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文化史(旧)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6 道试题
1 . 思想解放是社会变革的先导。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文艺复兴并不是对古典文化的“亦步亦趋”的简单模仿,而是在很大程度上的一种创新,是新兴资产阶级反封建斗争在意识形态上的反映。文艺复兴对于整个中世纪神权……的精神统治,都是一次强力反动。……一些先进的意大利人深刻地感悟到了人的伟大,并由对人的能力的充分肯定发展到对“个人的完美化”——即个人的充分发展的有意识的追求。……文艺复兴时代理论家同时做起了实干家,思辨与实验、理论与实际开始结合,也正是这种结合后来敲开了科学革命的大门。

——摘编自马克垚主编《世界文明史》

材料二 罗马教廷把下列书籍列为禁书:

书目作者生卒时间节选内容(观点)
《天体运行论》哥白尼1473—1543如果真有一种科学能够使人心灵高贵,脱离时间的污秽,这种科学一定是天文学
《九十五条论纲》马丁·路德1483—1546主张因信称义,他认为灵魂得救只需靠个人虔诚的信仰,不靠教会或行善,更不靠赎罪券

材料三 (启蒙运动思想家)保障人权和实行法治的主张,崇尚知识、提倡科学的态度,以及对未来理性社会的种种设想,都已超出了国界,跨越了时代,有着非常广泛而深远的影响。……同时,他们卓越的见解为……欧洲革命高潮奠定了思想基础。

——吉林师范大学历史系、世界近代史教研组主编《世界近代史》


(1)据材料一指出文艺复兴的实质及其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这两部著作为什么会被罗马教廷列为禁书。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举例说明启蒙运动对欧美民主进程的深远影响。
2022-10-25更新 | 228次组卷 | 20卷引用:山西省太原市山西英才学校高中部2023届高三10月月考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先秦儒家思想中蕴含着丰富的生态伦理思想。孔子很早就认识到:“天何言哉?四时行焉,百物生焉。”他还强调:“断一树,杀一兽不以其时,非孝也。”孟子提出“时养”即大自然的运行规律和不可逆性,人们必须“不违农时”、“勿夺其时”。荀子继承了孔孟尊天重道的思想,把“受时”与“治世”相统一。更为重要的是,荀子将孔孟儒学的“知天命-畏天命”的社会伦理思想发展为“知天命-畏天命-制天命而用之”的生态伦理思想,凸显了人类保护自然资源、使之用之不竭和永探生态平衡的生态伦理责任。

——摘编自任俊华《荀子的生态伦理思想审视》

材料二   20世纪中叶,资本主义世界的环境问题引起民众广泛的关注和忧虑,生态伦理学应时而生。施韦兹认为:“我们越是观察自然,我们就越是清楚地意识到,自然中充满了生命每个生命都是个秘密,我们与自然中的生命密切相关。”利奥波德主张:“如果对待自然的态度全部以经济动机为出发点,那么在土地共同体中的大部分成员就会因为缺乏经济价值而被消灭。因此必须修订伦理标准,使之从经济学向生态学过渡,这既是土地伦理的全部内涵,更是看待人与自然关系的伦理标准。”利奥波德的土地伦理思想作为扩展的伦理学的一个方面,是现代生物中心论的或整体主义的伦理学的最重要的思想源泉。

——摘编自曾建平《西方生态伦理思想探究》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西生态伦理思想的异同,并简析导致不同的原因。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中西伦理思想的积极作用。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美国科技体制的产生, 始于北美独立战争前后。到1860年,组织大型考察队成为早期政府组织科学活动的主要形式。真正使美国科技体制有所变革的是1876年爱迪生创立的第一个工业实验室,它的进一步发展就形成后来普遍推广的“工厂中心实验室”体制。在这种体制下,科学、技术与生产的关系进一步加强,逐渐成为美国应用研究和发展工作的主要组织形式。在1860-1914年间,全国科学院等研究机构相继出现,为美国科技体制的发展打下了基础。1916年,为动员美国的科学技术资源用于军事目的,总统指令全国科学院组成一个国家研究委员会,其任务是参与有关战略问题的研究。1940 ,罗斯福总统在参战前夕大力动员国家的科学技术资源,先后组建了国家国防委员会和科学研究与发展局。战后,联邦政府又新建了一批科学技术的重要机构,政府实验室的数量也明显增加。这样,美国逐渐形成了一套较完整的系统,至今无多大变化。

