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文化史(旧)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4 道试题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1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船山(王夫之)生当明清鼎革之际,试图对引起当时社会变故、民族危机的内在因由予以学术文化史的全面考察和系统总结,以其为锻铸未来寻找新希望的种子。从对中华民族整体利益和长远利益的维系与发展的角度,认为以孔孟为代表的儒家学说,在宋代的承继者为张载,此即是中华正学的集中表现。侯外庐在《船山学案》中指出:“夫之先生的学术,比清初的诸大儒都要丰富多面……夫之先生的学术是清以前中国思想的重温与发展,他不但把六经别开生面地重新解说,而且从孟子以后的中国哲人多在他的理性主义批判之下翻案估定,所以他的思想涵盖了中国学术史的全部传统……”。

——摘编自王泽应《船山学的学术基质》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王夫之思想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王夫之思想产生的条件。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2 . 伏尔泰声称《牛顿哲学原理》不是为聪明人设计的,而是为他自己也荣幸属于那个无知平民阶层设计的。他通过说政事的形式来阐发牛顿思想,描绘牛顿所遵循的科学原则。“苹果从天上掉下来”的典故就出自伏尔泰手笔。上述材料反映了
A.牛顿为普及物理知识而精心编写通俗读物
B.伏尔泰深入浅出地解说牛顿的物理学思想
C.近代科学精神已经渗透到人们文化生活中
D.科学精神的推广有利于启蒙思想广泛传播
2020-10-29更新 | 1181次组卷 | 17卷引用:吉林省吉林市2021届高三第一次调研(一模)考试历史试题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马可·波罗和他口述的《东方闻见录》,引起13世纪末的意大利人对遥远中国的好奇和兴趣上贡献良多。在意大利,关于中华帝国及其文化的详细知识是从16世纪就开始流传的。利玛窦和耶稣会士们为不同文化之间的对话开创了新局面。1685~1750年,这段时间是中国形象在意大利和欧洲的黄金时期。伏尔泰等人发现了儒家学说和中国社会中极其积极的东西,把它当作他们开放社会的自由运动的模范。羡慕中国没有那些在欧洲影响了政治和民事生活的教堂,赞美有利于社会秩序的道德体系。1760年以后,法国的哲学家们和经济学家们,只剩下重农主义者还对中国感兴趣了。孟德斯鸠对理想化的中国形象进行批判,他在《论法的精神》中把对专制的批判和礼仪制度比作是一种国家独裁主义的宗教表达。

——摘编自史华罗《17至18世纪意大利人对中国的印象和想象》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从史学研究的角度说明马可·波罗《东方闻见录》的价值。简析“中华帝国及文化”在意大利开始流传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对17-18世纪,欧洲人对中国印象的变化加以解读。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4 . "宋诗以意胜",形成了"自在心,不在相也"的诗歌风格,宋人不主张热情奔放的人生态度,却强调以外观者的冷静思维对人生宇宙进行解读。宋诗这一特征形成的原因在于
A.宋代儒学强调思辨精神B.陆王心学突出自我认知
C.市民文学倡导礼教纲常D.文化专制束缚诗歌创新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5 . 有学者说:“工匠传统与学者传统的结合,有力地推动了科学的发展,伽利略的科学工作就是这一传统结合的典范。”对此解读最准确的是,伽利略
A.非常注重于实验测量B.重视严密的逻辑推理
C.兼顾实验事实与逻辑D.做出了众多科学发现
2021-04-24更新 | 208次组卷 | 25卷引用:吉林省长春市第二十九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6 . 《史记孔子世家》记载:"古者诗三千余篇,及至孔子,去其重,取可施于礼义……三百五篇孔子皆弦歌之,以求合雅颂之音。”对此记载解读正确的是
A.孔子以“仁"为标准对古诗进行了删减
B.叙述经典《五经》之一《礼记》的由来
C.所编作品奠定中国古典文学现实主义基础
D.孔子编书主要目的是要维护普通民众利益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真题 名校
7 . 据载,在佛罗伦萨洗礼堂大门的设计竞赛中失利后,布鲁内列斯奇去罗马潜心研习万神殿等古建筑。1410年,他回到佛罗伦萨,积极投入大教堂穹顶的设计和建造。有建筑师追述,布鲁内列斯奇通过“不懈的努力和学习”,“重新发现了古迹的比例和尺寸……小心翼翼地沿袭古典的法则和样式以及正确的建筑比例”。下列各项中,对材料解读正确的是
①经典力学体系推动了建筑革命
②文艺复兴建筑受到古罗马文化影响
③罗马已取代佛罗伦萨成为文艺复兴中心
④布鲁内列斯奇的事迹彰显了人类的勤勉和力量
A.①③B.②④C.①②③D.②③④
2022-01-12更新 | 3209次组卷 | 18卷引用:吉林省长春市东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2023届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8 . 与普罗塔格拉同时代以及后来的许多哲人都把人的概念指向公民群体。亚里士多德不把奴隶看做人,而把人的内涵理解为理性、城邦与自由。超越上述理解的藩篱是从希腊城邦解体开始的。据此可知,以下对古希腊对人的认识解读合理的是
A.从理性和政治的角度重视人的价值B.忽视了道德的作用
C.第一次将人置于世界的中心位置D.夸大了个人作用
2020-08-20更新 | 685次组卷 | 21卷引用:吉林省松原市前郭县第五中学2021届高三上学期第四次月考历史试题
9 . 米开朗基罗早年进入佛罗伦萨统治者罗伦佐·美第奇开办的“自由美术学校”学习,来到罗马后,他创作了《哀悼基督》,又接受教皇的邀请,创作了《创世纪》和《最后的审判》。其中《创世纪》表现了人的勇敢、坚毅、智慧以及创造力和互助精神。对此解读正确的有
①美第奇家族积极资助文艺活动
②《哀悼基督》是为皮提宫雕刻的大理石雕像
③《最后的审判》是为教皇的私人礼拜堂雕刻的壁画
④《创世纪》以宗教形式表达了人文主义思想
A.③④B.①②③C.①②④D.①③④
2020-11-16更新 | 98次组卷 | 3卷引用:吉林省长春市榆树市第一高级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1月月考(期末备考卷B)历史试题
10 . 如表是17-19世纪中国部分文献对“夷”内涵的解读。据此可知
A.清朝政治统治面临危机B.中体西用思想成为主流
C.传统夷夏观念受到冲击D.近代国家意识开始萌芽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