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文化史(旧)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7 道试题
1 . 2013年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决定启动“二孩”政策,对我国人口政策作了重大调整,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东汉章帝元和2年下诏,规定“人有产子者,复勿算(算:人头税)三岁”,“今诸怀妊者,赐胎养谷三椹斛,复其夫,勿算一岁。”唐太宗发布《令有司劝勉庶人婚聘及时诏》,规定“男年二十,女年十五以上,及妻丧达制之后,孀居服纪已除,并须申以媒媾,命其好合。……刺史县令已下官人,若能使婚姻及时,鳏寡数少,户口增多,以进考第。如其劝导乖方,失于配偶,准户减少,以阶殿失。”清雍正又逐步实行“摊丁入地”,取消了全部人头税。

材料二:孙中山对人口问题的认识体现了时代特征。“一百年以来,列强人口增加到很多,……。到一百年以后,如果我们的人口不增加,他们的人口增加到很多,他们便用多数来征服少数,一定要并吞中国。到了那个时候,中国不但是失去主权,要亡国,中国人并且要被他们民族所消化,还要灭种。”“法国四千万人口,因为能改良农业,所以得中国二十分之一的土地,还能够有饭吃。中国如果能够仿效法国来经营农业,增加出产,……,至少也应该可以养八万万人……”。

新中国对人口问题的看法随着时代的变化而变化。种种封建社会的残余思想,如“早生贵子”,“五世其昌”,“多福多寿多男子”等等,支配着他们的行动

——马寅初《新人口论》(1957)

材料三:50年代,我国理论界占统治地位的是苏联理论界提出的如下观点:“社会主义的人口规律表现为人口不断迅速地增长”,人口不断迅速增长是社会主义优越性的表现。

2012年《马寅初人口科学论坛:重新认识中国人口问题》指出:如果我们在物质的生产领域放弃了计划经济,我们有更多的理由在人的生产领域放弃计划经济了。生育独子化已经产生了四个严重的人口问题:一是少子老龄化、老年空巢化以及老难所养、老难所依、老难善终这三难问题。


(1)根据材料一,归纳古代中国政府鼓励人口增长采取的措施并分析原因?
(2)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并评价材料二中孙中山关于人口问题的所述观点。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从不同角度分析50年代出现“人口高速增长时期”的原因,并分析当前中国为什么调整人口政策?
2 . 16-17世纪,欧洲近代科学兴起,被称为“科学革命”,形成了重视经验和事实的理性思维方式,确立了通过观察、实验、分析、归纳和综合等基本途径发现自然规律的科学方法,这有助于进步史观的形成和唯物论与辩证法思想的发展。由此可知,科学革命(  )
A.有利于科学世界观的形成B.促进了文艺复兴的兴起
C.推动了资产阶级革命兴起D.促进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材料   唐朝重视医疗制度的建设和改革,因革汉、北齐、隋之制而损益之。唐代在中央设立了各级医疗机构;在地方也设立了一定数额的医学人员,包括医博士、助教以及医学生等。配合这些机构及相关人员的设置,唐代针对医疗事物制定了一系列的制度性规定,最集中的体现是唐令中有专门的医疾令,对医者行医诊治也颁布了严厉的医药律令。武则天当政时重视医学,曾诏令御医张文仲“集当时名医共撰疗风气诸方”,共得“四时常服及轻重大小诸方十八首表上之”。唐玄宗时期更颁布“博学多才道术医药举人诏”,并亲制开元《广济方》颁示天下,以体恤民疾,以预防或治疗流行病。

——摘编自程锦《唐代医疗制度研究》等


(1)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唐代医疗制度完备的原因。
(2)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唐代医疗制度建设的显著特点并简析其意义。
4 .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明朝前期,消费呈现尚检、务实特征,万历《通州志》卷2风俗载,南直隶通州“弘、德之间,枕有淳本务实之风。”成化《山西通志》卷2载,太原“工商务实勤俭”。然而,中期以降,消费发生嬗变,凸显奢靡之风尚,乾隆《震泽县志》卷25风俗序载,苏州府“万历以后迄于天崇,民多世富,其奢侈乃日甚一日焉。”上至皇室下至民间竞相奢靡,顾炎武认为:“自神宗以来,黩货之风日甚一日,国维不张,而人心大坏,教十年如此矣。”消费奢靡,对明代的社会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

