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文化史(旧)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43 道试题
1 . 19世纪,某作家在其半个世纪的人生中,创作了诸多脍炙人口的短篇小说,它们描述了广阔的生活画面,涉及当时法国社会各阶层、各领域甚至一些角落的真实生活场景。据此可知,这些短篇小说
A.体现了浪漫主义风格B.具有一定的史料价值
C.深刻批判了拜金主义D.旨在揭露社会阴暗面
2021-12-20更新 | 146次组卷 | 4卷引用:陕西省渭南市蒲城县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扬雄在《蜀都赋》中提到的“火井龙揪”,可以将四川天然气的发现时间至少提前到西汉前期; 汉赋中大量描写两汉发达水利的内容,成为研究汉代气候乃至农业发展的辅证材料。这表明 汉赋
A.创作的题材以社会经济为主B.是研究西汉社会史的客观史料
C.具有辞藻铺张、气势恢宏的特点D.具有社会经济研究的史料价值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3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荀子是先秦时期重视粮食安全的思想家之一。他认为法律要规定好赋税的缴纳,“轻田野之税,省刀布之敛,罕举力役,无夺农时”,同时,“山林泽梁,以时禁发而不税……通流财物粟米,无有滞留”。荀子还将强国按一定的标准划分为王、霸与强三种霸者,“王者富民,霸者富士……亡国富筐筐,实府库”,只有“辟田野,实仓廪,便备用”,确保国家粮食安全,进而选贤任能才能真正成为霸者。

——摘编自王高阳《先秦诸子粮食安全思想及其当代价值》

材料二 隋唐时期是中国粮食储备辉煌发展的时期,粮食储备仓库有正仓、太仓、转运仓、军仓、常平仓等六种仓库,其中太仓(含嘉仓)是专为皇室、京官提供俸米的粮仓,主要盛纳全国州县所交租米,并起着关东和关中之间漕米转运站的作用。

下图是唐代洛阳含嘉仓十九号粮窖出土的四方铭文砖及铭文。

——摘编自王高阳《先秦诸子粮食安全思想及其当代价值》

(1)根据材料一,概括荀子保障粮食安全的主张。
(2)根据材料二,提取含嘉仓铭文信息,并据此说明对研究唐朝社会经济的史料价值。如果要了解唐朝的粮食仓储制度,还可寻找哪些类型的史料?
(3)综上,谈谈你对古代粮食安全的认识。
4 . 京剧脸谱各具特色,悲剧人物西楚霸王项羽,眼角下斜,嘴角下撇,虽不失庄重,却也预示着兵败垓下,自刎乌江的命运;关羽“面如重枣”,自然画红脸;包拯“铁面无私”则黑脸非他莫属。由此可知,京剧脸谱
A.注重人物性格的多变B.客观评判了历史人物
C.渗透人们的价值取向D.艺术加工无史料价值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真题 名校
5 . 如图为唐代著名画家阎立本的《步辇图》,描绘了唐太宗李世民接见吐蕃使臣的情景。该作品体现了

A.西域风情与中土文化的交汇B.文人意趣与市井风情的杂糅
C.艺术审美与史料价值的统一D.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的融合
2020-07-08更新 | 12199次组卷 | 126卷引用:陕西省黄陵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东汉时期的张仲景被称为“医圣”,其生前并无画像传世,也未留存任何与容貌有关的资料,但后世依照个人想象为张仲景绘像者颇多。下列两幅画像

明代木刻《伤寒论》中的张仲景像

乾隆年间余浚明绘张仲景像,原载
(日)木村博昭著《伤寒论讲义》(1933年版)卷首

A.源于想象并不具有史料价值B.表明了雕版印刷术技艺高超
C.体现文人画注重形似的特点D.反映了中医学的传播与发展
7 . 有学者认为:明代中叶以后,中国社会已经显露某些民主的、人文的近代社会的熹微晨光,其在经济和思想文化领域的某些表现就是它的背影。阅读下列某校历史学习小组研习笔记,回答问题。

材料一:生活在明朝中后期的李贽对正统的思想进行了大胆的挑战。他认为:“穿衣吃饭,即是人伦物理”①,也就是说,“理”就在百姓的日常生活之中②。他在批判理学家的“天理”“道心”的同时宣称“自私”是人的天性,他说“夫私者,人之心也,人必有私,而后其心乃见,若无私,则无心矣。”③他所宣扬的自私在当时的背景下,显然具有反对“灭人欲”的维护个人利益的合理价值④。他是独具个性的思想家,他的观点具有浓厚的反正统意识,开启了明清之际思想的活跃局面。

材料二:明代中叶以后,手工业和商业繁盛,推动了工商业城市的兴盛,都市中的一些富商往往衣服屋宇,穷极华靡,金钱珠宝,视为泥沙⑥。伴随商业的发展,苏州等地出现了“机户出资,机工出力,相依为命久矣”的现象(《明神宗实录》卷361)这表明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至清朝苏州已经是十万烟火,财富甲于天下⑦。与之相随的是,市民阶层进一步扩大,社会生活亦趋复杂丰富。


