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文化史(旧)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851 道试题
1 . 儒学对中国古代文化影响深远。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孔子的学说)最终流行了,并成为国家的正式教义。其中一个原因在于,他的观点从根本上说是保守的,他接受现状,这自然受到上层统治者的欢迎。另一个原因是,他强调道德原则,认为道德原则是恰当地行使权力的先决条件。最后,孔子为在他去世两个半世纪后,随着帝国政府的建立而成为必不可少的官吏们提供了一门官场哲学。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二   儒家文化能够在几千年间不曾中断地沿袭下来,与科举考试以其作为主要内容是密不可分的。隋唐时期的科举考试,把儒家经典作为考试主要内容,孔颖达《五经正义》的颁行,是儒学定于一尊的标志,而其具体内容又要依赖于学校教育和考试。明清的科举考试主要以理学为主要内容,这为有效地抵御佛、道,巩固儒学在封建文化中的主体地位起到了重要作用。以儒学为主要内容的科举考试促进了这些演变结果的传播。另外,参加科举考试的士子们在承担起儒家文化传承重任的同时,也是儒家文化的创造者。

——朱效梅、郑国民《科举考试与独尊儒术封建文化的互动关系》

材料三   任何国家的建筑都与其文化息息相关,而作为对中国影响最深远的儒家文化在建筑中也有着深深的印记。儒家思想的最高境界是仁,仁统领着义、礼、智、信。归纳出来,集体主义就是仁,凝聚力就是仁,大一统就是仁。这种思想反映在城镇选址中就是选择群山环抱的地方,反映在建筑物中就是四合院。此外,儒家思想中的天人合一,效法自然,也使得建筑与人之间的和谐关系得到充分体现。

——曾文捷《论儒家文化对中国建筑的影响》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指出孔子的学说成为“国家的正式教义”的标志,并分析其原因。
(2)根据所学知识,指出唐太宗和康熙帝是如何重视儒家文化和科举制的?
(3)结合上述材料和所学,有两点认识可供选择作答:①科举制度和儒家思想密切关联。请你简述科举制对儒学和儒生的影响。②请你以故宫为例,谈谈其建筑布局和风格中所蕴含的儒家思想。
2021-10-20更新 | 92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云峰联盟2022届高三10月联考历史试题
2 . 儒家思想是中国古代的正统思想,这一思想体系不断发展,在中国历史上有着重要影响。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理学家们为了建立儒家的形而上学,他们一方面借鉴佛教和道教在哲学本体论方面的成果,一方面在传统儒学中寻找能够用来构筑哲学形而上学的因素,传统儒学经由理学家们的改造,道德信条式的理论体系终于变成以哲学形而上学作基础的哲学理论体系。就此而言,它体现着宋明理学家们融合创造的哲学智慧。

——赵起霞《浅谈宋明理学在儒学发展中的地位》

材料二   程朱坚认一草一木皆有理……不仅如此,程朱以为须穷究事物内在之理。其说乃不免以物为外在,析心与理为二。阳明认为其结果是心必将丧失其方向与动力。阳明说,如其理外在于心,则亲没之后,吾心即无孝之理及孝亲之心。

船山(王夫之)视宇宙为一生生不息之历程。在这个历程里,气之阴与阳不断融合,如是,气与理俱日新不已。这种哲学适用于政府与历史上,导致了反传统而大胆的结论。理既只是存现于具体事物与制度之中,那么宋明新儒家所制定为历史与社会之典范之天理,就根本不存在了。

——陈荣捷《中国哲学文献选集》

材料三   大一统的封建帝国需要这样一种宗教;用统一的神权来神化君权,用祖先崇拜来巩固宗法等级制度,用天定的禁欲主义的清规戒律来束缚民众,用教主崇拜来管制思想……帝王选中儒家,经历上千年的时间,经历两次改造,儒家变为儒教,孔子抬高为被崇拜的偶像。

——任继愈《儒家与儒教》


(1)根据材料一:分析宋明理学相对于传统儒学的新特点?
(2)材料二中两派思想家(理学与心学)的观点有何不同?请以与其同时代的一位思想家的观点为材料二中“导致了反传统而大胆的结论”提供证明。
(3)根据材料三,结合史实说明从儒家思想到儒教的两次改造。
(4)结合儒家思想地位的变化,谈谈你对思想文化发展进程的认识
2021-10-17更新 | 104次组卷 | 2卷引用:甘肃省兰州市第二十八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阶段检测(一)历史试题
3 . 阅读以下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我们觉得无论是理论方面还是应用方面,科学都相对具有“官办”性质。...天文学家“只不过是皇帝的文职公仆而已。...文化更低、更下一层的技师和工匠也无疑同样具有这种官僚性质”。

