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文化史(旧)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36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双百”方针提出后,《新体育》作为早期唯一一家重要的体育专业杂志,因在篮球战术问题讨论中表现出的“粗暴作风”,致使篮球战术问题认识上存在“一家独鸣、一花独放”的局面,因此受到了集体讨伐和批评。在学习苏联经验过程中,有人指出“由于我们的理论水平不高,教条主义相当严重,有些人把向苏联学习看成是唯一的,甚而否定了自己成功的经验”。一名老体育工作者直言,“不顾本国的具体情况,片面的搬教条是不能解决问题的”“本来科学和技术本身是没有阶级性的,结合了政治,才带有阶级性”“应该打开眼界,批判地接受所有国家的体育科学研究成果”。此次思想和学术争鸣,“不仅在理论上有重大意义,在方法上也是一个重大的转折”。

——摘编自李凤梅《成果与局限:试论我国首次体育学术论争》

材料二1960722日至813日,中国文学艺术工作者第三次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会议总结了第二次文化大会以来文学艺术所取得的巨大成绩和经验,进一步明确了在为工农兵服务、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的方向下,实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和推陈出新的方针,发展中国社会主义文学艺术;肯定了革命现实主义和革命浪没主义相结合的艺术方法,是表现我们伟大的时代,塑造英雄形象的完整的艺术方法;提出中国文艺工作者的首要任务是:创作更多更好的作品,提高人民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思想觉悟和道德品质,同资产阶级思想进行长期的坚持不懈的斗争。

——摘编自刘芃、朱汉国《历史学习精要》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我国首次体育学术论争的原因及其历史意义。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价中国文学艺术工作者第三次代表大会,并谈谈你对“双百”方针的认识。
2021-03-10更新 | 56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邯郸市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2 .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希腊神话产生一千多年后,在西方文学中得以发扬光大,其中的美神阿佛洛迪忒,成为彼特拉克笔下美丽的劳拉,而爱神厄洛斯的世界则是《十日谈》抒情笔意所在……希腊神话中,诸如海神、冥王、战神、太阳神、智慧女神等,多数在外形上无异于人类,他们既需要膳食、休息,也有虚荣心,嫉妒心,个性张扬,放纵原欲,尽情地享受现实世界生活。“因信称义”源自《圣经》,是基督信仰中重要的一条教义,主要意思是:神称信耶稣的人为义,因信基督称义,不因信律法称义。马丁路德强调因信称义,认为人只要信仰上帝,就可以被上帝成为“义人”,于是信徒就不再是“罪人”,就得救了。

材料二   当立法权和行政权集中在同一个人或一个机关之手,自由便不复存在了。因为人们将要害怕这个国王或议会制定暴虐的法律,并暴虐地执行这些法律。如果司法权不同立法权和行政权分立,自由便不复存在了。如果司法权同立法权合二为一,则将对公民的生命和自由施行专断的权力,因为法官就是立法者。如果司法权和行政权合二为一,法官便将握有压迫者的力量。

——孟德斯鸠《论法的精神》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说明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两者在产生的时代背景、斗争对象及斗争方式上的相同点。
(2)材料二反映了孟德斯鸠的什么思想?结合所学知识谈谈启蒙运动对欧洲的影响。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所谓“西学中源”,亦称“中源西流”。即西方文化源出中国,近代西方文明,中国“古已有之”。这是中国人早期认识西方文化过程中出现的一种特殊文化现象,是“西学东渐”过程的产物。明清之际,一些先进的知识分子看到了中国传统文明的停滞与落后,希望学习西方的先进技术乃至制度。但是,传统文明的强大惯性却使他们的心理处在一种矛盾当中,加之时人昧于世界,只能将新生事物与自己熟知的知识相比较,从中寻求认识的根据。所以,“西学中源”说的出现也就顺理成章了。

——摘编自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清史研究室《清史资料   

材料二   “中体西用”是在保持文化优越感的前提下保守派和务实派都认可的“自强”方式,是对“西学中源”的继承与超越……“中体西用”解决了保守派只看到“百年变局”而把注意力集中到收拾人心、重修政治却轻视外部威胁问题上。………“中体西用’解决了务实派只看到“千年变局”而没有意识到在缺乏对传统文化自信心基础上学习西方可能引起对传统文化大冲击,以及由此引起大一统内部涣散的问题。

——摘编自陆勇《从“西学中源”和“中体西用”:传统“中国”观念的调适》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西学中源”和“中体西用”学说产生的不同历史背景。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西学中源”和“中体西用”对中国产生的共同影响。谈谈你对“中学”与“西学”的认识。
4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毛泽东受旧阳明学熏陶可追溯至青年时期,在心理层面,毛泽东早年笃信的“宇宙之真理,各具于人人之心中”,正是王阳明“心即理”学说的体现…这种思想因素始终存在于毛泽东的头脑中,他将人的主观能动性上升到一种相当的高度,弘扬“革命意志”强调“主观能动性”和“人的因素第一”等,这个思想在革命时期具有积极的作用,表现为立定跟脚,排除万难,以争取革命的胜利

