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文化史(旧)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83 道试题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8世纪50年代至19世纪30年代期间,英国的人口只占全世界人口的2%,却具有相当于全世界40%~60%的现代工业能力。英国纺纱业的机械化,比单个生产力提高了300400倍。伦敦是世界贸易中心、金融中心、政治中心和新闻中心。可以这样说,造船技术、蒸汽机和动力织机不断改变世界均势,蒸汽机和动力织机把英国推到19世纪世界领导国的地位。

——《英国百年经济奇迹》

材料二   马嘎尔尼使团带来了大批科学仪器作为礼物,希望以此引起清朝的重视。但清政府却将这些先进的科技成就一概视为“奇巧淫技”,并认为“天朝德威远被,万国来王,种种贵重之物,梯航毕集,无所不有,从不贵奇巧,并无更需尔国制办物件。而且,清朝政府对于英国人将各类专家的名字放在使团官员前面而感到大惑不解:“此项人等,既称官员,何以名列在天文、医生之后?”

——《鸦片战争前的中国和英国》

材料三   在《盛世危言·后编·自序》中,郑观应明确指出,“商战重于兵战”,兵战固不可忽视,但是“末”,商战才是真正重要的,是“本”。要进行商战,必须有大量丰富而价廉物美的商品进入市场与外国资本主义竞争,而这需要有强大的工业做后盾。

——《历史研究》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在19世纪中期英国成为“世界领导国”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评析中国人对西方工业文明态度的变化。
2022-03-15更新 | 74次组卷 | 1卷引用:云南省玉溪第三中学2022届高三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上图所示为中国与西方的"科学技术水平累加增长曲线",学界形容这一时期的中国具有"超稳定结构"并处于"高水平停滞"时期,并据此得出了一个结论;无论是对于中国还是西方来说,科学技术结构和社会结构之间都存在着适应性。也就是说,制度大于技术,中国的经济和科技的落后首先体现在政治体制和社会制度的不思进取上。

——据金观涛、刘青峰《兴盛与危机∶论中国社会的超稳定结构》整理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析作者的观点(任意一点或整体)。(要求∶准确概括作者观点,评析须态度鲜明、逻辑清晰、史论结合。)
2022-01-08更新 | 375次组卷 | 8卷引用:河北省保定市2022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3 . 维新派效法西方,将“人”视为改造社会的关键,通过教育提高国民素质。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维新派的教育思想

思想出处
小学是学生身体成长的关键时期,应少做课多游戏,“以养身健乐为主”。中学生身体稚弱,除养体外可重点学习礼乐,“礼以固其肌肤之会,筋骸之节……乐以涵养其性情,调和其气血,节文其身体,发越其神思。”大学“亦重体操,以行血气而强筋骸”康有为《大同书》
尚武精神是“急务”,认为“体操而外,凡击剑、驰马、蹴鞠、角抵、习射击枪、游泳竞渡诸戏”的参与者,应该受到格外的鼓励和嘉奖,从而强种强国《梁启超文存》
“盖生民之大要三,而强弱存亡莫不视此:一日血气体力之强,二日聪明智虑之强,三日德行仁义之强。”“是以今日要政统于三端:一曰鼓民力,二曰开民智,三曰新民德”严复《原强》

提取材料信息,围绕“维新派的教育思想”,自拟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评析。(要求:论题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条理清晰。)
2022-01-17更新 | 238次组卷 | 4卷引用:山东省潍坊市2022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4 . 疫情的爆发往往引起人们更多地关注社会问题。阅读以下材料:

材料一   浩劫当前,这城里的法纪和圣规几乎全都荡然无存了;因为神父和执法的官员,也不能例外,都死的死了,病的病了,要不就是连一个手下人也没有,无从执行他们的职务了;因此,简直每个人都可以为所欲为。在这种情况下,享乐主义和个人主义开始抬头。

——薄伽丘《十日谈》

薄伽丘笔下的人物崇尚与大多数前辈不同的品质。他们不再热衷于虔诚、军事技艺,而认为智慧和灵活对成功来说是必要的。……报酬和胜利属于那些活跃的或者自助的人。

——美国历史学者罗伯特·戈特弗里德《黑死病:中世纪欧洲的自然和人类灾难》

材料二   2020年3月,白宫表示考虑以联邦政府名义下达对纽约州等三个疫情严重州的强制隔离,遭到纽约州州长科莫的强烈反对,认为这是“联邦政府向这些州宣战”。因为根据联邦分权原则,对重点疫区是否采取强制隔离属于各州行使的权力,联邦政府无权用强制性手段干预州政。除非各州愿意让渡一部分治权,联邦政府无权统一部署旨在切断病毒传播链的强制性措施。

——魏南枝《美国抗疫不力的政治制度症结》《光明日报》2020年06月14日 08版


完成下列要求:
(1)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分别简述两部著作的史料价值。运用这两则史料研究文艺复兴运动,应该遵循怎样的原则?并概括黑死病对欧洲思想领域的影响。
(2)材料二认为美国抗疫不力与什么政治制度有关?结合所学知识,对该制度进行简要评析。
5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示意图与地图书院是自唐代兴起的一种民间教育文化机构,集研究、教育、传播等功能于一体。著名的书院有朱熹曾讲学的白鹿洞书院,“二程”曾讲学的嵩阳书院等。



