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文化史(旧)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607 道试题
1 . 某位启蒙思想家说:“我们每个人都将其自身及其全部的力量共同置于公意的最高指导之下,并且我们在共同体中接纳每一个成员作为全体之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只有人民拥有作为国家最高权力的立法权。立法权是国家的心脏,它归属人民此处体现的启蒙思想有
①人民主权②三权分立③社会契约④开明专制
A.①②B.①③C.①②③D.①②④
2022-05-06更新 | 108次组卷 | 1卷引用:2022届新高考模拟历史演练卷 (浙江卷)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2 . 古希腊古典初期的毕达哥拉斯学派认为美来自数的和谐,古典盛期的苏格拉底却认为有用的粪筐比无用的金盾要更美。美学观念的变化反映了古希腊
A.人文精神的觉醒B.平民权利逐步增加
C.自然科学的衰落D.出现学术争鸣盛况
2022-05-06更新 | 82次组卷 | 1卷引用:2022届新高考模拟历史演练卷 (浙江卷)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3 . 中国古代某思想家认为,天子来自“一同天下之义”,天下之乱是起于人们思想不同,“一人一义,十人十义,百人百义”,于是“天下之乱也,至如禽兽然”。因此,他要求“选择天下贤良圣智辩慧之人,立以为天子”。该思想家还主张
A.“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B.“兼相爱、交相利”
C.天道与自然无为D.“不期修古,不法常可”
4 . 鸦片战争“揭开了近代中国反抗外来侵略的历史新篇章”。这个“新篇章”最早表现在
A.林则徐在广东率军英勇抗击英军侵略B.刘永福在台湾率领清军抗击日军进攻
C.广州三元里人民自发组织打击英军侵扰D.魏源的《海国图志》介绍外国历史地理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5 . 沈括曾这样评价活字印刷:“若止印三二本,未为简易;若印数十百千本,则极为神速。”下列哪本木活字印刷的书籍充分证明了这一点
A.唐代《金刚经》B.元代《旌德县志》
C.宋代《武经总要》D.清代《古今图书集成》
6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西汉时期,汉武帝先后三次发动了征讨匈奴的战争。公元前121年,汉军在河西之战大获全胜,将匈奴赶出了河西走廊,汉武帝遂将长城向西延伸……在汉长城的护卫下,敦煌以及河西全境免于匈奴和羌人的侵扰。沿着疏勒河一路向西的汉长城既是汉朝经营和开拓西域的前哨,也是古代丝绸之路的保障线。

——摘编自秦川、安秋《汉长城:丝绸之路的钢铁臂膀》

材料二   关于长城的功能分析,或许会令我们重新理解中国以及世界主要国家的一些重大军事举措、工程和战略。在这一视角内,1950-1960年代中国的“两弹一星”,其功能就一定不再局限于武器装备制造或科技发展进步,它更有关中国国家的战略安全,有关中国的国际地位和实在发言权,它令中国主张的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变得真实可信,为1978年之后的中国全面改革开放提供了最重要的战略安全保障。

——摘编自《邓小平文选》


(1)根据材料一,概括汉武帝巩固边疆的举措。结合所学写出汉长城最西延伸至何处。
(2)阅读材料二,概括“两弹一星”的战略安全意义。结合所学,指出关于科技在当代生产力和社会经济发展中重大作用的著名论断。
2022-05-05更新 | 90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湖州市德清县2022届高三选考模拟历史试卷
7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检查官有安尼图斯,一个民主派的政治家;美立都,一个“年青而不著名”的悲剧诗人;还有李康,一个默默无闻的修词家。他们坚持说苏格拉底所犯的罪是不敬国家所奉的神并宣传其他的新神,而且还以此教导青年、败坏青年。那些起诉者在法官们还是小孩子的时候起,就到处宣扬着“有一个苏格拉底,他是个有智慧的人,他思考着天上并探究到地下的事,而且把坏的东西说成是好的。”而苏格拉底却说:“人们啊!惟有像苏格拉底那样知道自己的智慧实际上是毫无价值的人,才是最有智慧的人。”……最终他被判死刑,并于公元前399年就刑,年约七十岁。

——摘编自[英]伯特兰·罗素《西方哲学史》

材料二 在法国为行将到来的革命启发过人们头脑的伟大人物,本身都是非常革命的。他们不承认任何外界的权威,不管这种权威是什么样的。宗教、自然观、社会、国家制度,一切都受到了最无情的批判。现在我们知道,这个理性的王国不过是资产阶级的理想化的王国;永恒的正义在资产阶级的的司法中得到实现;平等归结为法律面前的资产阶级的平等;被宣布为最主要的人权之一的是资产阶级的所有权。18世纪伟大的思想家们,也同他们的一切先驱者一样,没有能够超出他们自己的时代使他们受到的限制。

