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文化史(旧)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799 道试题
1 . 1992年春,邓小平带着对中国改革开放极其忧虑、紧迫的心情,开始他一次历史性的南方之行。他先后视察了武昌、深圳、珠海、上海等地,在途中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谈话。邓小平的南方谈话
A.做出了实行改革开放的重大决策
B.开辟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道路
C.明确提出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
D.对推进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2020-12-03更新 | 1119次组卷 | 23卷引用: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呼兰区第一中学等三校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联考历史试题
2 . 14世纪意大利的佛罗伦萨、威尼斯等城市,工商业繁荣,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萌芽产生并发展迅速。事业成功且财富巨大的富商、作坊主和银行家等相信个人的价值和力量,多才多艺、高雅博学之士受到人们的普遍尊重。这些现象的出现
A.为文艺复兴的兴起奠定基础B.推动了宗教改革运动的产生
C.推动欧洲资产阶级革命发生D.为启蒙运动的兴起创造条件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某思想家认为:“我们每个人都以其自身及其全部的力量共同置于公意的最高指导之下,而且我们在共同体中接纳每一个成员作为全体的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只是一瞬间,这一结合行为就产生了一个道德的与集体的共同体。”以下属于该思想家主张的是
A.道德意志至上B.社会契约建国
C.三权分立制衡D.推崇君主立宪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百家争鸣”中的儒家、法家、道家、墨家、兵家、纵横家、名家等各家学派针对当时社会现实问题,提出了自己的政治社会主张和要求,试图影响现实政治。这表明百家争鸣
A.有对立性而无统一性B.是社会变革的思想反映
C.均代表新兴阶级利益D.所表达的愿景得以实现
5 . 1862年,马克思重读了达尔文的《物种起源》。他说,“我重新阅读了达尔文的著作,使我感到好笑的是……达尔文在动植物界中重新认识了他自己的英国社会及其分工、竞争、开辟新市场、‘发明’以及马尔萨斯的‘生存斗争’。”在此马克思强调
A.生物进化论不够科学B.社会发展不同于生物进化
C.生物进化律适用于社会D.生物进化论即是社会进化论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理学家们标榜自己的学说为“实学”“实说”,评佛老的学说以及汉唐的章句之学和讲求诗词歌赋的词章之学为“虚学”“虚说”。虚实之别就在于是否讲求儒家的义理。据此可知,宋明理学旨在
A.重建儒学的正统地位B.强调儒学的教化作用
C.突出儒学的伦理道德D.批判佛道的虚无学说
7 . 1905年孙中山指出:“欧美社会之祸,伏之数十年,及今而后发现(现)之,又不能使之遽去。吾国治民生主义者,发达最先,睹其祸害于未萌,诚可举政治革命、社会革命‘毕其功于一役’。”这表明孙中山
A.认为中国的社会危机异常严重B.意识到革命具有阶段性
C.对革命前景有高瞻远瞩的规划D.认为民族革命已经完成
8 . 中国古代的儒家思想一直处于不断的发展之中。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儒家学派自从春秋战国时期开创以来,历久弥新,不间断地吸收新鲜血液,不间断地伴随着时代的变迁而前行。宋朝理学似乎已将千年儒学发展到无与伦比的极致,因为儒家极力倡导的纲常道德被宋朝理学大师们提升到无以复加的高度,那么儒学会再向何处发展?随着封建主义的衰落,作为封建统治精神支柱的理学似乎也走到了尽头。但明清之际的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等还是很敏锐地找到了打破僵化局面的缺口,他们让中国源远流长的儒家思想又峰回路转,再现其强大的生命力。

———摘编自隋晓明《儒家的智慧》

材料二 宋代的理学保持着汉朝以来的方向,大迈步前进着,但到明清之际,这种发展的方向有了不可思议的更改。理学的出现进一步强化了封建专制统治的神圣性,但当世界继续发展着资本主义已经取代封建主义成为世界历史发展的趋势时,明清之际的儒学竟有意无意地适应了时代的这一变化。李贽、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等儒学思想家,富有胆识与智慧地第一次质疑中国的封建统治,第一次质疑居于统治地位的理学思想,他们的句句真言掷地有声而振聋发聩。

———摘编自邓思平《儒学新论》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明清之际的儒学与宋代理学的异同。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明清之际儒学发展方向出现“更改”的历史背景,并概括中国古代儒学发展的基本特征。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韩非子指出:“尧、舜、汤、武,或反君臣之义,乱后世之教者也。尧为人君而君其臣,舜为人臣而臣其君,汤、武为人臣而弑其主,刑其尸,而天下誉之,此天下所以至今不治者也。”这表明韩非子
A.反对民本思想B.提倡尊君之道
C.强调君主专制D.批判禅让制度
10 . 在欧洲宗教改革运动中纷纷出现用民族文字和地方语言翻译《圣经》的现象(以前的《圣经》都是拉丁文本),如马丁·路德用德文翻译《圣经》。这种现象
A.推动了基督教的进一步传播B.有利于欧洲民族主义的发展
C.使基督教教义逐步民族化D.导致众多的新教派的产生
首页4 5 6 7 8 9 10 11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