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文化史(旧)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7 道试题
1 . 如图是1738年版伏尔泰的《牛顿哲学原理》一书的扉画。其意为“光明”从牛顿头上照下,通过缪斯女神手中的镜子反射到正在写作的伏尔泰身上。下列各项中,对扉画解读最合理的是
A.牛顿是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哲学家之一
B.牛顿经典力学体系的建立推动了启蒙运动的开展
C.折射出18世纪的欧洲依然笼罩在神学统治之下
D.自然科学的发展决定了理性主义的发展
2 . 下表是战国时期道家、儒家、法家的部分思想家对“诚”“信”的相关认识。下列各项对表格信息的解读合理的是
战国时期部分关于“诚”“信”观点简表
派别认识
道家《庄子·杂篇·渔父》“真者,精诚之至也。不精不诚,不能动人”
儒家《孟子·离娄》“是故诚者,天之道也;思诚者,人之道也”
法家《商君书·修权》“国之所以治者三:一日法,二日信,三日权”

A.道家只重视个体道德自律B.法家重视法治而忽略诚信
C.诸子诚信观以儒家为渊源D.三家的诚信观有一定共性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中国文明社会的历史如果从夏朝算起,到战国时期已近两千年……沉积和发展了两千多年后,内在的压力已足够大,加上适当的外部条件,就出现了春秋战国时的文化大喷发,思想大爆炸,造成了中国思想史上的黄金时代。

——摘编自王磊《一个黄金时代的形成与终结对战国百家争鸣现象的一—种解读》


(1)材料一中的“文化大喷发,思想大爆炸”是指什么历史现象?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其重要意义。

材料二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写出图1与图2所反映的思想解放运动的名称。

材料三   一部中国近代文化史,就是一部传统文化与西方文化冲突交汇的历史,就是传统文化在西方近代文化的冲击和影响下,向近代文化过渡转变的历史。

——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3)在“传统文化与西方文化冲突交汇”的过程中,近代前期先进的中国人作了哪些有益的探索?
2020-12-10更新 | 106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2018年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历史试题
4 . 下图是新中国科技发展成果曲线图,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A.①时期:中近程导弹成功、第一颗原子弹爆炸
B.③时期: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秦山核电站建成
C.④时期:“东方红一号”发射成功、籼型杂交水稻问世
D.⑤时期:人工结晶牛胰岛素合成、高性能巨型计算机诞生
2021-08-16更新 | 77次组卷 | 1卷引用:2016年天津市河北区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历史模拟检测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关于洋务运动,学者著述颇丰,叙述角度各有不同,如张国辉《洋务运动与中国近代企业》、夏明方《灾荒与洋务运动研究》、马红霞《洋务运动与中国教育近代化》,这些著述反映了作者时于洋务运动不同角度的解读和评价。


结合所学知识,就中国近代前期某一思想文化事件,自拟一个著述名称,并运用具体史实加以说明。(要求:题目得当,史实准确,表述清晰。)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黄仁宇在《万历十五年》中这样评价李贽,“社会环境把个人理智上的自由压缩在极小的限度之内,人的廉洁和诚信,也只能长为灌木,不能形成丛林。”对其解读正确的是
A.“社会环境”:儒学家提倡“天下为公”B.“个人理智”:强调“存天理,灭人欲”
C.“廉洁诚信”:反对正统思想是“万世至论”D.“形成丛林”:儒家思想成为传统文化主流
2019-11-23更新 | 108次组卷 | 22卷引用:2017届湖南长沙长郡中学高三第六次周考文综历史试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下图是元代倪瓒的《六君子图轴》,画的下部位置上有一处平缓的斜坡,有松树、樟树、柏树、槐树、楠树、榆树六种不同的树木屹然挺立,画面远方隐约可见一座山。对其解读正确的是
A.表现出封建社会鼎盛时期国力强盛的气派
B.反映了商品经济发展带来的文化世俗化倾向
C.融文学、书法、绘画、篆刻等多种艺术为一体
D.表达了文人以画山水寄托对国家分裂动荡之痛
8 . 马丁·路德把基督教经典翻译成德文,使得被方言分开的德意志各邦可以用同一种语言交流。对德国来说,马丁·路德最大的意义在于他是最早找到“德意志”的人。对这则材料的解读最准确的是
A.马丁·路德的译书推动德意志国家的统一
B.马丁·路德的译书推动德意志宗教改革
C.宗教改革促进德意志民族意识的萌发
D.宗教改革使德意志实现了民族国家独立
2020-09-22更新 | 997次组卷 | 27卷引用:广东省揭阳市2017—2018学年高三学业水平考试历史科(文综)试卷
19-20高三上·浙江·阶段练习
9 . 南宋(浙东学派)思想家陈亮认为:“商藉农而立,农赖商而行,求以相补,而非求以相病”,又提出“仁者天下之公理,而财者天下之大命”、“以利和义,不以义抑利”的观点。下列选项中对其解读错误的是
A.与儒家传统义利观念有明显区别B.是当时社会经济发展的具体反映
C.与明清浙东学派的主张有共同点D.其义利观与西方智者学派相一致
2019-10-16更新 | 113次组卷 | 4卷引用:天津市静海区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12月学生学业能力调研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下表1975~1990年我国各级学校中女生占学生总数比例统计表(单位:%)
时间高等教育中等技校中等师范中学小学
197532.634.4/39.345.0
198023.437.226.039.644.6
198530.038.6/40.244.8
199033.742.452.441.946.2

对表的解读可知
A.女性接受教育的比例大幅增加
B.“科教兴国”推动女性教育进步
C.女性教育仍有较大的发展空间
D.“双百”方针促进女性教育发展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