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文化史(旧)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607 道试题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1 . 宗教、哲学、科学,都是人类审视世界的基本方式。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公元前399 年,古希腊雅典有三位罗织罪状的检察官:墨勒托斯,一位拙劣的悲剧合唱歌曲的作者;安尼托斯,一位制革的匠人;一位演说家,一起指控当时著名的学者、哲学家苏格拉底有罪。不知道这三位检察官用了些什么证据,竟然说服了雅典的公民,让他们认为城邦应该判苏格拉底死罪。这样,苏格拉底就被宣判为有罪并被定为死刑。但是没有随即行刑,推迟了一个月才执行。在这段时间里,苏格拉底有充裕的时间与机会出走、逃避。他的朋友克里同曾多次劝说他远走高飞,但他不为所动。因为苏格拉底自认是一名雅典公民,就要遵守雅典所制定的法律,甘愿受死,以身殉道。

——摘编自[美]斯东《苏格拉底的审判》

材料二   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者和艺术家发现可以用多种方法,把古典思想和哲学同基督教信念、对人的信任和对上帝的信任结合起来,或者至少互相容纳起来。彼得·盖伊在《启蒙运动》一书中认为:“在文艺复兴时期的文人中间,完全世俗的、清醒的世界观,相对来说是很少见的……神圣的东西仍是文艺复兴时期雕塑家、建筑师和画家的中心主题。”

——摘编自阿伦·布洛克《西方人文主义传统》

材料三   启蒙运动时期体现出一个显著的特征:人们热切地从各个层面来审视宗教信仰。虽然基督教在很多方面受到抨击,但抨击者本身却潜心研究宗教信仰和神学一直在探讨的问题……人们考察宗教信仰的基础,运用启蒙运动的基本方法和观念来求得答案。宗教批判者和宗教学者充分运用理性、比较分析和历史研究的方法……18世纪下半叶,法国启蒙运动开启了使法国社会世俗化和基督教化的运动,但他们对待宗教的态度只是启蒙人士所持的多种宗教中的一种。启蒙运动的一个特点是强烈地要求实行宗教宽容。

——摘编自[美]彼得·赖尔等《启蒙运动百科全书》


(1)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雅典陪审法庭判处苏格拉底死刑的罪名,并归纳苏格拉底甘愿受死的价值取向。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者、艺术家是怎样对待宗教问题的。
(3)根据材料三,指出18世纪的启蒙学者的宗教态度。19世纪中期,科学革命持续发展,达尔文的巨著最终宣告了“造物主的落寞”,请结合具体史实予以说明。
2022-05-26更新 | 132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宁波市鄞州中学2022届高三下学期高考考前测试历史试题
2 . 毛泽东在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提出了“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双百”方针的提出,推动了新中国文化事业的繁荣,成为建设新中国文化事业的正确方针。这一年,国家做出的决策或实践还有
①毛泽东发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重要讲话②提出“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方针,开创了人民民主的全新阶段③本着“重点发展,迎头赶上”的方针,掀起了向科学进军的热潮④浙江昆剧院改编并演出《十五贯》,深受广大观众的欢迎
A.①②③④B.①②C.②③D.③④
2022-05-26更新 | 68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宁波市鄞州中学2022届高三下学期高考考前测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3 . 清代学者刘献廷评价某学者: “(其)学无所不窥,于《六经》皆有说明。洞庭之南,天地元气,圣贤学脉,仅此一线。”据此推断,刘献廷称赞的是
A.王夫之B.董仲舒C.顾炎武D.黄宗羲
2022-05-26更新 | 127次组卷 | 2卷引用:浙江省宁波市鄞州中学2022届高三下学期高考考前测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4 . “故古圣王制为葬埋之法,曰:棺三寸,足以朽体;衣衾三领,足以覆恶。以及其葬也,下毋及泉,上毋通臭,垄若参耕之亩,则止矣……此圣王之法也。”据材料判断,该思想家最有可能是
A.荀子B.韩非C.墨子D.老子
2022-05-26更新 | 187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宁波市鄞州中学2022届高三下学期高考考前测试历史试题
5 . 画家董希文在第三次深入藏区写生和创作后,于1963年创作了《千年土地翻了身》。下图所示,此画的中心为藏族女性扶犁劳作,远处一位解放军战士和藏民们正在犁地,两头牦牛奋蹄前行,远处地平线上,红色拖拉机正在播种。据此可知,当时
A.绘画艺术的主流风格为现实主义B.人民当家作主利于民族地区发展
C.农业基本实现了机械化和产业化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调动积极性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6 . 下列表述与如图所示人物相吻合的是
A.他是法国浪漫主义文学的代表人物
B.他参加了希腊民族解放运动,并成为领导人之一
C.他最辉煌的作品是长诗《哈罗德游记》
D.他的作品反映了复辟后法国封建王朝统治下的黑暗
2022-05-24更新 | 59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宁波市鄞州中学2022届高三下学期高考考前测试历史试题
7 . 2019年12月5日,《中共党史研究》刊文纪念陈独秀诞辰一百四十周年,文中写道: “纵观陈独秀一生,经历十分复杂,既有早年的辉煌,也有晚年的凄凉。他是那个时代站在中华民族和世界进步潮流前列的人物,对推动中国历史前进做出过重要贡献。”对此评论,以下可以作为科学论据的是
A.陈独秀强调马克思主义的实践精神、关注它如何指导中国革命等问题
B.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新青年》,拉开了新文化运动的序幕
C.陈独秀发表《文学革命论》一文,提出文学改良的八项主张
D.1920年,陈独秀在上海组织了“马克思主义学说研究会”,宣传马克思主义
2022-05-24更新 | 113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宁波市鄞州中学2022届高三下学期高考考前测试历史试题
8 . 有学者认为,疆域、正统性与德性构成了“大一统”的三个基本要素。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宋朝在疆域占领和控制能力相对比较差,军事实力相对比较弱,所以只能依赖文化和教化的力量,靠弘扬道统把“大一统”的“德性”因素发扬到极致,来弥补疆域控制能力的不足。无法拥有足够的疆域是宋明士大夫共同拥有的集体历史记忆,他们通过弘扬儒家道统弥补疆域缺失带来的心理阴影。宋代以后儒学有了更多的拓展空间,儒学理念真正从上层下渗到了基层社会,成为普通民众遵循的信条。