——摘编自刘训茜《毛泽东思想研究》

材料二 在黄宗羲那里,改变君权过重,由于皇帝胡作非为而“丧天下”的办法,已开始放弃了二程、朱、王专门要求“正人心”和“格君心之非”明中叶以来,无论朱学或王学,都有走向现实世界的普遍趋势。商业都市的高度繁荣,各行各业的分化兴起、众多科学论著的出现等,都表明当时社会结构、时代氛围和意识形态开始有了某种重要的变不但是黄宗羲,还有好些人都有“工商皆本”的观念,与自秦汉以来重农抑商的传统思想开始有了离异。

——摘编自李泽厚《中国古代思想史论》

材料三 天下为公、担当道义,是广大知识分子应有的情怀。我国知识分子历来有浓厚的家国情怀,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些思想为一代又一代知识分子所尊崇

——2016426日,习近平在知识分子、劳动模范、青年代表座谈会上的讲话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价陆王心学。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明末清初儒学发展的表现,并简要分析其原因。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我们今天应当以什么样的态度对待传统思想文化?
2021-02-08更新 | 73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宿州市十三所省重点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林则徐在广州查禁鸦片时,让人采访西事,翻译西书,并购买外国报纸,还主持将所搜集的有关外国历史、地理和政治状况的资料译编为《四洲志》。在鸦片战争失败的刺激下,人们更不能不检讨这次战败的原因,从而更加迫切地要求了解西方。姚莹创作《康輶纪行》,就是因为“惜前人之误。欲我中国稍习夷事,以求抚驭之方”。魏源的思想则更加前进了一步。184212月,他据《四洲志》增订成《海国图志》。在书中,他所提出的“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是中国近代“西学”的发端。

——摘编自张岂之《中国思想史》

材料二   这两部书(《新学伪经考》和《孔子改制考》)从根本上动摇了“恪守祖训”的观念,宣传了维新变法的合理性。

——《中外历史纲要(上)》

材料三   19159月创刊至19267月终刊,《新青年》杂志始终坚守推动文化革新与社会革命之初衷,生动地展现了近代中国最为重要的一场思想解放运动轨迹。杂志创刊伊始,致力于思想启蒙,是倡导民主与科学的激进派杂志。十月革命胜利后,尤其是五四运动之后,《新青年》杂志成为宣传马克思主义的主阵地。

——摘编自王兰娟《<新青年>杂志的“主义”转向》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19世纪中叶中国思想发展趋向并说明其具体表现。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价康有为的维新思想。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民国初年中国思想界吸收外来文化的阶段特征并简析其成因。
(4)综合以上材料,谈谈近代中国思想领域的变革给你的启示。
2021-02-09更新 | 78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清远市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6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孔子极力倡导仁人君子之道。从理想人格的意义讲,孔子所谓的仁人君子不仅应关切个人自我道德品格修养,具备忠信、孝悌、克己、礼让、好学、知勇、仁恕等诸美德,而且更应怀抱经世济民的情怀,“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修已以安人”,“修已以安百姓”。

——林存光《孔子新论》

材料二:君子之为学也,非利己而已也,有明道淑人之心,有拨乱反正之事,知天下之势之何以流极而至于此,则思起而有以救之。

近世,号为通经者,大都皆口耳之学,无得于心,既无心得,尚安望其致用哉?

——顾炎武《顾亭林诗文集》


(1)材料二中,顾炎武提倡的治学目的是什么?他的学术实践在当时有何意义?
(2)上述两位思想家的主张有何共同点?结合当今时代,谈谈你的认识。
2021-02-02更新 | 27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滁州市定远县育才学校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鸦片战争后,思想先驱们看到了中国与西夷之间军事实力的差距。他们粗略地将其归纳为三个方画,即“一战舰,二火器,三乃养兵、练兵之法”。而缩小差距的办法只能是“师夷长技以制夷”。循着这样的思路,洋务派身体力行,抓紧了对枪炮火器和西式舰船、水雷的研制。他们的这些主张和行为,不自觉地触及了科学技术这一国防建设中最为敏感的要素定程度上适应了世界军事技术发展的大趋势。

