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文化史(旧)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1 道试题
1 . 人文精神是人类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体现出来的价值取向,具有超越性时代性、传承性和动力性的特征。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精卫

万事有不平,尔何空自苦?长将一寸身,木到终古。

我愿平东海,身沉心不改,大海无平期,我心无绝时。

呜呼!君不见,西山木众鸟多,来燕去自成案

注:该请作于清顺治四年(1647年)。诗的内容取材于《山海经》,借精卫填海的故事来表达诗人的志向。“精卫”是诗人的化身,是诗人精神世界的担露。

材料二   这个人(伏尔泰)生活的84年,处于君主制度的极点和大革命的黎明之间。他出生时,路易十四仍然在位;他去世时,路易十六已经登基:他的摇篮虽笼罩着伟大朝代的最后一缕宝光,他的灵框是那个地狱般的世界的第一丝微亮”,“伏尔泰的名字所代表的不只是一个人,而是整整一个时代。

——维克多·雨果在伏尔泰逝世100周年纪念会上的演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该诗蕴含的人文精神内涵,并简述诗人所处的时代背景。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如何理解“伏尔泰的名字所代表的不只是一个人,而是整整一个时代”这句话。
2021-01-10更新 | 32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西省吉安市吉安县立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近代有美术史家曾言:“文人画不仅形于山水,无物不可寓文人之兴味也明矣。”该学者旨在强调文人画的特点是
A.描绘山水,讲究布局B.注重写实,现实感强
C.诗书画印,素养齐全D.表现个性,蕴含精神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汉武帝时期,官员审判案件时如果没有法律明文规定,可以将《诗》《书》《礼》《易》《乐》《春秋》等经义作为判案依据,史称“春秋决狱”。这说明( )
A.儒家伦理成为治国的重要依据B.“六经”收录了大量法律文献
C.汉代司法审判充满了人文色彩D.汉武帝推崇依法治国的理念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李白主要生活在盛唐时期,他的诗高唱人云、兴奋昂扬;杜甫生活在唐朝由盛转衰时期,他的诗反映了“安史之乱”和政治腐败给人民带来的痛苦,故有“诗史”之称。这说明
A.两人的性格迥异决定诗风大异B.诗人史学素养与文学技巧相得益彰
C.社会环境影响诗人的创作风格D.唐诗意境与史实不可分割融为一体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824年,诗人元稹为白居易的《白氏长庆集》所作序中写道:“牛童走马之口无不道其诗,至于缮写模勒,炫卖于市井。”由此可以推知,唐朝中后期
A.科技发展推动了文化的传播B.儒家“重义轻利”观念受到了冲击
C.文学界的浮夸之风悄然兴起D.市民阶层扩大推动世俗文化发展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旧唐书·杨炯传》说:“杨炯与王勃、卢照邻、骆宾王以诗文齐名,海内称为王杨卢骆,亦号为‘四杰’”。

四杰的诗文虽未脱齐梁以来绮丽余习,但已经有所改革,初步扭转文学风气。王勃明确反对当时士大夫争相效仿的“上官体”“思革其弊”,得到卢照邻等人的支持。他们的诗歌从宫廷走向人生,题材较为广泛,风格也较清俊。卢、骆的七言歌行趋向辞赋化,气势稍壮;王、杨的五言律绝开始规范化,音调铿锵。他们的咏史诗、咏物诗、山水诗或描写边塞的诗,较接近社会现实;为五言律诗奠定了基础,并且使七言古诗发展成熟。他们的诗作与当时流行的宫体诗区别开来,昭示着一个时代的来临。杜甫在《戏为六绝句》中写道:“王杨卢骆当时体,轻薄为文哂未休。尔曹身与名俱灭,不废江河万古流。”

——摘编自《王勃集序》《初唐四杰对唐诗改革的影响》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初唐四杰”在诗歌创作上有哪些重要改革?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初唐四杰”的诗歌创作改革产生的重要作用。
7 . 《全唐诗》中收录了许多和尚、道士、尼姑、宫人、歌妓以及无名氏的作品。唐代的小说、其他通俗文学作品也大量引用五言、七言诗歌作唱词。对此合理的解释是,唐代
A.具有重诗的社会风气B.市民阶层的兴起
C.文学创作日趋平民化D.官府垄断教育被打破
2020-02-14更新 | 68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西省宜春市上高县第二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以诗证史是历史研究的基本方法之一。下表中的诗句可以用来说明唐代
A.国家放弃了重农抑商政策B.农村草市贸易呈现繁荣
C.副业收入成农民主要收入D.农村经济商品化的发展
9 . 唐玄宗时,令宫女为前方将士缝绵衣。一兵士于短袍中得诗:“沙场征战客,寒苦若为眠。战袍经手作,知落阿谁边。蓄意多添线,含情更着绵。今生已过也,结取后身缘。”玄宗得知后,将作诗宫女嫁给该兵士。这一在唐代被传为佳话的故事在宋代却被视为反面教材,之所以出现这种变化是因为
A.词取代诗歌成为主流文学
B.佛教因缘观念影响深入
C.唐代的社会风气比较保守
D.程朱理学在宋代的兴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沈括在《梦溪笔谈书画》中称:“书画之妙,当以神会,难可以形器求也”,强调“得心应手,意到便成,故其理人神,迥得天意,此难可与俗人论也。”苏轼也说:“观士人画,如阅天下马,取其意气所到”。据此可知,中国古代的文人绘画
A.擅长实体描绘
B.追求得意忘形
C.注重诗画结合
D.贴近百姓民生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