注:图中为书院所在位置


(1)阅读图文材料一,概述唐、宋、清三朝书院分布的变化及原因。

材料二


赫里福德《世界地图》被称为“历史”。其顶端是圣经中耶稣复活和审判的整个场景。世界被分为欧洲(地图左下方)亚洲(上方)非洲(右下方)三个部分。以东为上位,中央是耶路撒冷,耶稣受难的画面被绘在城市上方,圣城用圆形的城墙表示,很像一个巨大的神学齿轮。越往地图上方看,聚落分布得越稀疏,长相奇特的怪物和人像也开始渐渐出现。地图底部的一座岛屿矗立着两根圆柱——赫拉克勒斯之柱,标志着古代已知世界的最西端。

瓦尔德泽米勒自称《世界地图》为“宇宙学”——一种描述地与天的科学,他宣示受惠于托勒密(公元2世纪倡导地心说的希腊学者)的理论性、学术性地图和投影法,以及15世纪航海家制作的地图。地图以北为上,因为航海上采取了以北方为主要方向的罗盘方向。地图有清晰的海岸线和陆块、经纬线,顶端供奉的是托勒密和亚美利哥(首次确认美洲是新大陆的航海家)。地图右下角的图例上说“尽管许多古人热衷于测量世界的周长,但他们仍然对很多事情知之甚少;例如,以发现者的名字命名的亚美利加,曾经不为西方所知,现在已经知道是世界的第四部分”。

——摘编自(英)杰里·布罗顿《十二幅地图中的世界史》


(2)阅读材料二并结合所学,评析上述两幅世界地图。
2021-01-22更新 | 324次组卷 | 3卷引用:北京市东城区2021届高三上学期期末统一检测历史试题
6 . 明国时期影响比较大的中西医之争发生过四次:1920年余云蚰与杜亚泉的争论;1929年废止医案的争论;1934年发生在《大公报》《独立评论》上的“所谓国医的问题”的争论;1941年国民政府参政会上的傅斯年、孔庚争论。下表为部分名人在论战中发表的主要观点。
任务论战中发表的观点
余云岫
(1929年)
“旧医一日不除、民众思想一日不变,新医事业一日不向上,卫生行政一日不能选展。为民族进化计,为民生改善计,不可不取断然手段。此乃国家大计,非区区主奴之见也。”
傅斯年
(1934年)
“只有中医、西医之争,真把中国人的劣根性暴露得无所不至!以开了四十年学校的结果,中医还成问题!受了新式教育的人,还在那里听中医的五行、六气等等胡说!……到今天还在那里争着中医、西医,岂不使全世界人觉得中国人另是人类之一种!办了四十年学校不能脱离这个中世纪的阶段,岂不使人觉得教育的前途仍是枉然!”
孔庚等中医药界人士
(1941年)
“一曰民族主义,西医主张废置中医中药,尽改西医西药,使我全民民族之生命,操于西医西药之手,此亡族主义也。二曰民权主义,西医以极少数之意见,乃处心积虑,利用时机,欲以压迫数百万之中医界,不顾民权,莫此为甚。三曰民生主义,吾国业国医国药者数百万人,西医竟欲尽以西医西药养其席,招致外宾,为座上客,挥使同胞无啖饭地,民生主义之谓何!”

——据邓文初《“失语”的中医-——民国时期中西医论争的话语分析》


评析材料中的观点(任意一点或整体),得出结论。(要求:结论不能重复材料中观点,持论有据,论证充分,表述清晰)
2021-02-01更新 | 203次组卷 | 5卷引用:山东省菏泽市2021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A卷)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下表是杨振宁先生的一次著名演讲,杨振宁指出决定科技发展需要的条件:人才、训练、决心、财力。



选取表格中关于中国或西方科技发展的任意一时段或整体,围绕“人才、训练、决心、财力”评析材料中的观点,得出结论。(要求:结论不能重复材料中观点,持论有据,论证充分,表述清晰。)
8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以作者给的“实例”为例,从右表中提出一个论点,运用所学知识加以评析,并得出结论。(要求:结论具有抽象概括性,不能完全重复“实例”中具体观点,持论有据,论证充分,表述清晰,卷面整洁。)
2020-03-04更新 | 95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毫州市2020届高三上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历史试题
9 .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文明之所以进,其原因不一端,而思想自由,其总因也。欧洲之所以有今日,皆由十四五世纪时,古学复兴,脱教会之樊篱,一洗思想界之奴性,其进步乃沛乎莫能御……我中国学界之光明,人物之伟大,莫盛于战国,盖思想自由之明效也……呜呼,居今日诸学日新、思潮横溢之时代,而犹以保教为尊孔子,斯亦不可以已乎!

——梁启超:《保教非所以尊孔论》(1902年)


运用唯物史观的基本原理,并结合时代背景,评析梁启超的观点。(要求:观点明确,逻辑清晰,史论结合)
2021-02-05更新 | 198次组卷 | 4卷引用:山东省青岛市黄岛区2021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近代的中国,可以说几乎是西方化的世界。其生活,无论精神方面、社会方面和物质方面,都充满了西方化。对于这种状态,很多人有了争论,人们不可避免的面临这样的问题:东方化究竟能否存在?

其一,有人认为东方化和西方化不并立也不可通,应该绝其根株,需彻底的改革;其二,有人认为东方化受西方化压迫不足虑,需翻身;其三,有人认为东方化与西方化是可调和通融的。

——摘编自梁漱溟《东西文化及其哲学》


结合中国近代史的相关知识,评析材料中的观点(任意一点或整体),得出结论。(要求:结论不能原文重复材料中的观点,持论有据,论述充分,表述清晰。)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