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文化史(旧)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6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南宋中期以后,出现了大量专心于理学而放弃科举的士人。如徐子仪,将理学要义用之于现实,不以“穷达易其志”,能够“事亲孝,为兄友,处族义,与乡和”,迎合了下层百姓的需要。这些士人通过讲学、授徒、著述和道德示范,使理学思想深入民间,取得了“化俗乡里”的效果。这些举动
A.巩固了理学的正统地位B.完成了儒学的理论化
C.开创了儒学的朴实学风D.推动了理学的世俗化
2 . 林则徐、魏源“师夷长技以制夷”,与洋务派“师夷长技以自强”都要向西方学习
A.先进技术B.文化教育C.思想伦理D.政治制度
3 . 老子告诫统治者应该俭约谦下,不高居人民群众之上。他极力反对统治者奢侈无度,纵欲横行,并告诫统治者要清净寡欲,对人民的压榨要有度,不然会适得其反。据此可知,老子
A.发展了早期民本思想B.代表平民阶层的利益
C.极力反对韩非的主张D.深受儒家思想的影响
4 . 《共产党》的目标受众是具有初步共产主义觉悟的知识分子;《劳动界》《劳动者》《劳动音》等工人报刊,用通俗的语言、生动的事例,重点向工人群众介绍劳动创造世界、劳动创造价值、劳资对立、工人阶级的历史使命等;《中国青年》则贴近青年、贴近现实、贴近革命,将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与青年学生面临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以上史实表明中国共产党早期报刊在传播马克思主义过程中注重
A.在与读者交流中的互动传播B.各报刊相互配合的组合传播
C.出版专号特刊进行集中传播D.针对不同读者群体分众传播
2021-01-18更新 | 60次组卷 | 1卷引用:甘肃省甘南州卓尼县柳林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神学当然还有根深蒂固的威力,但是十七世纪的神学却有了双重性格";除了继续充当上帝存在的卫士之外,它还儒要论证上帝的存在与自然秩序的一致性。”这说明
A.封建神学受到严重冲击B.教会支持自然科学发展
C.科学思维影响社会进步D.“理性王国”成为共识
2021-01-18更新 | 67次组卷 | 1卷引用:甘肃省甘南州卓尼县柳林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6 . 1953-1957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实行了第二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其中在1953-1955年颁布的三个计划中,国家大幅削减教学时数,井首次在教学计划中设置了劳动技术教育课。1956年国家正式发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的第二套中小学教科书,这套教材理论性有所加强,特别注意对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这说明
A.中国教育深受意识形态影响B.教育改革适应了经济建设的需要
C.中国形成了完整的教育体系D.教育立法保障了基础教育的发展
2021-01-18更新 | 144次组卷 | 3卷引用:甘肃省甘南州卓尼县柳林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7 . “京剧的形成是有清以来最为重要的文化现象。清代戏曲一方面是各种声腔纷纷兴起,互相争胜;另一方面又彼此交流,实行新的综合。没有新的综合,就不会有曲调丰富、艺术表现力强大的大型新剧种的出现。”材料反映了京剧
A.是戏曲融合演变的成果B.已成为“百戏之祖”
C.标志着古代戏曲的成熟D.是古代戏曲的高峰
2020-03-27更新 | 211次组卷 | 63卷引用:甘肃省甘南州卓尼县柳林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8 . 春秋战国时期,儒家尊礼,主张“为国以礼”道家“非礼”,认为“夫礼者,忠信之薄而乱之首”;法家否定礼治,提倡法治。这从本质上反映出当时
A.宗法制度彻底破坏B.社会动荡行为失范
C.百家争鸣局面结束D.大一统时代的开创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社告

一、国势陵夷,道表学弊,后来责任,端在青年。本志之作,盖欲与青年诸君商榷将来所以修身治国之道。

二、今后时会,一举皆有世界关系。我国青年虽处蛰伏研求之时,然不可不放眼以观世界。本志于各国事情,学木,思潮,尽心灌输,可备攻错。

三、本志以平易之文,说高尚之理,凡学术事情足以发扬青年志趣者,竭力阐述,冀青年诸君于演习科学之余得精神上之援助。

四、本志执笔诸君,皆一时名彦,然不自拘限。社外撰述,尤极欢迎。海内鸿硕,有佳作见惠,无任期褥。

五、本志特辟通信一门,以为质析疑难发抒意见之用。凡青年诸君对于物理学理,有所怀疑,有所阐发,皆可直城惠示,本志当尽其所知,用以奉答,庶可启发心思,增益。

——陈独秀《青年杂志》创刊号(1915)


结合中国近现代史的相关知识,评析材料中的观点(任意一点或整体),得出结论。(要求:结论不能重复材料中观点,持论有据,论证充分,表述清晰)
10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晚清以来,西方现代性的挑战导致了中国文明深刻的秩序危机,中国的现代化运动从科技层面逐渐向政治制度和文化价值层面深化。戊戌变法期间,青年士子们展开了对君主专制制度和封建纲常伦理的批判,提出了“鼓民力、开民智、新民德”的口号,要求将国民从传统政治制度和伦理道德的束缚中解放出来,重建具有自主性和独立人格的新国民。辛亥革命后,一个延续千年的专制制度划上了句号,但革命的希望和光明很快就被黑暗的现实粉碎了。陈独秀等人认为,中国专制时代的国民缺乏西方民族所具备的自由、平等、博爱、民主以及科学的精神在此前提下,任何政治革命都是不可能成功的;必须通过启蒙手段除去国民的劣根性,推动中国“人”的解放。

——摘编自谢毓洁《试论近代中国人的觉醒”》

材料二 (启蒙)运动的领袖们认为他们生活在一个启蒙时代,过去是个迷信和无知的时代,只是到了他们的时代,人类终于从黑暗走进光明。受万有引力定律的影响,他们相信存在着不仅控制物质世界而且控制人类社会的自然法则。接照这一设想,他们反对政府对经济的严格管制,要求让人民做他们愿意做的事,让自然界自然地发展。…消灭宗教的狂热和不容异说,寻找一种与理智判断相一致的自然宗教。…行政权的受托人不是人民的主人,而是人民的办事员:人民能如心所愿地使他们掌权和把他们拉下台;对受托人来说,不存在契约的问题,而只有服从。这些口号破坏了传统的制度和刁俗。

——摘编自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中国人“觉醒”的原因并简要分析近代中国“人的觉醒”所带来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归纳指出近代西方启蒙思想家实现“人的解放”的主张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它对“传统的制度和习俗”的破坏作用。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