——摘编自劳汉生《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科研体制的演变》

材料二   从七十年代起,苏联为了克服发展困境,在加速科技进步和改革科技体制方面采取了一系列措施。首先,通过组建科学生产联合公司的形式,对科技进步实行统一计划领导,消除了研究和采用新技术各阶段的裂痕,缩短“科研一生产”周期。 1979 年先后通过新决议规定,所有工业部门都要在部一级建立科技发展统一基金;科研、设计单位于1980年全部改为在合同基础上实行经济核算制;充分利用价格杠杆刺激科技进步。戈尔巴乔夫执政后,进一步改革科研体制,加强科学院的主力军作用;充分发挥高校的科研潜力;突出部门科研机


构在推广科研成果中的作用;提高科研人员的劳动报酬和重视其素质的培养;大力发展计算
机技术、信息和机器人等新兴产业。苏联政府通过不断调整和改善科技管理体制,取得了一
定的成就。

——摘编自洛伦·R·格雷厄姆《俄罗斯和苏联科学简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美苏两国科技体制发展的相似之处。
(2)综合上述材料,你能得出哪些启示?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   1632年夏,约翰.洛克出生于英格兰萨默赛特郡的一个小村子,他的父母都出身于清教徒商人家庭。青年时期,洛克就读于牛津大学基督教堂学院,求学期间系统研究了几十年的医学。并与波义耳、牛顿等科学家结识,这使他对气象学、物理学和化学产生浓厚兴趣。他也极为关心宗教和道德问题,初步形成了关于宗教宽容思想的基础。1666年,洛克结识了斯图亚特王朝在野党领袖沙夫茨伯里伯爵,之后沙夫茨伯里伯爵因被怀疑犯有叛国罪透到审讯,洛克受到牵连,最终逃亡荷兰。在长达十年的流亡生涯中,洛克继续写作《政府论》阐述他的政治主张,批驳君权神授说,以社会契约论的观点论证君主立宪制度,最早提出立法和行政分权的思想。1687年,洛克成为了荷兰威廉三世的顾问。威廉登上皇位后,洛克负责护送后来的玛丽女王回国,之后在英国王室任职,于1704年逝世,享年72岁。洛克在西方近代历史上的影响是巨大的,他所提出的自由、平等思想成为美国、法国等资本主义国家的立国原则。

——摘编自朱庭光《外国历史名人传》


结合世界近代史的所学知识,从洛克的生平中提取一个情节,指出它所反映的重大历史现象,并概述和评价该历史现象。(要求:简要写出所提取的情节及历史现象,对历史现象的概述和评价准确全面。)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梦溪笔谈》是北宋沈括所撰的一部兼具自然科学与人文科学的综合性笔记体著作,共609个条目,其中有关自然科学的条目如下,由此可知该著作
《梦溪笔谈》自然科学条目分类表(摘编自祖慧:《沈括评传》)
内容条数内容条数
自然观(阴阳五行)13数学12
物理学40化学9
天文学26地学37
生物医学88工程技术30
A.系统总结了古代科技成就B.主要以自然科学为研究对象
C.记录并指导人民生产实践D.没有摆脱经验型实用性思维
6 . 碑刻是珍贵的历史记录,从碑刻中可以看到当时的社会政治、经济状况和日常生活等。随着社会史的蓬勃发展,碑刻作为新史料逐渐进入了人们的视野。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一、个人墓志铭

1号碑:《陈安人高氏墓志铭》“日课农治生,教子力学。”

2号碑:《章日敬妻王氏妙清墓志铭》“祖妣(指过世的祖母)性巽顺,而孝谨敦睦之行,为宗姻里闬(指家族乡里)所推重。”

