵、给俸、联姻、朝觐等措施加强联系;不断赐封喇嘛教领袖,在蒙藏地区形成了达赖、班禅、哲布尊丹巴、章嘉四大活佛系统;蒙古族集中生活地区划定牧区、屯田(新疆)、 实行招民开垦(西南地区)等,大力发展边疆经济。

——摘编自马汝珩、 马大正主编的《清代的边疆政策》等

材料二   19世纪70年代,沙俄武装强占伊犁、阿古柏盘踞新疆喀什等地、日本国入侵台湾,清朝面临边疆危机。对此,李鸿章的意见是:“新疆不复,于肢体元气无伤;海疆不防,则腹心之大患愈棘。……否则,只此财力,既备东南万里之海疆,又备西北万里之饷运,有不困穷颠蹶者哉?”丁宝桢的观点是:“各国之患,四股之病。患远而轻;俄人之患,心腹之疾,患近而重。”左宗棠的观点是:“东则海防,西则塞防,二者并重。今之论海防者,以目前不必专顾西域,请以停撤之饷匀济海防;论塞防者,则主宜以全力注重西征,西北无虞,东南自固。此皆人臣谋国之忠,不以一己之私自封者也。”

——摘编自尹金海 《学术视野中的晚清海防与塞防之争》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 所学知识,说明清代前期稳固边疆的特点及意义。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官员应对边疆危机的主张,并加以简要评价。
2022-05-23更新 | 236次组卷 | 3卷引用:第07讲明清中国版图的奠定与面临的挑战(练)-2023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讲练测(新教材专用)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