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文化史(旧)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799 道试题
1 . 中国现代画家滑天寿先生说过,“水墨浓湿得体,黑白相用,湿相成则百色明姿,虽无色,胜于有色矣;无色在其中,胜于青黄朱紫矣。”据此,潘天寿强调
A.绘画应具有顺其自然的理念B.绘画应具有丰沛的情感因素
C.中国画具有意境飘然的特色D.中国古代绘画技巧至善至美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2 . 学者冯友兰说:“(古代)道教育征服自然的科学精神,凡是对中国科技史有兴趣的人,都可以在道士们的著作中找到许多资料。"能够印证此观点的古代科技发明是
A.印刷技术B.造纸术C.指南针D.火药
2021-10-04更新 | 72次组卷 | 1卷引用:山西省阳泉市2014-2015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3 . “因为神的义,正在这福音上显明出来。这义是本于信以致于信。如经上所记,义人必因信得生。”这是出自《圣经》中的一段话。有位思想家看到这句话后,大彻大悟,并由此提出新的理论。这位思想家是
A.达·芬奇B.马丁·路德C.加尔文D.达尔文
2021-10-04更新 | 52次组卷 | 1卷引用:山西省阳泉市2014-2015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4 . 14世纪初,当程朱理学正式成为中国官方哲学,中国儒家学者手空谈心性时,欧洲的一些学者们
A.以人文精神为指导探索自然的秘密B.猛烈批判封建专制制度
C.提出了“信仰上帝即可得救”的观点D.颠覆了神创论
2021-10-04更新 | 111次组卷 | 1卷引用:山西省阳泉市2014-2015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中国古代一位思想家说:“夫学贵得之于心。求之于心面非,虽其言之出于孔子,不敢以为是也。”他是
A.老子B.朱熹C.王阳明D.王夫之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6 . 中国古代某位思想家认为:“杨氏(指道家杨朱学说)为我,是无君也;墨氏兼爱,是无父也;无父无君,是禽兽也。"下列主张与其相近的是
A.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B.视人之国若视其国,视人之家若视其家
C.君君、臣臣、父父、子子D.道私者乱,道法者治
7 . 钱乘旦《现代文明的起源与演进》中这样评价理学:“它的丰富性与普遍性使中国统治者与士大夫相信儒家学说已穷尽世界一切真理。中国既是天下中心,并有着辉煌的、无与伦比的历史与成就.那么中国之外的‘夷务’就不在中国人关心的范围之内。”由此可见理学
A.博大精深但有一定封闭性B.排斥儒学以外的一切思想
C.概括了世间所有自然规律D.内容丰富、探索世界本源
2021-09-25更新 | 382次组卷 | 140卷引用:2014-2015学年山西忻州第一中学高二上期期末历史试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为了与佛老思想相抗衡,北宋五子将儒家的忠、孝、节、义提升到了‘天理’的高度,形成了一套囊括天人关系的严密思想体系,这就是理学,又称新儒学。”由此可见,两宋时期的儒家学说在理论上取得了重大突破,主要是指(     
A.从关注天道自然转向研究人们的行为准则
B.创立出与佛道学说截然对立的新儒学理论
C.探寻出格物致知和本心体悟两种明理方法
D.确立关于礼乐秩序和伦理道德的终极解释
2021-09-04更新 | 265次组卷 | 25卷引用:2014届山西省阳泉市教研室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文综历史试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在文艺复兴时期,出现了一种新式的房间:一个小小的私人空间。在那里,受到良好教育的绅士和淑女会以书为伴,寻觅属于自己的安宁。这种新式房间的出现
A.说明收藏书籍成为时人共识
B.凸显人的个性独立和自我发展
C.说明男女平等的观念得到认可
D.表明教育已经得到了普及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10 . 有学者认为:“苏格拉底对神的信仰是真诚的,但是其信仰的具体内容不是基于宗教文献、宗教传统或宗教仪式,而是出于他自己的思索、考察。”可见,苏格拉底
A.不满社会现状B.以神为主要研究对象
C.具有理性精神D.事实上反对信仰宗教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