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文化史(旧)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50 道试题
1 . 霍布斯认为:“人类最初生活在一个没有政府、没有法律、没有权威的原始的‘自然状态’之中。这一‘自然状态’因为人们丑陋的本性变得混乱不堪,充满恐惧。为了让人类避免本性带来的相互伤害,逃离苦难,获得生命的安全和平等,必须在人与人之间缔结起一种稳固可靠的关系。”这一观点所蕴含的理念是
A.君权民授
B.天赋人权
C.社会契约
D.主权在民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2 . 春秋战国时代的名家代表人之一的公孙龙,有一天骑着一匹白马要进城,该城门的看守官说,依照规定马不可以进城。于是公孙龙就开始论证他的“白马非马”,最后他说服了守城官,于是就骑着他的白马进城了。下列古希腊哲学家中和公孙龙风格类似的是
A.泰勒斯
B.普罗泰格拉
C.苏格拉底
D.亚里士多德
2017-12-15更新 | 208次组卷 | 18卷引用:重庆市秀山高级中学校2019-2020学年度高二9月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3 . “将人从主客体的混沌状态中分化出来,把人从客体的神、自然框架中整治出来,对人的本质,开始从与自然相对的彼岸——灵魂、自我或理性中去寻找。“表明了苏格拉底
A.认为人是万物的尺度
B.主张哲学从关注天上的神到关注人自身
C.认为人与自然是对立的
D.使哲学真正成为研究“人”的学问
4 . 马丁·路德认为,“不可否认,买卖是必需的没有它是不行的”,但购买无用的奢侈品,却“耗费了国家与人民的金钱;如果我们有统一的政权和君主,就不应该允许这种对外贸易存在”。马丁·路德的这些主张
A.体现了其建立民主政治的构想
B.适应了资本主义原始积累的要求
C.说明其认为欧洲应该完成统一
D.极大阻碍了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启蒙运动时期的一些思想家谴责理性主义把感情的自发性、人的个性、天才的灵感从属于冷冰冰的理性化规则,他们把其看成是法国的文化霸权。材料意在强调
A.对启蒙运动的人文反思
B.启蒙运动根植专制传统
C.理性主义摒弃人文主义
D.启蒙运动开展的排它性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亚里士多德曾在《政治学》中指出作为团体中的一员,公民之于城邦恰恰好像水手之于船舶……各司其事的全船水手实际上齐心合力于一个共同的目的,即航行的安全。下列选项中与材料主旨类似的是
A.习惯能造就第二天性B.所谓平等,就是穷人不占富人的便宜
C.人是天生的政治动物D.最大的荣誉是保卫祖国的荣誉
7 . 恩格斯在《自然辩证法》一书中写道:“现代的自然研究,和整个近代史一样,是从这样一个伟大的时代算起,这个时代,我们德国人由于当时我们所遭遇的民族不幸而称之为宗教改革,法国人称之为文艺复兴,而意大利人则称之为五百年代(即16世纪),但这些名称没有一个能把这个时代充分地表达出来。……”他认为这个时代应该是
A.“信仰自由”时代
B.“信息科学”时代
C.强调“理性”时代
D.“发现人”的时代

8 . 儒家思想历经发展改造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为中华文明做出了贡献。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宋代在哲学方面突破了五代以来沉闷墨守的局面,伴随通经致用,讲求义理以及疑古思潮的兴起,出现了周敦颐、程颐、程颢、朱熹、陆九渊为代表的理学等诸多流派……宋儒诸子融汇各家,援佛入儒,建构成新儒学体系,不仅升华了抽象思辨,而且高扬士人刚健挺拔的道德理性和节操意识

——杨迪《如梦如幻的大宋王朝》

材料二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说儒家学说取得了非凡成功。一个原因,它在道德上为当局和社会不平等所作的辩护,很受统治者和富人欢迎。而且,其高度的道德原则为现状提供了较纯粹的世袭权力更牢固的基础,从而对改善政治和社会关系起了不断的促进作用。儒家学说取得成功,还因为它合乎时机。它为中国和东亚大部分地区提供了儒家生活方式的准则,并作了合理说明。结果,在长达二千多年的时间里,它一直充当中国文明的基础。

材料三东西方的思想碰撞

(1)据材料一指出宋代理学兴起的原因,

(2)据材料二分析“儒家学说取得非凡成功”的原因。

(3)两位思想家在关于“人”和“道德”方面各有何名言?他们都重视什么问题?

9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法律应该和国家的自然形态有关系;和寒、热、温的气候有关系;和土地的质量、形势与面积有关系;和农、猎、牧各种人民的生活方式有关系。法律应该和政制所能容忍的自由程度有关系;和民族的宗教、性癖、财富、人口、贸易、风俗、习惯相适应……这些关系综合起来就构成所谓“法的精神”。                      

——摘编自(法)孟德斯鸠《论法的精神》


材料二 美国官吏,有由选举得来的,有由委任得来的,从前本无考试的制度,所以无论是选举还是委任,都有很大的流弊。就选举上说,那些略有口才的人,便去巴结国民,运动选举;那些学问思想高尚的人,反都困讷于口才,没人去物色他。就委任上说,凡是委任官,都是跟着大总统进退……将来中华民国宪法,必须设独立机关,专掌考选权。(中国)从前设御史台谏的官,原来是一种很好的制度。从前美国有一位学者叫做巴直氏,他是很有名望的,著过一本书,叫做《自由与政府》,说明中国的弹劾权,是自由与政府中间的一种最良善的调和方法。

——据《孙中山的弹劾研究考略》等整理


(1)根据材料一,概括孟德斯鸠“法的精神”的主要内容,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这种精神在18、19世纪欧美国家的体现。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与孟德斯鸠相比孙中山的政治主张有何创新,并评析孙中山的政治主张。
10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百家争鸣”的过程中,各家学派互相诘难、批驳,又彼此吸收、融合,形成了中国的传统文化体系。其中,儒家思想孕育了我国传统文化中的政治理想和道德准则;道家学说构成了2000多年传统思想的哲学基础;法家思想中的变革精神,成为历代进步思想家、政治家改革图治的理论武器。它们共同构造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百家争鸣”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对当时和日后社会的发展,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材料二   武帝建元元年(公元前140年),董仲舒在举贤良对策中提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独尊儒术后,官吏主要出自儒生,儒家逐步发展,成为此后二千年间统治人民的封建正统思想。

——翦伯赞《中国史纲要》(上册)

材料三   理学,亦称为新儒学,又称为“道学”或“宋学”。所以称为理学,是因为两宋诸子所创建的思想体系以“理”为宇宙最高本体,以“理”为哲学思辨结构的最高范畴;所以称为新儒学,是因为理学虽以儒家礼法、伦理思想为核心,但其张扬的孔孟传统已在融合佛、道思想精粹中被加以改造,具有一种焕然一新的面貌。

——冯天瑜等著《中华文化史》

材料四   明清时期„„面对理学的渐趋没落,一部分士大夫转而寻求新的思想理论,对程、朱理学提出了挑战,陆续出现了许多进步思想家,成为反理学的先驱。„„他们倡扬民族气节,批判君主专制,反对空谈性理,向封建制度和宋明理学发起猛烈的攻击,提出了一系列具有启蒙思想的早期民主主义思想。

——《中国通史教程·古代卷》


(1)依据材料一,归纳“百家争鸣”出现的重要意义。
(2)材料二中的核心主张对于西汉王朝统治有何意义?
(3)依据材料三分析,“理学”是新儒学的主要理由是什么。
(4)依据材料四,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进步思想家的主要主张。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