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政治史(旧)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98 道试题
1 . 甲午战后,英国获得了山西、河南、直隶、四川等省矿产资源的优先开采权,德国染指开平煤矿,俄国事实上获得了在长城以北及东三省、新疆等辽阔土地上开采各种矿产资源的优先权。列强的这些行径(     
A.表明其对华进行商品输出B.推动了民族重工业的发展
C.加剧了清政府的统治危机D.缓和了西方各国间的矛盾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古代雅典民主盛期的主要机构和职务已经创设——公民大会及其常设机构议事会,由听取诉讼的民众临时组成民众法庭,后发展成制度化的陪审法庭以及民选执政官。梭伦改革时规定任何公民都有权参加公民大会和民众法庭,有权对他们关心的任何问题进行议决,这就为民主政治的发展提供了“第一推动力”,意味着任何符合民众利益,因而符合历史发展潮流的要求最后总能形诸议案。相形之下,所谓“民主领袖”却不过是充当了议案的发起人而已。

——摘编自毕会成《庇西特拉图:带卫队的“梭伦”——庇西特拉图的历史地位谈》

材料二   洛克在《政府论》中提出“最高权利属于人民”“除非基于他们的同意和基于他们所授予的权威,没有人能够享有对社会制定法律的权力”。近代欧美资本主义商品经济的发展,使小型的城邦国家变成大型的民族国家。其领土广阔,人口众多,城邦时期的直接民主无法再实行,因此他们必须选举出代表来行使他们的最高权利。近代欧洲国家的资产阶级革命彻底摧毁了封建等级制度,导致政治国家和市民社会的二元化,社会从等级制发展到代表制,人民选出自己的代表,这些代表拥有较高的智力水平和较强的专业技能,议会成为市民社会在政治国家中的全权代表。

——摘编自张华《论代议制民主的产生与发展》

材料三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作为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对于实现人民当家作主,实现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有机统一具有重要意义。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之所以能够在中国不断成长壮大,影响力不断加强,是因为广大人民群众选择它,人民群众信任它,有着广泛的群众基础。人民代表大会在民主的基础上集中,既尊重了多数人的意愿又照顾了少数人的合理要求。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理论是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具有与众不同的独特性。习近平总书记则强调实现“中国梦”必须走中国道路,实现中国梦必须坚持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摘编自牟晓飞《论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优越性》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古代雅典公民大会及议事会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欧美国家代议制民主形成的原因。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优越性的体现。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3 . 有学者说:“这一权力结构变化,既反映了明初统治者力图在政治体制上扫除一切危及皇权的因素,以维护朱明皇朝统治的个人的主观意志,也反映了明初统治阶级在经历了一场严酷的权力斗争、总结了历代治乱经验之后……维护长远利益的阶级政治意向。”由此可知,该权力结构变化是指(     
A.废除行省,设立三司B.组建内阁,授其票拟权
C.废除宰相,权分六部D.置军机处,行密折制度
2023-12-19更新 | 91次组卷 | 4卷引用:山西省吕梁市孝义市部分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一12月月考历史试题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194月底,中国在巴黎和会上交涉失败、日本要求中国撤换两个专使的消息纷纷传来,北大学生开了一个会,并且捐了几百块钱:一方面用于打电报给巴黎和会中国代表,要求他们坚持:一方面用于通电全国,反对因为外国压迫而撤换本国专使。这两个电报打出以后,所捐电报费还存300元左右,后拿出来买竹布等游行用品。53号,北大同学们在宿舍和新潮社(位于红楼一层22号)内奋战一夜。用长竹竿做大旗子,小竹竿做小旗子。并且推罗家伦撰写《北京学界全体宣言》印刷多份散发。第二天早上,他们还准备了一个英文的备忘录,送给各国使馆。而三个总代表因为准备有关文件,直到下午110分左右才赶到天安门集会。

——摘编自1931年罗家伦《关于五四运动的回忆》

材料二   北京特约通信北京学界之大举动:昨日之游街大会,曹汝霖宅之焚烧;青岛问题之力争,张宗祥大受夷伤。乃于昨日(四日)星期休假国立大学及各专门学校学生举行游街大会,以为国民对于外交表示誓正到底。午后一时许,各校学生结队数千人在天安门齐集。各执白旗,大书誓死力争青岛,不争回青岛毋宁死,取消二十一条等语。

——摘自1919年5月5日天津《大公报》

今日午后两点,各校生五千人入使馆界,执旗书“誓死争青岛”及“卖国贼陆曹章”的字样。后又拥至曹宅,初极文明,警察弹压,激动公愤,有举火烧宅者。(四日下午九钟)

——摘自1919年5月6日上海《中报》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两则材料的不同史料价值。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你能确认的历史事实和结论。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962年,宋太祖诏令“自今百官每五日内殿起居,以次转对,指陈时政得失。事关急切者,许不时上章,无以触讳为惧”。后又对科举取士之法略作改革,设“贤良方正直言敢谏科”。这些举措(     
A.有利于减少决策失误B.一定程度上制约皇权
C.遏制了朝廷官员腐败D.导致冗官冗费的发生
6 . 公元前500年,雅典出兵援助小亚细亚的希腊人反对波斯的暴动;公元前490年,雅典凭一己之力击败了波斯;公元前480年,以雅典为主力的希腊水师大败波斯舰队;公元前478年,雅典组建提洛同盟。雅典城邦的这些业绩主要得益于(     
A.军队战斗力的强大B.贵族权力被彻底清除
C.公民参与国家管理D.社会面实现人人平等
7 . 19世纪初,在正常的贸易中,中国的茶叶出口足以引起西方国家高度注意,因为用来贩卖茶叶所得的白银,远比他们所自以为“现代”的商品带来的利润多得多。导致这种状况的主要原因是(     
A.自然经济对外来商品具有抵制作用B.近代工业品与中国习俗不相符
C.白银大量外流导致民众购买力下降D.中国开放的通商口岸数量不多
8 . “二王三恪”制起源于尧舜禹时期,此后新建立的王朝,会册封前两朝或三朝的王室子孙,以示尊敬。周灭商后,商纣王的子孙被册封为西周的“二王三恪”。这说明(       
A.世袭制是该制度实施的前提B.分封制根植于久远的文化传统
C.西周时期民族融合逐渐兴起D.史书关于纣王的记载有待考证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9 . 有学者认为,7世纪以来,中国政制的演进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士人不断地进入政府,二是文化深深地融入政治。两者共存于国家权力之中,使国家权力逐渐成为一种与文化合一的权力。这一演进主要是基于(     
A.君士共治天下局面的形成B.科举制度的创立和不断发展
C.官僚政治取代了贵族政治D.重文轻武治国思想得以落实
2023-10-30更新 | 765次组卷 | 17卷引用:山西省晋中市博雅培文实验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三次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1902年1月,清政府下令恢复京师大学堂,并任命在戊戌政变时受革职留任处分的张百熙为管学大臣。张百熙受命后对大学堂进行了整顿,提出先办预科,为本科做准备,同时还设速成科,以收急效。这说明(     
A.清末新政引起全面反响B.学制改革方向明确
C.清廷意图挽救统治危机D.戊戌维新余音犹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