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文化史(旧)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1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 . 皮锡瑞在《师伏堂未刊日记(1897-1898)》中写道:“中国重君权,尊国制。猝言变革,人(必)骇怪,故必先言孔子改制,以为大圣人此微言大义,然后能持其说。”该想法
A.导致了尊孔复古的逆流B.着眼于维护君主专制统治
C.有利于维新思想的传播D.动摇了封建思想统治地位
2021-11-28更新 | 254次组卷 | 18卷引用:如皋市搬经中学2017届高三历史人教版 必修三5--8单元练习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宋元之际的理学家许衡曾于途中饥渴难当,遇一棵结满果实的梨树,同伴争相摘食,许衡不为所动。有人劝他取食,他却答曰:“非吾之所有,取之不义。”同伴进而劝解道:四周房倒屋塌,梨主已不复存在。许衡则说:“梨虽无主,难道我自己的心也没有主吗?”这反映了
A.理学制约了人的追求B.理学家追求孔颜之乐
C.心学激励人积极上进D.不容动摇的道德信念
2021-08-24更新 | 542次组卷 | 22卷引用:江苏省泰州市泰州栋梁学校高中历史必修3第一单元检测题
3 . 从“中体西用”到“托古改制”,从“三民主义”到“民主科学”,近代西学地位不断提高、中学地位逐渐下降。造成这种状况的主要原因是
A.中国社会的变化和逐步转型B.知识分子的思想渐趋激进
C.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化程度加深D.列强的侵略和西学的涌入
2020-08-20更新 | 295次组卷 | 36卷引用:如皋市搬经中学2017届高三历史人教版 必修三5--8单元练习
4 . “要寻求一种结合的形式,使它能够以全部共同的力量来防御和保护每个结合者的人身和财富。”从材料可以看出启蒙思想家思考的问题与文艺复兴、宗教改革时期相比,突出体现在
A.倡导思想自由B.批判神权统治
C.鼓吹人性解放D.构建新的政治体制
2020-03-25更新 | 195次组卷 | 33卷引用:江苏省如皋市搬经中学2017届高三历史人教版 必修三1--4单元练习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孙中山在遗嘱中说“积四十年之经验,深知欲达到此目的,必须唤起民众及联合世界上平等待我之民族,共同奋斗”。这段话所反映的思想是(       
A.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B.“民族”、“民权”、“民生”三大主义
C.联俄、联共、扶助农工D.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须努力
2019-12-09更新 | 186次组卷 | 48卷引用:江苏省高淳高级中学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四第四单元 亚洲觉醒的先驱 练习
单选题-单题 | 容易(0.94) |
名校
6 . 下列四张纪念邮票均以党代会为主题,其关键词表述最恰当的一组是
A.经济建设----国企改革---市场经济---基层民主
B.建设社会主义---中国特色----初级阶段---科学发展
C.主要矛盾---改革开放---计划经济---一国两制
D.主要矛盾---走自己的路----市场经济---邓小平理论
2019-12-04更新 | 365次组卷 | 35卷引用:江苏省如皋市搬经中学2016届高三历史考前保温训练
7 . 张岱年、方克立主编的《中国文化概论》写道:“明清时期的早期启蒙思想家们先天不足,具有一种时代性的缺陷,黄宗羲、唐甄们提不出新的社会方案,而只能用扩大相权、限制君权、提倡学校议政等办法来修补封建制度。”他们提不出新的社会方案的根源是
A.黄宗羲等代表地主阶级利益
B.中国传统文化的束缚和影响
C.资本主义萌芽十分微弱
D.明清时期君主专制空前强化
2019-11-10更新 | 609次组卷 | 49卷引用:江苏省泰州市泰州栋梁学校高中历史必修3第一单元检测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清代小说《红楼梦》不但文学造诣高,同时也留下许多当时观察社会生活的材料。书中写道:贾敬热衷追求神仙,却因误服丹砂丧命。死时,独子贾珍出了远门,家人只好作主,先请人将遗体移往尼姑庵安置。等贾珍回家后,再按服丧守孝之理办理后事。根据这段故事呈现的现象可以推断
A.追求神仙成为士人普遍风气
B.社会上儒释道文化兼容并存
C.尼姑社会地位已经高于道士
D.儒家礼教地位低于释道传统
2019-11-01更新 | 160次组卷 | 23卷引用:江苏省泰州市泰州栋梁学校高中历史必修3第一单元检测题
9 . 伏尔泰认为:“如果全部自然界,一切行星,都要服从永恒的定律,而有一个小动物,五尺来高,却可以不把这些定律放在眼中,完全任意地为所欲为,那就太怪了。”伏尔泰所说的“永恒规律”是指
A.伏尔泰提倡的自然权利说
B.牛顿的万有引力定律
C.达尔文的进化论
D.爱因斯坦的相对论
2019-07-09更新 | 154次组卷 | 18卷引用:江苏省如皋市搬经中学2017届高三历史人教版 必修三1--4单元练习
10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季康子问政于孔子曰:“如杀无道,以就有道,何好?”孔子对曰:“子为政,焉用杀?子欲善,而民善也。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

——《论语为政》

材料二   仲舒复对曰:“……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也。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指意不同,是以上亡以持一统;法制数变,下不知所守。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避之说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以矣。”对既毕,天子以仲舒为江都相。

——《汉书董仲舒传》

材料三   至论天下之理,则要妙精微,各有攸当;亘古亘今,不可移易,唯古之圣人为能尽之;而其所行所言,无不可为天下后世不易之大法。

——朱熹《行官便殿奏礼》

材料四   前三代,吾无论矣;后三代,汉、唐、宋是也。中间千余年而独无是非者,岂其人夫是非哉?咸以孔子之是非为是非,固未尝有是非耳。

——李贽《藏书》


请回答:
(1)根据材料1、2概括孔子与董仲舒的思想主张,指出两种主张的不同结局并分析原因。
(2)根据材料3、4分析朱熹与李贽的观点有何不同?说明什么问题?
(3)结合以上材料,谈一下你对儒家思想地位和作用的认识。
2019-06-25更新 | 93次组卷 | 16卷引用:江苏省泰州市泰州栋梁学校高中历史必修3第一单元检测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