(1)材料一中,李贽的思想观点具有的最大特征是什么?在他生活的时代,思想界占统治地位的思想是什么?
(2)综合材料一,明代中叶以后中国传统文化表现出的具有近代意义的思想文化倾向是什么?结合材料二,分析其出现的主要原因。
(3)材料一和材料二作为历史叙述,是史料、史料解释、历史评价和历史描述的综合运用。请选出与上述四种叙述类型相对应的带有下划线的文字序号。
2019-11-16更新 | 26次组卷 | 1卷引用:陕西省延安市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有人研究指出,吴承恩(江苏淮安人)的小说《西游记》中有多场宴会,而饭菜几乎都是如米饭、蘑菇、香蕈、木耳、豆腐、面筋、芋头、萝卜等名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准确描述了玄奘取经途中遇见的食物B.中国的饮食文化已经影响到周边国家
C.反映了作者生活时代的南方饮食文化D.说明小说因其艺术性不具备史料价值
9 . 《颜氏家训》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内容丰富、体系宏大的家训,也是一部学术著作,对研究中国古代政治、经济、思想文化史有着很高的学术价值。阅读下列材料,并完成相关问题。

材料   教育感化的事,是从上向下推行延续,前人影响后人。所以,父亲不慈爱,子女就不可能孝顺;哥哥不友爱,弟弟就不可能恭敬;丈夫不仁义,妻子就不可能和顺。父亲慈爱而子女杵逆,哥哥友爱而弟弟倨傲,丈夫仁义而妻凶悍。那些是天生的凶民,只有靠刑罚杀戮来让他们畏惧,而不是靠训导能够加以改变的。

家庭内部取消体罚,孩子们的过失立刻就会出现;刑罚施用不当,老百姓就不知如何是好。治家的宽严、标准也与治国一样。

孔子说:“奢侈就显得不恭顺,俭朴就显得鄙陋;与其不恭顺,宁可鄙陋。”孔子又说:“假如有一个人有周公那样好的才能,但只要他既骄傲又吝啬,那其他方面也是不足道的。”如其这么说来就应该节俭而不应该吝啬了。节俭,即是减省节约以合乎礼数;吝啬,即是对穷困急难的人也不救济。现在愿意施舍的却也奢侈,能节俭的却又吝啬,例如能做到肯施舍而不奢侈,能节俭而不吝啬,那就可以了。

人民生活的根本,就是要靠春种秋收来获取食物,种桑纺麻得到衣服。蔬菜水果的聚积,是靠果园菜圃里出产;鸡肉猪肉等美味,是靠鸡窝猪圈里产生。直到房屋器用、柴草脂烛,无不是耕种养殖的产物。那些最善于管理家业的人,不出门而各种维持生计的物品已经充足了,只不过家里还缺少一口产盐的井罢了。现在北方地区的风俗,一般能做到减省节约,以保障衣食之用;江南地区风气奢侈,在节俭持家方面大多不如北方。

仁,就是不杀生的禁戒;义,就是不偷盗的禁戒;礼,就是不邪恶的禁戒;智,就是不酗酒的禁戒;信,就是不虚妄的禁戒。士大夫的子弟,几岁以上,没有不受教育的,多的读到《礼记》《左传》,少的也起码读了《诗经》和《论语》。即使世代寒士,懂得读《论语》《孝经》的,还能给人家当老师;虽是历代做大官,不懂得书牍的,没有不是去耕田养马,从这点来看,怎能不自勉呢?如能经常保有几百卷的书,过上千年也不会成为小人。

——节选自《颜氏家训》译文


请通过对上述材料的筛选,结合所学知识,从古代政治、经济、思想文化史中任选两个角度阐释《颜氏家训》的史料价值。(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
2018-10-05更新 | 341次组卷 | 3卷引用:2019-2020学年陕西渭南中学上学期高二第一次月考仿真卷 历史
10 . 思想文化的传承与融合是人类社会不断前行的航标和精神动力。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公元前5世纪前后,在中国、古希腊都曾有过思想文化的繁荣,当时的思想家们流传下了许多名言。


(1)据材料一,概括古希腊和中国思想家的核心主张。

材料二   他们(指启蒙思想家)发展起一系列革命的原则,打算通过这些原则实现大规模的社会改革。其中特别使我们感兴趣的是他们在经济、宗教和政治三个领域中提出的一些具体建议。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1500年以后的世界》


(2)结合材料二及所学知识,简述启蒙思想家在政治领域中提出的建议的核心内容。在其影响下近代中国社会发生了哪些重大历史事件?

材料三   中国近代人文思想是在西方现代文化传入的基础上,经过与中国传统文化的碰撞与互动,在同化与顺应两种机制的作用下产生的。但这种人文思想更多地反映了中国新生资产阶级力图改造社会的良好愿望……中国先进知识分子在对中西文化矛盾冲突的比较鉴别中,逐渐发展出具有西方文化特色的人文思想人文精神。卢梭的天赋人权说、赫胥黎的进化论对中国最早向西方学习的知识分子来说,具有很强的震撼力。

——文池《思想的灵光》


(3)据材料三,概括中国近代人文思想形成的历史条件。如何历史地、辩证地看待材料三反映的文化融合现象。
(4)以上三则材料,作为学习研究人文主义的史料,你认为哪则材料更科学、史学价值更大?说明你的理由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