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文化史(旧)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17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1 . 李泽厚说:“《老子》本身并不是一部讲兵的书,但它与兵家有密切的关系。这种关系主要不在后世善用兵者如何经营运用它,而在它的思想来源与兵家有关。”邹丽燕先生认为《老子》“包含丰富的朴素军事辩证法思想”,《孙子兵法》中许多言论“明显与《老子》思想相似”。下列对两位学者的认识解读合理的是,《老子》
A.深刻影响着后世兵学理念的演变B.极为重视人与自然界的和谐相生
C.是对乱世社会现象的总结与概括D.体现出诸子学说相互影响的史实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也。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指意不同,是以上亡以持一统;法制数变,下不知所守。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

——董仲舒

材料二   儒家学说中有下列名言警句:“民为邦本”“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博施济众”“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也”“养浩然之气”“舍生取义”“施仁政于民,省刑罚、薄赋敛”。


(1)根据材料一概括董仲舒的主张。这一主张对儒学地位产生了什么影响?
(2)根据材料二,说明儒家思想在当代构建和谐社会中的价值。
2021-10-21更新 | 45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石家庄市辛集市第一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文)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真题 名校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宋代比较重视培养儿童的礼仪。宋代家礼主要有冠、婚、丧、祭四大类。司马光根据古礼及民间冠礼实际情况,把“男子二十,冠而字”改为“年十二至二十皆可冠”,朱熹将下限改为十五岁。祠堂是家训的主要实施场所,如金溪陆氏家族,“(陆)九韶以训诫之辞为韵语,晨兴,家长率众子弟谒先祠毕,击鼓诵其辞,使列听之”。儿童在家礼中得到了“洒扫应对进退”的礼仪规范训练。

——摘编自陈戍国《中国礼制史》等

材料二 宋人笔下涌现出诸多“好孩子”形象。比如,赵令赫“幼而秀颖,自异于群儿中。或戏之,则正色俨然,笑语不妄。记识敏悟,四岁受《孝经》,六岁通《论语》,七岁能为二韵诗。丧父,哀毁如成人”。周谔“生而秀颖,十岁如成人,十四入太学,力学勤苦,登元丰二年进士第”。董仲永“幼而端谨,不为儿嬉事,便若成人”。

——摘编自周扬波《宋人的儿童观》等

(1)根据材料一、二,概括宋代培养儿童的途径。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宋人心目中“好孩子”形象确立的原因。
2021-09-27更新 | 3615次组卷 | 25卷引用:河北省秦皇岛市青龙县实验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较易(0.85) |
名校
4 . 阅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怎样说法家之学,是按切东周时代的情形立说的呢?这时候,最要紧的,是(一)裁抑贵族,以铲除封建势力。(二)富国强兵,以统一天下。这两个条件,秦国行之,固未能全合乎理想,然在当时,毕竟是最能实行的,所以卒并天下。

——吕思勉《中国通史》


(1)根据材料,概括法家的基本主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法家的上述主张。
5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宇宙之间,一理而已。天得之而为天,地得之而为地;凡生于天地之间者,又各得之以为性。其张之为三纲,其纪之为五常,盖皆此理之流行,无所适而不在。

——《朱子文集》

材料二   万事万物之理不外于吾心。物理不外于吾心,外吾心而求物理,无物理矣。

——王守仁《答顾东桥书》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概括指出,朱熹是怎样说明“理”和“三纲五常”之间的关系的?
(2)结合材料一、二简要说明,朱熹和王守仁的思想观点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6 . 近代西方人文主义精神

材料一   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者处处提倡人性和人权,重新思考人和神的关系。

他们认为人的情感和思想要摆脱神学的禁锢,尽可能走上一条自由发展之路。人文主义者指出天堂不在来世,而在现世。他们公开申明,追求个人的幸福和自由符合人性的要求。

——摘编自王斯德《世界通史》

材料二   在卢梭看来,权利绝不是建立在暴力和强权之上,而只能建立在自由的契约之上。因此,社会契约是一切政治自由与权利的来源。康德则认为自由的个体具备自己决定自己的性质,在理性世界中,自己的意志成为主人。自由既要求不受别人约束,同时又不去约束别人,自由需要服从于理性的“法则”和“要求”。

——摘编自徐大同主编《西方政治思想史


(1)据材料一,概括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的思想主张。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文艺复兴运动在意大利兴起的原因。
(2)据材料二,概括卢梭和康德的主要观点。
7 .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大家知道,文艺复兴挣脱了神的统治,确立了人的尊严。但是那时教会势力仍很强大,人们是不敢公开提出反对基督教、否定上帝的口号的。所以马克思说,人们只能“战战兢兢地请出古代的幽;灵”,来为自己壮胆,也就是“借古喻今”的意思。

——摘编自叶廷芳《十八世纪欧洲文化;思潮中的“中国风”》

材料二   “文艺复兴”的影响基本上是在知识分子当中,而到了“宗教改革”,影响更进一步。究其原因……在西方……所有人都信教……“宗教改革”接着“文艺复兴”下来,享受了“文艺复兴”所开拓出来的人文主义的影响,而把人文主义普及到了社会换句话说,它把欧洲人民的觉悟,提高了一步,因为这件事情是人人都要参与的。