材料二   明代北面的一大片土地都被蒙古残部所占据,东北是女真实际控制的地区,所以明代的疆域大体上是和蒙古人与女真的统治地区平分秋色的。明史专家顾诚先生曾提出明朝和北方的瓦剌、东北的满人构成了对峙的关系,基本上是以防御的态势来构架整个疆域格局。边疆地区依靠军事体制布防,沿长城一线基本上由卫所和都指挥使控制。而明朝在疆域控制上无法实现真正的大一统。

材料三   清朝皇帝同时拥有两种“正统性”,一方面继承内地的汉人文化传统,通过弘扬儒家道统礼仪的方式进行统治;同时皇帝又尊崇藏传佛教,在蒙古和西藏等藩部地区实施其宗教化的治理策略。清朝实现了“大一统”三要素的整合,即拥有广阔的疆域,对前朝正统性的合理继承并加以变通,创造性的建立起了“二元正统性”,以及对德性民心的占有和收束。

——以上材料摘编自杨念群《“大一统”的命运:从“康乾盛世”到“晚清变革”》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简述理学创立和发展的过程,并概括“德性”因素影响下形成、并成为“信条”的社会氛围。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从军事和生产方式的角度,指出明朝与北方少数民族对峙中北部疆界的分界依据,并概括明朝北方防御构架的表现。
(3)根据材料三和所学,请选择阐述:①列举康熙帝弘扬儒家的史实,以佐证对内地“德性民心的占有和收束”,并依据“广阔的疆域”提示,用一句话概括清朝在我国国家疆域形成过程中的地位。②写出清朝主管“藩部地区”事务的中央机构名称,并概述康熙帝时期对这一地区宗教化治理的措施。
2022-05-23更新 | 121次组卷 | 2卷引用:浙江省精诚联盟2022届高三5月适应性联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9 . 学者余英时曾评论道:“视宇宙为上帝之有计划的建构,其运行亦依循一定的目的……万物在此宇宙秩序中皆各有一定的位置,人亦不容例外。……完全合乎自然的生活便是德性的生活。”他评论的是
A.智者学派B.斯多亚学派C.亚里士多德D.苏格拉底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10 . 如图是一部传记作品的目录(部分),据此判断该作品是
A.《李鸿章传》B.《康有为传》
C.《盗火者:严复传》D.《张謇传:状元大实业家》
2022-05-20更新 | 114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衢州、丽水、湖州三地市2022届高三二模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