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政治史(旧)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0 道试题
1 . 2017年11月,甲骨文成功入选“世界记忆名录”。在发现甲骨文前,殷商时期属于“传说时代”。随着殷墟发现大量甲骨文遗存,它记录了商代的天象祲异、王室组成、宗法与宗庙制、王权与神权关系、卜官与占卜制度、土地所有制等,使商代成为可资考察的“信史时代”。由此说明
A.“传说时代”没有可信历史
B.甲骨文是中国最早的古文字
C.考古发现可以填补史书缺载
D.历史研究只能依据原始史料
2018-01-18更新 | 554次组卷 | 24卷引用:四川省新津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下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据史料统计,从1938年底到太平洋战争爆发期间,国民党曾在正面战场组织了一系列大规模的战役近500次,占整个抗战时期战斗次数的一半左右,以伤亡101万人的代价消灭了日军近30万人。材料旨在说明
A.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相互配合
B.全民族抗战是抗日战争胜利的主要原因
C.正面战场始终是抗日的主战场
D.国民党在相持阶段仍在积极抗战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梁启超说:“凡‘思’非皆能成潮;能成潮者,则其思必有相当之价值,而又适合其时代之要求者也。”

次数时间意义
第一次从戊戌变法到清末预备立宪中国几千年的封建伦理之“偶像”开始走向“黄昏”,中国人民的思维方式开始发生变化
第二次从辛亥革命到五四运动中国几千年的封建伦理之“偶像”彻底走向“黄昏”,人民的思想得到进一步解放
第三次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到新中国成立社会主义改造的完成如果说第二次浪潮注重对“质料”的改造,那么第三次浪潮就是在“质料”的基础上确立自己的“形式”
第四次改革开放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确立到新时代“以人民为中心”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矛盾已经由过去改革开放之初的“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摘编自王跃《中国现代性的四次浪潮——从“人的发现”到“以人民为中心”》


结合近现代中国思想史的相关知识,提取材料中的两条信息对梁启超的观点进行探讨。(要求:观点明确,论述清晰,史论结合。)
4 . 罗马法堪称世界法律典范,确立了许多法律原则,如: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原则,契约自由原则,财产权不受限制原则,遗嘱自由原则,诉讼中的不告不理原则等。这些原则
A.巩固了罗马共和国统治B.体现了罗马平民利益要求
C.激发了公民参政积极性D.具有超越时空的借鉴价值
5 . 中国古代国家治理效果与地方行政制度变革密切相关。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自秦汉以来的郡县政治,到今天民国时代还存在,中国之永为一统一国,此项政治制度实贡献过其甚大之绩效。

——钱穆《中国历史研究法》

材料二   元朝形势图(1330年)



(1)据材料一,“郡县政治”的主要政治绩效是什么?
(2)材料二反映元朝在地方主要推行了什么制度?据该图判断,推行该制度的原因是什么?分别指出管辖吐蕃地区和今河北、山西、山东等地区的中央机构。
(3)根据以上材料及所学知识,你认为秦、元地方行政管理制度的创新有什么价值?
2021-03-05更新 | 50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成都市蓉城名校联盟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开学联考历史试题
6 . 在几千年的人类文明史上,社会政治制度经历了不断演变的过程。在世界上不同的地区,社会政治制度呈现多元化的特点。

材料一   


材料二   我们的制度被称做民主制度,那是千真万确的。因为政权不是在少数人手里,而是在多数人手里。就法律而言,一切人在解决他们私人纠纷方面都是平等的。就人的价值而言,无论任何人以何种方式显露头角,优于他人担任一些荣耀的公职,那不是因为他属于特殊的阶级,而是由于他个人的才能。

——伯利克里

材料三   (雅典民主政体的根本缺陷)在于它把权力交给所有的公民,不需要国家管理者具有专长,不要求他们具有真知灼见。一个国家应当由既有专业知识又有道德的人去治理,统治者不是有王笏的人,不是偶然选中的人,不是攫取财富的人,不是使用强术和骗术的人,而是有统治知识的人。

——苏格拉底

材料四   第一条为了保障农村村民实行自治,由村民群众依法办理自己的事情,发展农村基层民主,促进农村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根据宪法,制定本法。第二条   村民委员会是村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实行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

——《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实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1999年九届全国人大宪法修正案


(1)材料一中图一和图二体现的决策方式有何不同并归纳原因。
(2)说明材料二中“民主”的含义。根据伯利克里的说法,概括雅典民主政治的特征。
(3)依据材料二、三及所学知识,评价雅典民主制。
(4)根据材料四及所学知识,指出新时期中国民主政治发展的特点。
2021-03-06更新 | 144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绵阳南山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7 . 《明史选举志》中记载:“专取四子书及易、书、诗、春秋、礼记五经命题试士。盖太祖与刘基所定。其文略仿宋经义,然代古人语气为之,体用排偶,谓之八股,通谓之制义。”这则史料说明
A.科举考试开始于明朝初年B.考生答题有较为灵活的发挥空间
C.四书五经为主要命题来源D.八股取士在古代以合理性为主
8 . 城邦耸立于一切小集团之上,耸立于各种次要的团体之上,它赋予一切集团和团体以意义和价值。最高的幸福在于参与城邦本身的生活和活动,而家庭以及朋友和财产,只有作为这种最高幸福的组成部分才能充分发挥作用而使人享有乐趣材料反映了当时的希腊
A.家庭财产属于城邦公有B.公民幸福取决于参与城邦政治
C.城邦利益高于个体自由D.团体的价值来源于城邦的赋予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箴是中国古代的一种一告诫、规劝为主的文体。百官作箴以规谏王的过错,成为西周政治文化的一大特色。春秋战国时期。官箴形态开始出现从箴君到箴臣的变化。汉代,官箴对不同官职提出不同的要求,职业特色越来越明显。宋元明清时期,官箴呈现“官吏自箴”的特点。官箴书的创作者均为官员士大夫,所规谏对象则是文武百官。汉唐时期的官箴书,主要是针对官员进行道德说教;到宋元时期,官箴书的内容以从政经验、政务指导为主,或人际关系,或刑狱诉讼,或钱粮征收,针对性极强。到了晚明及清代,官箴文本融合其他领域的专业知识,或混编公牍文书,组成了新式文本,成为更加实用的行政教科书。唐宋以前的官箴。主要针对高层官员。到明清时期,官箴针对的范围扩大为县级以下官吏,一些地方胥吏也成为官箴告诫的对象。

——摘编自时小红《中国传统官箴文化及其现代价值》


根据材料信息,任选一个角度拟定一个论题,结合中国古代史的相关史实加以阐述。(要求:论题明确,持论有据,论证充分,表述清晰)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0 . 有学者认为:“辛亥革命的爆发,激发了近代中国早已有之的民主意识和呼唤,反专制的革命本身又加重了社会对民主价值的认同和评判,离开民主的价值,就得不到社会的拥护。”该学者强调的是
A.传统中国具有悠久的民主传统B.辛亥革命结束了中国的封建制度
C.革命追求与社会现实形成反差D.现代政治变革助推民主观念发展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