——摘编自袁和平《洋务运动及其孕育的近代军事工业——写在江南造船厂建厂150周年》

材料二 随着社会主义建设的全面展开、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和我国安全环境的相对改善,毛泽东不失时机地提出了社会主义建设要实现工业、农业、国防和科学文化现代化的战略构想,在国民经济比较困难的条件下,毅然作出了发展“两弹一星”的战略决策,使我国国防建设实现了历史性跨越。为确保国防建设持续健康发展,毛泽东科学地论述了国民经济建设与国防建设的关系,为国防建设确立了服从国家经济建设、实行平战结合等重大方针原则,保证了国防建设与国民经济建设的协调发展。

——摘编自鲁杰《新中国国防建设的足迹(连载一)——描绘新中国国防宏伟蓝图的巨匠》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洋务派重视国防建设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新中叫国成立初期我国国防建设的的特点。
(3)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现代中国国国防建设的认识。
2021-01-31更新 | 62次组卷 | 1卷引用:陕西省商洛市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历史试题
8 . “法治”是近代中国资产阶级孜孜以求的治国方略。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梁启超《变法通议》
国与国之并立而有交际;人与人之相处而有要约,法政所由立也。中国惟不讲此学,故外之不能与国争存,内之不能使吾民得所。夫政法者,定国之本也……故今日之计,莫急于改宪法。必尽取其国律、民律、商律、刑律等书而广译之。

《钦定宪法大纲》
“大清皇帝统治大清帝国万世一系,永永尊戴”;“君上神圣尊严,不可侵犯”。皇帝有权颁布法律,发交议案┄┄不付议院议决,皇帝皆可独专。

孙中山“五权宪法”
“有文宪法,是美国最好”,即实行“三权分立”、政党制和代议制度。┄┄同时,强调“集合中外之精华,防止一切的流弊,便是要采用外国的行政权、立法权、司法权,加入中国的考试权和监察权,连成一个很好的完璧,造成一个五权分立的政府”。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近代中国法治思想发展的理解。(要求:表述成文,持论有据,论述充分,逻辑清晰。)
2021-01-29更新 | 38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怀化市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帝制中国时代眼中的孔子和儒术依靠专制皇权或国家政权的强制性权力和儒家学者不遗余力地倾心推崇,赢得了朝野上下一致的尊奉,孔子不仅被尊奉为“为汉制法”乃至“垂宪万世”的神明素王、至圣先师。

材料二   近代变革期孔子形象多变:太平天国运动时期,孔子被洪秀全塑造成一个跪在上帝面前苦苦哀求认错的妖魔。康有为、梁启超和谭嗣同等维新一派极力推尊孔子为托古改制的至圣素王和神明教主,积极阐扬孔子的大同太平之教,力求“泯中西之界限,化新旧之门户”。在辛亥革命前十年间,革命话语中的排孔非儒的声音越来越成为一种时代的最强音,最终孔子的偶像在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反孔”浪潮中被彻底打倒。

——均摘编自林存光《孔子形象的历史变迁与时代转换》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孔子成为“为汉制法”乃至“垂宪万世”的至圣先师的原因,简要分析其历史影响。
(2)根据材料二,指出孔子形象在近代的变化,谈谈你对近代孔子形象变化的认识。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唐代的译经、抄经已达到超越前代的新境地。宗教的发达,必然引起对宗教经典的大量需求,只靠抄写显然已不能解决问题。无论是经济文化的发展,还是宗教传播和对外文化交流,都突出地要求供应大量的复本图书。传统的传抄方法再也不能适应社会的要求了。人们迫切需要一种新型的、高效率的图书复制技术。唐代不仅有了对印刷的迫切需要,而且也具备了印刷术应用与发展的纸、墨、石刻、捶拓等物质基础和技术条件……在社会迫切需要和已具备的物质条件的历史背景之下,雕版印刷在唐代得到应用,并且有了初步的发展。       

——摘自《中华印刷通史》

材料二   古代雕版印刷技术的发明,曾经改变了中国社会的文化传播模式。柳诒微在《中国文化史》中曾深刻指出:“雕版印刷之术之勃兴,尤于文化有大关系。故自唐室中晚以降,为吾国中世纪变化最大之时期。前此犹多古风,后则别成一种社会。”书籍出版数量的增加,改变了文人的阅读习惯和藏书方式,张舜徽曾分析道:“自印刷之术日新,致用之途益广,便民垂远,为效甚宏。然其影响后世,有利有弊。由于得书甚便,学者多置之不观,苏东坡为《李氏山房藏书记》,即尝慨乎言之。故印刷愈便,而记诵日衰,似故创物造器者之所不任咎也。”

——摘自于翠玲《媒介演变与文化传播的独特景观——中国编辑出版史的认识价值》


(1)根据材料一,概括雕版印刷技术在唐代兴起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指出雕版印刷技术的使用对中国文化发展的影响。
(3)结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谈谈你对科技进步的认识。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