二、社会碑刻

418号碑:《元和县示禁保护沈丹桂堂碑》(道光九年)“自示之后,如有棍徒敢于假冒沈丹桂堂图记,以及换字同音混卖者,许即指名禀县,以凭提究。”

435号碑:《太仓州奉宪取缔海埠以安海商碑》(乾隆十七年)“出口商舡(指商船)俱属身家殷实,而舵水人等俱有年、貌、籍贯,各有保人,由县结报,始准给照驾驶。而出入海口,又系层层盘诘。”

——摘编自王国平、唐力行《明清以来苏州社会史碑刻集》


结合中国古代史的所学知识,从上述碑刻中提取一个信息,指出它所反映的历史现象,并概述和评价该历史现象。(要求:简要写出所提取的信息和历史现象,对历史现象的概述和评价准确全面)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真题 名校
7 . 汉字是中华文明的重要载体和标志,影响巨大而深远。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青铜器作为文字的载体有一个很大的局限就是面积太小,无法刻写太多的文字,而且铸造工艺也比较复杂……严格地说,轻便而实用的竹简、木牍才是中国文献史上真正意义上的“书籍”……缣帛成本较高,产量有限,这就使得帛书的使用范围不能像简册那样广泛,只有朝廷和贵族之家才有条件使用。

——王恩全《论中国汉字的载体演变及其文化功能》

材料二   纸张的轻薄柔韧、价廉易得使其成为汉字书写和传播最理想的载体……借助于纸张的普及,到了魏晋南北朝时期,汉字的各种书体:篆隶草行楷已发展完备(唐宋时期)纸张的运用也推动了印刷术蓬勃兴起。为达到便于阅读的视觉效果,印刷的字体刻意追求方正规范、整齐划一。

——陈虹《器物载体与汉字书写的美学风貌》

材料三   汉字的传播及汉字系文字的形成和发展,是中国、东亚地区乃至全世界最为重要的历史文化现象之一。历史上,在以我国为中心的东亚地区,随着汉字的广泛传播和深刻影响,先后形成了包括西夏文、契丹文、女真文、日文、越南喃字等在内的十多种汉字系民族文字,构成了一个多姿多彩的文字家族和文化宝库。这些文字的形成和发展,是汉文化和各民族文化密切交流的成果,也是汉字符号多、语言适用性强的体现。

——摘编自王锋《追寻汉字传播和发展的历史足迹》

完成下列要求:
(1)据材料一,分析简牍在文字载体中一度取得优势地位的原因。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科技进步对汉字发展的作用。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汉字对中国、东亚和世界文化的影响,并分析原因。
2019-06-10更新 | 3304次组卷 | 35卷引用:山西省太原市实验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10月月考历史试题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4世纪,随着工场手工业和商品经济的发展,资本主义关系最早产生的意大利城邦,由于封建割据已引起普遍不满,民族意识开始觉醒。1300年左右但丁写下《神曲》,反对教皇独裁,因而成为文艺复兴运动的先驱。1337年彼特拉克说:“我多么希望你们能理解我单独自由自在地漫游于山中、林间、溪畔所得到的无比快乐”。……随着文艺复兴先后传播到欧洲大地,出现了大量的人才和更多的文学艺术作品,产生了深远影响。

——摘编自王任光《文艺复兴时代的人文运动》等

材料二   1915年,陈独秀在其主编的《青年杂志》刊载文章,提倡民主与科学,与李大钊等人掀起了以改造国民性为主要目的新文化运动。他们认为,国民性的改造归根到底是革除旧的价值观念和道德观念,建立新的与共和制度相适应的价值观念和道德观念,其根本之点就在于重视“人的价值”、树立“独立人格”。为此,他们喊出三个响亮的口号:个性主义、科学、民主。新文化运动中,他们喊出了“打倒孔家店”的口号,批判“吃人礼教”,提出要“以科学和人权并重”。中国文化到五四新文化运动大体实现了从传统向近代的转变。