——摘编自陈乐民《欧洲文明十五讲》

材料三   欧洲的启蒙时代,是伟大人物辈出的时代,他们既是旧传统的批判者,也是新制度的设计者……他们的著作的确影响了世界许多地区的热爱思考和正义的人们。

——摘编自《马克思恩格斯选集》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借古喻今”的含义及这样做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宗教改革对欧洲社会的影响。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启蒙运动时期人文主义内涵的发展,并分析启蒙运动的影响。
8 . 近代以来欧洲人文精神的发展推动了社会的进步,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在中世纪,人类意识一直是在一层共同的纱幕之下,处于睡眠或者半醒状态。在意大利,这层纱幕最先烟消云散。

——摘编自布克哈特《意大利文艺复兴时的文化》

材料二   1517年马丁·路德写出《关于赎罪券的95条论纲》,在论纲中提出“信仰得救”理论,个人可以通过阅读《圣经》和上帝直接对话,个人理解是支配自身行为的唯一指南。《论纲》得到了普通民众的支持。他坚持主张由国家掌握宗教领导权,得到部分诸侯和世俗统治者的认同。

——摘编自武寅主编《简明世界历史读本》

材料三   17世纪末和18世纪初,欧洲知识界的一个思想特征是,对于人认识自身和认识世界的能力愈来愈具有自信。许多人认为,自己和自己所处的时代是摆脱偏见和迷信的时代,这就是说,人凭着健全的常识来观察世界,而后才做结论。许多受过教育的欧洲人日益不再接受那些不根据经验观测就宣布为真理的思想。

——彼得·李伯庚《欧洲文化史》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纱幕在意大利最先消散指的是什么历史事件?其原因有哪些?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马丁·路德的思想核心及其意义。
(3)根据材料三,概括指出当时欧洲盛行的主要思想。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欧洲知识界“愈来愈具有自信”的原因。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儒家学派创立之前,古代社会贵族和自由民通过“师”与“儒”接受传统的六德(智、信、圣、仁、义、忠)、六行(孝、友、睦、姻、任、恤)、六艺(礼、乐、射、御、书、数)的社会化教育,从施教的内容看,中国古代的社会教育完全是基于华夏族在特定生活环境中长期形成的价值观、习惯、惯例、行为规范和准则等文化要素之上而进行的。儒家学派全盘吸收这些文文化要素并上升到系统的理论高度。

——摘编自白寿彝总主编(中国通史)等

材料二   自汉以来,儒家思想在绝大部分历史时期是中国的主流价值观。汉朝以后历朝历代四书五经被无数次修订,孔子原作已面目全非。唐代政权基本上以儒家思想为主导,,但是也渗透了佛道思想。宋朝时程朱理学尊周敦颐、程颢、程颐为始祖,朱熹为集大成者,明中期,王阳明心学形成。元明清时期,科举考试都以朱熹的理学内容为考试题目,,对思想产生了很大影响。

——摘编自杨宁一主编《历史学习新视野、新知识》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儒家学派创立的历史背景。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汉代至清代中叶儒家思想发展的特点及其历史意义。
2021-03-20更新 | 107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沧州市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意大利由于地理位置占优势,面对众多经济发达的城市如威尼斯、罗马等,但是这些经济工业发展迅速的城市,却没有好的管理者。教皇的昏庸和权力丧失,使意大利有机会通过政治手段垄断市场,成为掌握经济贸易和政治权利的中心。意大利曾受到古罗马、古希腊、地中海文化的影响,在吸收欧洲文化的同时,也开始不断学习从东方传来的适合本族地区垄断经济市场的文化和方法。意大利当时处于政治动荡时期,这导致百姓的生活处在水深火热之中,生活不幸福就更会需要精神上的慰藉和灵魂上的安慰,文艺复兴以人文主义为核心精神的出现,适时的给予了百姓心灵最大的关怀。

——摘编自《浅谈文艺复兴》

材料二   文艺复兴时期,不仅产生了西方近代的人文主义,而且在继承唯名论派思想的基础上,还诞生出许多的科学巨人。文艺复兴在当时欧洲的影响,仅局限于上流社会和知识阶层,对于广大人民群众而言,不可能具备阅读希腊文、拉丁文古典著作的能力和条件而参与这场文化的“复兴”,他们更多的是通过宗教改革而加入到这场思想解放运动中来的。启蒙运动时期的思想家,远比文艺复兴初期的思想家幸运和自信。因为文艺复兴初期的人文主义者在古典文化的光辉成就面前颇为自卑甚至自惭形秽。但这三百多年来,欧洲的面貌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式的变化,而这一切成就的取得,不是依靠上帝的指引或者神意的启示,而是人类凭借着自己的理性,运用自己的才智,不断探索创造的结果。

——摘编自周巩固《人的解放-文艺复兴与启蒙运动》


(1)根据材料一,概括文艺复兴发生在意大利的原因。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启蒙运动兴起的背景,并说明与文艺复兴相比,启蒙运动的进步处。
首页3 4 5 6 7 8 9 10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