----李约瑟《中国与西方的科学与社会》

自古以来,我国的农业就很发达,悠久的农业历史,使农学和农业技术知识得到了丰富的积累。专业....内容十分丰富。一些与手工业生产关系密切的学科,像力学、物理学等都不像与农业关系密切的一些学科那样发达,也不成体系。

----袁运开《中国古代科学技术发展历史概貌及其特征》

材料二     改革开放开启了科学的春天。...国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积极推进,科技创新再创佳绩。基础研究、前沿技术、高端装备、重大工程等领域取得一批重大成果,嫦娥四号探测器成功在月球背面着陆。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新技术与实体经济加快融合,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蓬勃发展,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深入推进。新动能持续快速成长,为稳增长保就业、推动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成为当代中国创新发展的新标志。

----201918日李克强在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上的讲话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推动中国古代科技进步的主要因素及中国古代科技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科技取得巨大进步的主要原因及当前科技发展的特点。
(3)综合以上材料简要谈谈你对当前中国科技发展的认识。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学习儒学文化是步入仕途的必要课程,所以绝大多数的中国古代科学家具有深厚的儒学文化知识基础和品格素养,从事科学研究的动机也直接受儒家价值观的影响。北宋时期的《梦溪笔谈》是中国科技史上的坐标,其作者沈括做官期间十分重视发展农业和兴修水利,主持了多项水利工程的修筑,一定程度上有利于解除水灾威胁。此外,中国古代医术本身就带有儒家倡导的仁爱思想的内涵,医者在行医过程中往往以仁的道德标准作为行医准则。如唐代孙思邀曾在《备急千金要方》中指出:“君亲有疾不能疗之者,非忠孝也。”宋代以后的科学家大多数将科学研究与经学联系在一起,结合经学中不断争论的义理形成了“数理”“地理”“医理”之类,他们认为这些“自然之理”是包含在儒家“大道”中的“小道”,所以,研究科学也是为了阐发儒家的道理。

——摘编自谷洪彦《论中国古代科技与儒学思想》

材料二   中国古代科技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不仅具有历史文献和文明遗产的价值,也是中华人民的精神家园,是中华民族生生息、团结奋进的不竭动力。我们要全面认识中国古代科技文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保持民族性,体现时代性。现在的我们,正在以积极的心态学习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在接受新文化、新技术的同时,更需要这样的科技精神为科技创新提供动力和源泉。这是我们的财富,我们要传承下去,移植到当今的时代中让它们重新焕发生命,焕发生机。

——摘编自张馨元《中国古代科技文化及其当代价值》


(1)根据材料一,概括中国古代科技受儒家价值观影响的主要表现,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古代科技的特点。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中国古代科技文化的当代价值的认识。
2021-10-16更新 | 74次组卷 | 1卷引用:陕西省铜川王益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5 .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至于神,我既不知道他们是否存在,也不知道他们像什么东西,有许多东西是我们认识不了的,问题是晦涩的,人生是短促的”。

——普罗泰格拉

材料二   “世俗权力是受上帝的委托来惩治奸邪,保护善良的。因此,我们应当让世俗政体在整个的基督教世界中执行它的职务,不要加以任何阻碍,无论什么人,不管他是教皇、主教、传教士,或是修士、修女,世俗权力都有权来管他。”

——马丁·路德在《致德意志贵族书》

材料三   (启蒙运动)在宗教方面,主要口号是“砸烂可耻的东西”,即消灭宗教的狂热和不容异说。……在政治方面,哲人们也有一个关键性的用语——“社会契约”,……“行政权的受托人不是人民的主人,而是人民的办事员;它(人民)能如心所愿地使他们掌权和把他们拉下台;对受托人来说,不存在契约的问题,只有服从。”……这些口号破坏了传统的制度和习俗。

——《全球通史》


(1)材料一表明普罗泰格拉对神持什么态度?分析其产生的经济和政治条件。
(2)材料二反映了马丁路德的什么观点?结合所学,说明马丁路德改革的其他主张。
(3)材料三描述的是近代西方哪一思想解放运动?“传统的制度”是指什么制度?
(4)纵观西方人文主义发展历程,谈谈你对人类思想文化发展的认识。
2021-10-14更新 | 232次组卷 | 1卷引用:甘肃省白银市靖远县第二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6 . 儒家思想是中国古代传统文化的主流。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华传统文化在春秋战国时期表现为“以民本思潮和专制主义为两翼的百家争鸣的私学文化”。

