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文化史(旧)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50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清代曹雪芹创作的(红楼梦),融诗词、戏剧、绘画,园林、建筑、医药、饮食、茶道,服饰、年节、礼俗、佛道、巫术等为一炉,被誉为传统社会的“百科全书”。其问世后,虽然屡次被政府查禁,但一直在民间为流传。这反映了
A.古典文学呈现世俗化发展趋势
B.皇帝好恶决定文学作品的命运
C.读者猎奇心成为文学创作动力
D.文学家担负起承古萌新的使命
2019-05-14更新 | 681次组卷 | 32卷引用:重庆市秀山高级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10月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真题 名校
2 . 1925年,美国田纳西州的中学教师斯科普斯因在课堂上讲授达尔文进化论而被判有罪。该州还立法禁止教师传授任何有违背圣经上帝造人教导的学说。此法在该州一直适用到1967年。据此可知 (     
A.1967年后美国开始接受进化论B.斯科普斯言论违背美国的宗教信仰自由
C.进化论冲击了美国的基督教信仰D.田纳西州的立法行为违反了美国宪法
2019-01-30更新 | 1236次组卷 | 20卷引用:重庆市秀山高级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10月月考历史试题
3 . 《淮南子》载:“郑人有且置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至之市而忘操之,已得履,乃曰:‘吾忘持度。’反归取之。及反,市罢,遂不得履。”其寓意主要体现了
A.道家的“无为”思想
B.儒家的“礼制”要求
C.墨家的“节用”倡议
D.法家的“变革”主张
2019-01-21更新 | 223次组卷 | 20卷引用:重庆市秀山高级中学校2019-2020学年度高二9月月考历史试题
4 . 鸦片战争后,中国面临三千年未有之大变局,志士仁人开始探讨西学的文化内核和价值基础,推动了中国的思想解放和社会进步。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19世纪中期,中国官绅承受西方所加的冲击,并被迫采取应变的对策。19世纪后半期,中国先知先觉之士认识到中国正面临数千年来一个巨大的变局,将产生一个从所未见的创新机运。

——摘自王尔敏《中国近代思想史论》

材料二   甲午战后的几年,是中国思想界的一个很重要转折期,从这时开始,中国才比较正规地迈进到自觉理智地向外国学习的历史进程。国人对西学的领悟从感性的“力”的浅层次,深入到理性的“智”的层次,并进而引起了西方思想文化和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的第一次大融合。

——摘自袁行霈等主编《中华文明史》第四卷

材料三 1917—1923年的思想革命,代表了中国对西方冲击的第三阶段回应,这一阶段的思想觉醒,标志了从传统的中国基础向完全西化的进一步转变。但它的主要成功,在于引进了西方的思想和摧毁了中国的传统,而不是创造了新的思想体系和新的哲学学派。

——徐中约《中国近代史》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9世纪中期,官绅为应对“变局”提出的策略;19世纪后半期,先知先觉之士抢抓“新机运”的表现。以此判新时代的主题。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国人对西学的领悟由感性到理性转变的原因;指出西方思想文化和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第一次大融合的成果。
(3)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促使民众思想觉醒的介质及典型事件。
(4)综合上述材料,概括中国近代思想变化的特点。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5 . 中国哲学史上有著名的四句教:“无善无恶心之体,有善有恶意之动,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下列思想家中最可能提出这一思想的是
A.程颐
B.王守仁
C.朱熹
D.陆九渊
6 . 第一家咖啡馆出现在17世纪中叶的伦敦,到18世纪,伦敦、巴黎等城市的咖啡馆已经数以百计,在这里,人们随意地交流思想、议论时政、浏览最新的书刊和报纸。咖啡馆在当时
A.有助于启蒙思想的传播
B.促成了英国的议会改革
C.推动了宗教改革的深入
D.开辟了公民参政的途径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7 . 朱熹说:“千五百年之间,正坐为此,所以只是架漏牵补过了时日。其间虽或不无小康,而尧舜三王周公孔子所传之道,未尝一日得行于天地之间也。”朱熹此语的主要目的是
A.复兴分封制和宗法制
B.重建儒家信仰以实现政治清明
C.强调士大夫的道德修养
D.倡导建立书院以推进学术自由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战国时期,荀子宣扬“天子者势位至尊,无敌于天下。南面而听天下,生民制属莫不振动服从以化顺之”。庄子也主张“天地虽大,其化均也,万物虽多,其治一也,人卒虽众,其主君也,君原于德而成于天”。这反映了当时
A.道家放弃了任性无为
B.重建社会秩序的诉求
C.君主专制成社会共识
D.儒家与道家趋于合一
9 . 宋代叶梦得在《石林家训治生要略》中提到:“人之为人,生而已矣。人不治生,是苦其生也,是拂其生也。”将家训文化提升到治生思想的高度。以下对宋代家训文化发展的原因探究具有说服力的是
A.宗法“家国同治”思想发展的必然产物
B.君主专制加强对思想统一要求超越前代
C.社会发展推动士人阶层认识自我的结果
D.治家思想受时代风尚的影响发生新转型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10 . 达·芬奇的《蒙娜丽莎》以一个商人的妻子为原型.(最后的晚餐)中基督与其十二弟子的头上都没有神的光环,米开朗琪罗不同意教皇给裸体人物穿上衣服的建议。这反映了文艺复兴时期
A.对基督教义的批判
B.艺术由质朴走向高雅
C.对理性的推崇宣扬
D.人的发现和人性的觉醒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