——摘编自[德]恩格斯《反杜林论》,《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九卷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概括苏格拉底“智慧”的表现。从政治、文化两方面指出苏格拉底时代雅典社会的缺陷。
(2)阅读材料二,结合所学,概括这些思想家批判封建专制的主要思想武器。仔细阅读材料二,分析这些思想的局限性。
2022-04-26更新 | 81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稽阳联谊学校2022届高三4月期中联考历史试题
8 . 有学者指出:中国文化史上有几个朝代是一向相提并论的:文学就说“唐宋”,绘画就说“宋元”,学术思想就是“汉宋”——都得数到宋代。以下关于宋代文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北宋四大书法家以行书名世       ②词发展至宋代开始走向辉煌
③建立庞大而严密的理学体系       ④创制木活字印制《旌德县志》
A.①②B.①②③C.①③④D.①②③④
2022-04-25更新 | 116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稽阳联谊学校2022届高三4月期中联考历史试题
9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一匡天下。

——孔子《论语·宪问》

天下“定于一”

——孟子《孟子·梁惠王上》

四海之内若一家。

——荀子《荀子·王制》

材料二

1645年,五世达赖喇嘛发布了重建布达拉宫的差役令,……红宫最大的宫殿就是五世达赖喇嘛灵塔享堂——司西平措殿,殿四周绘满了绚丽多彩的壁画,描绘西藏历史上卓越政治家五世达赖喇嘛的终生事迹,其中在北京朝觐清顺治皇帝的宏大场面被画在突出的地位。这是一幅系列壁画,有其“起程”“征途”“进京”“觐见”“赐宴”“游乐”“观剧”“说法”等各项活动和顺治皇帝派大臣霞古达热康迎至青海,赏赐乘坐金顶黄桥入都等欢迎场面。壁画藏文题记中这样描述道:五世达赖喇嘛“远离圣驾之前,下马徒步”,“皇上于十步远外下舆,执手问候”,绘声绘色地记录了这次极为重要的政治事件。

——摘编自郭卫平《从布达拉宫看西藏地方与祖国的关系》

材料三 割台消息传至,台人“奔走相告,聚哭于市,夜以继日,哭声达于四野”,声称“誓不从倭”。五月底,日军自基隆东北登陆,台湾义勇屡歼日军。十月二十一日,日军入台南。“不及万人的义勇军及黑旗军对抗数万人,明知势不相侔,仍能喋血奋战四月有余。日军初以唾手可得台湾,及遭到勇猛抵抗,伤亡惨重,乃肆行屠杀,抢掠奸淫,所至人亡家破。台湾虽然沦陷,台人仍然不屈,在日本统治的半世纪中,台人的反日运动,始终未曾停止。”

——郭廷以《近代中国史纲》

1979年,邓小平在元旦讲话中申明了收复台湾的重要性。几天后,他对参议员萨姆·努恩率领的美国参议院代表团说,中国不排除使用武力收复台湾,否则就等于捆住自己的手脚,使和平解决台湾问题变得不可能。……1980年,邓小平在说明未来十年的主要目标时,再次将统一台湾作为目标之一。在与美国进行关系正常化谈判时,邓预期台湾将在几年内回归大陆。……历史上的先例也为邓小平提供了实现这一目标的希望。

——傅高义《邓小平时代》


(1)依据材料一,概括他们思想的共同之处,指出这一“共同之处”在董仲舒思想中的体现。
(2)用一句话说明布达拉宫在世界建筑史上的地位。依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达赖与顺治帝的关系,并以布达拉宫所藏文物说明西藏历来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3)阅读材料三,结合所学,选择作答:①结合材料和所学,写出反割台斗争中的义军首领。从维护国家主权的角度,分析台湾人民坚持斗争的意义。②写出大陆首次提出和平解决台湾问题的纲领性文件及其内容。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概括指出“邓预期台湾将在几年内回归大陆”的有利因素。
2022-04-24更新 | 85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稽阳联谊学校2022届高三4月期中联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0 . 某种艺术风格具有以下特征:反对刻板的理性描绘,强调鲜活的、具有特征的描绘和情感的传达;反对艺术典型化,注重所描绘形象的性格特征和精神状态;强调利用戏剧化的情节、强烈的色彩感,使画家的感情在作品中得到充分的传达。下列作品符合这种艺术风格的是(       
A.B.C.D.
首页4 5 6 7 8 9 10 11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