——张邦建《明朝中后期奢靡之风对社会发展的影响》

材料二   与16世纪相比,这一时期欧洲消费竞争的特征发生了变化。首先,消费竞争的主体是家庭,竞争的目的是为了维护家族的地位和荣耀;到了18世纪,消费竞争的主体则成为个人,消费竞争的目的是为了个人的地位和荣耀。其次,16世纪消费竞争的动力主要在于政治,但18世纪消费竞争的动力主要在于文化与市场,其表现形式就是对时尚的追逐和竞争。而时尚的制造者不仅仅是贵族,市场也参与到时尚的制造中来……时尚的大众参与导致西方进入了“大批量需求”时期。

——李琴《从勤俭节约到消费至上对西方消费主义文化的历史考察》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明朝中后期社会风尚嬗变的原因。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比较说明明朝中后期与16-18世纪欧洲消费变化的相同之处,并分析由此产生的主要不同影响及其原因。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子曰:“道千乘之国,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

——《论语·学而》

国家将有失道之败,而天乃先出灾害以谴告之,不知自省,又出怪异以警惧之,尚不知变,而伤败乃至。以此见天心之仁爱,人君而欲止其乱也。

——董仲舒《春秋繁露》

材料二   生民之本,足食为先,是以国家务农重谷。……盖侈用则伤财,伤财必至于害民。故爱民必先于节用。……臣尝谓天下国家之大务,莫大于恤民,恤民之实在省赋。……窃观天下之势,至庸之材,虽名为大臣,其实不过供给唯诺,奉行文书,以求不失其窠坐资级而已……立纪纲,厉风俗。

——《朱子语类》

古者以天下为主,君为客,凡君之所毕世而经营者,为天下也。……天之生斯民也,以教养托之于君。……天下之大,非一人之所能治,而分治之以群工……治天下犹如曳大木然……君与臣,共曳之人也……有治法而后治人,法正则民悫。

——黄宗羲《明夷待访录》


(1)根据材料一,分析孔子和董仲舒的思想主张的共通之处,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两种主张在当时的实践效果及其原因。
(2)根据材料二,指出朱熹和黄宗羲对儒家民本思想的发展,并综合以上材料概括儒家民本思想的共同特点。
2019-10-05更新 | 59次组卷 | 1卷引用:2019—2020年全国百师联盟高三开学摸底大联考(全国卷I)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徐光启(1562-1633年),南直隶松江府上海县人。在其多方面的贡献中,有关农学成就最大。这方面的研究成果,均汇集在其集几十年心血结晶的农学著作《农政全书》中。

《农政全书》共60卷,分12部分,凡农业及与农业有关的政策、制度、措施、工具、作物特性和技术知识等,应有尽有。它总结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生产生活实验,其中也不乏作者自己亲身实验的成果。尤为突出的是,《农政全书》中还融合了部分外来的农业知识,如《水利部》编进了徐光启和意大利传教士熊三投合译的《泰西水法》,专门介绍17世纪初西方水力学原理和新式提水工具。该书还反映了徐光启重视实践及人定胜天的思想。他批判了以往保守的“风土论”,认为只要钻研耕作技术,通过不断的实践摸索,就能打破风土界限,北方可以种水稻,薄地可种棉花。

—摘编自房列曙、木华主编《中国文化史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徐光启《农政全书》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徐光启《农政全书》成书的背景。

7 . 宋代不仅在物质文化方面有很大成就,在科技文化方面同样有着重要贡献。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可为中国为印刷术之祖国的完全无可争议之依据的,就是第十世纪到第十二世纪所出版的中国的古版署之存在。……印刷术在中国盛行,远较欧洲为早。

欧洲文艺复兴时期四种伟大发明的流入传播……印刷术替宗教改革开了先路,并使推广民众教育成为可能

——据卡特《中国印刷术的发明和他的西传》等摘录


(1)指出宋代在印刷术方面的贡献。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简析这一贡献对人类社会发展的影响。

材料二:北宋词作一览表(部分)

材料三:《墨竹图》文同,北宋


(2)分别指出材料二中词流派的代表人物。结合所学,概括材料三中所反映艺术形式的主要特点。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