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文化史(旧)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53 道试题
1 . 下表是明清之际三位思想家及其主张,据如表分析,他们都
思想家主要思想
黄宗羲(1610—1695年)认为“君者,天下之大害也”,主张“君臣平等”
顾炎武(1613—1682年)揭露历代帝王把天下作为私产的做法,主张“循天下之公”
王夫之(1619—1692年)提出“以天下之权,寄之天下之人”的主张
A.倡导“经世致用”B.批判封建君主专制
C.主张“工商皆本D.宣传西方民权思想
2021-03-06更新 | 473次组卷 | 17卷引用:四川省雅安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10月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在《新青年》的影响下,北大学生团体创办了《新潮》《国民》等新式刊物,大力提倡“文学革命”“伦理革命”,并积极普及国民常识。五四时期,类似的学生刊物不断涌现。这一现象
A.表明了思想启蒙运动不断高涨B.反映了民主科学精神深入人心
C.促使了封建道德观念迅速消亡D.说明了马克思主义已广泛传播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1896年,梁启超在代总理衙门起草的《筹议京师大学堂章程》中写道:“中国学人之大弊,治中学者则绝口不言西学,治西学者亦绝口不言中学……夫中学体也,西学用也,二者相需,缺一不可”,进而提出“中西并重,观其会通,无得偏废”的教育方针。这一认识
A.奠定了维新变法的思想基础B.逸出了中体西用观念的常轨
C.指明了救国救民的正确道路D.推动了洋务运动的繁荣发展
4 . 近代时期,李鸿章发出“孔子不会打洋枪,今不足贵也”的慨叹;康有为把孔子塑造成改革新偶像;陈独秀认为孔子所主张的封建道德礼教“于多数国民之幸福无与焉”。这些认识共同反映了
A.孔子权威已经丧失B.封建帝制失去士人支持
C.国民意识开始勃兴D.传统儒学难以应对时局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魏源在《海国图志.筹海篇》中批驳了“御敌于外洋”的主张,提出了“守外洋不如守海口,守海口不如守内河”的战法。这反映出魏源
A.摒弃天朝上国观念B.对中西差距有了初步认识
C.轻视近代海防建设D.海洋意识由开放转为封闭
2021-02-24更新 | 188次组卷 | 5卷引用:四川省雅安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10月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从宋末元初开始,下层文人和通俗文学在文坛上取得愈来愈重要的地位。到了明代,下层 文人不仅占据了小说、戏曲作者的大部分,而且越来越多地跻身传统诗文领域。造成这一历史趋势的重要因素是
A.上层文人腐化堕落B.传统四民社会瓦解
C.雅俗文学开始分流D.市民阶层力量壮大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下图是元代郑思肖的传世作品《墨兰图》,画面仅有几片兰叶、两朵兰花,构图简洁舒展,兰花饱满,兰叶互不交叉,用笔沉稳流畅,挺拔刚劲,婉转富有变化。这类国画作品的主要艺术特色是
A.追求写意和抒情B.以工笔为主要技法
C.讲究布局和构图D.摹写客观自然景物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历代史书中多有对日食等天象变化的连续记录。统治者残暴时,日食现象的记录就多;统 治者开明时,日食现象的记录便很少。据此可知,古代天文记录
A.体现了服务生产的实用性B.无法作为研究天象的原始史料
C.蕴含天人感应与保民思想D.重视经验总结而缺乏理论概括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顾炎武的学术笔记《日知录》注重考辩事物、制度的源流,引用材料多为第一手材料,并核对原文,注明出处。由此可知,顾炎武
A.主张文献和考古互证B.受到西方史学的影响
C.倡导学以致用的思想D.注重学术的实证研究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宋代的书院、道观与寺庙多选址在名胜、山水之间,借以怡神养性、清心正气。这一定程度 上反映了当时
A.儒释道思想的交流融汇B.私人讲学的日益兴盛
C.书院建筑风格的宗教化D.知识分子的避世心态
首页3 4 5 6 7 8 9 10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