——摘编自张岱年、方克立主编《中国文化概论》


(1)根据材料一,概括欧洲文艺复兴运动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新文化运动时期传统文化向近代转变的表现,并分析其原因。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文艺复兴和新文化运动在影响方面的共通之处。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明代乡绅阶层是国家权力束梢的自治主体,充当国家治理乡村的代理人。其来源,一种是未仕但具有准官僚资格的生员、监生、举人;一种是通过科举途径做官而致仕的居乡官僚;第三类是无功名无官职的乡里领袖,被地方官任命为“乡约正”,负责讲解圣谕和约规,以和睦宗族,正地方风俗。明末,顾宪成和高攀龙因政治失败,以乡绅的身份隐居无锡乡里,重修东林书院,主持读书讲学活动,被称为“东林党人”。崇祯年间,乡绅张溥等人在江南地区组织了规模庞大的“复社”组织。东林党和复社都积极参与政治运动,追求社会稳定和政治清明,对晚明政治产生了极大影响。

——摘编自秦德君《中国古代“乡绅之治”:治理逻辑与现代意蕴》等

材料二 1540-1640年被称为“流动的世纪”,英国社会稳定、经济繁荣,乡绅阶层日益兴起。乡绅属于地主阶级,是介于贵族与农民之间的中间阶层,大致包括骑士、缙绅与纹章乡绅三个群体。16世纪初乡绅人数约为6000,到17世纪末增长到约20000人。乡坤人数增加源于社会流动的加快。英国农业资本主义与商业的迅猛发展导致新财富增加,一大批出身非乡中家庭的新富人士集中涌现,通过努力实现了地位提升。宗教改革后,大量的修道院士地被政府没收并出售,促进了土地市场活跃,为大批新富人士通过购置土地成为乡绅地主提供了条件。国家对于新富之人积极吸纳,为其提供了政治保证。1568年官方纹章院开始向新兴社会人士开放申请,引起人们追逐爵位纹章的热潮,出现了“荣誉膨胀”现象。据统计,1560-1639年间官方授予的新纹章数量多达3760个,而成功晋升绅士的莎士比亚正是这一变化的受益者。

——摘编自许明杰《从莎士比亚遗嘱看英国乡绅的兴起》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晚明乡绅阶层在当时社会生活中的作用。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比较晚明与英国乡绅的不同点,并分析其成因。
10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诸子学说兴起和春秋战国时期文化转型的根本原因在于礼乐文化的失范,即礼乐文化丧失了它应有的社会和文化功能,它已不再适应这个变化了的社会。诸子百家的思想文化则正是在重重社会危机和文化危机下,围绕着解决上述问题而展开的思考和理论探索。儒家从历史文献的经验中去找寻解决问题的方法,也可以说儒家注重对历史文化的继承与吸收。道家从“天”和“自然”的规律中去找寻社会和人生的规律,他们一方面说要“绝圣弃智”“绝仁弃义”,弃绝一切人为的造作,另一方面又倡导“道法自然”“无为”……墨家以宗教的热情和绝对平等的观念提出理论并躬行实践。

——摘编自潘俊杰、魏婧《春秋战国时期的文化转型》

材料二   在传统意义上,中国历史就是集权的历史。“假设没有这样的中央集权,我们大多数的祖先都已不能生存,遑论(谈不上)及我们后代”。因为地理与统治的封闭性,中国形成一种独特的文化体系:正如黑格尔所说,中国是世界的“例外”。这种封闭性不仅令中国文化自成一统,也使历史在中国形成独特的样式。这种“中国特色”的历史不仅以宫廷权谋为主流,而且缺乏整个人类世界的历史背景,似乎中国完全独立于世界而存在,从大历史的视界来看,这种历史算不得真正的历史,而只是“中国志”而已,因为它完全是停留在中国视野内的一种“地方志”写作。

——摘编自杜君立《历史的细节》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概括春秋战国时期儒、道、法、墨解决危机方法的特点,并指出其体现的共同点。
(2)提炼材料二所陈述的核心观点,并根据所学知识进行阐述。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