——摘编自冯天瑜《中华文化史》

材料二   秦朝的封建统治思想中,法家思想占着主导的地位。汉武帝统治时期,由于国内形势有了变化,又出现了新的矛盾和问题。当时的汉王朝为了长治久安,亟需建立一种适应于封建大一统政治的思想体系。于是汉武帝接受董仲舒的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置五经博士,设弟子员,并以董仲舒的新的儒家思想体系作为专制统治的理论根据,从此儒家学说定于一尊。

——摘编自赵吉惠《中国儒学史》

材料三   魏晋南北朝时,中国本土宗教道教在民间广为传播,外来宗教佛教在中国盛行,儒学自身也开始吸收佛教和道教的精神,有了新的发展。唐朝统治者奉行三教并行政策,奉老子为祖先,道教最受尊崇。面对佛教和道教的发展,儒学的正统地位也受到挑战。

——摘编自马克垚《世界文明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指出春秋战国时期私学文化中“民本思潮”的代表人物及主要思想。
(2)根据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从春秋战国至唐朝儒学地位的变化。
(3)结合儒学地位的变化,运用唯物史观,谈谈你对思想文化发展进程的认识。
7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1866年,出使英俄的公使曾纪泽在伦敦《亚洲季刊》上发表《中国先睡后醒论》。该文针对“欧洲人遽谓中国即一陵夷衰微终至败亡之国”,指出“愚以为中国不过似人酣睡,固非垂毙也”。曾纪泽谈到“中国先睡后醒”,但并未提到“睡狮”。

1899年,梁启超发表《自由书·动物谈》,提到:“吾昔游伦敦博物院,有人制之怪物焉,状若狮子,然偃卧无生动气。或语余曰:子无轻视此物,其内有机焉,一拨捩之,则张牙舞爪,以搏以噬,千人之力,未之敌也。余询其名,其人曰:英语谓之佛兰金仙,昔支那公使曾侯纪泽,译其名之睡狮,又谓之先睡后醒之巨物。……梁启超历历备闻其言,默然以思,愀然以悲,瞿然以兴,曰:呜呼!是可以为我四万万人告矣。”


20世纪初,“睡狮”、“醒狮”之说开始广为流行。1902年,蔡元培等组织明强学社,发表广告称:“今者欧美各国已由民族主义之熟达,而进于民族帝国主义。我国睡狮不觉,尚未进入民族主义之时代”。1903年,邹容在《革命军》中说:“天清地白,霹雳一声,惊数千年之睡狮而起舞,是在革命,是在独立。”1904年,《东方杂志》第一期封面图案,把雄狮的形象特征结合在了龙的形象上。

——据单正平《近代思想文化语境中的醒狮形象》等整理


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谈谈你对近代中国“睡狮猛醒”现象的理解。
8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科学技术发展的原因或社会功用的理解。(要求:设置观点,阐释理解,表述成文,论证有据,论述充分,逻辑清晰)
2022-01-09更新 | 47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郑州市中牟县第一高级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1月月考历史试题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史官非秦纪皆烧之,非博士官所职,天下敢有藏《诗》《书》、百家语者,悉诣守尉杂烧之。有敢偶语《诗》《书》者弃市,以古非今者族,吏见知不举者与同罪。令下三十日不烧,黥为城旦。所不去者,医药、卜筮、种树之书。若欲有学法令,以吏为师。

——司马迁《史记》卷6,秦始皇本纪第6

材料二   “周秦之敝,罔密文峻,而奸轨不胜。汉兴,扫除须苛,与民休息。至于孝文,加之以恭俭。孝景遵业,五六十载之间,至于移风易俗,黎民醇厚,周云成康,汉言文景,美矣!”

——班固《汉书》卷6,景帝第5

材料三   



(1)材料一中观点体现了哪个学派的主张?简述判断理由。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文景之治的表现主要有哪些?综观整个西汉,你怎么看待其“有为”和“无为”之间的转变?
(3)结合所学知识,从中央与地方关系的角度出发,提取三幅图片中的历史信息,并谈谈你从中获得了哪些认识。
2021-10-29更新 | 35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顶级名校2021-2022学年高一10月阶段性考试历史试题
10 . 教育思想决定了教育发展的方向。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无论何等学堂,均以忠孝为本,以中国经史之学为基,俾学生心术一归于纯正。而后以西学瀹(渗透)其智识,练其艺能,务期他日成材,各适实用,以仰副国家造就通才,慎防流弊之意。

——摘编自张之洞等《厘订学堂章程折》

我对于各家学说,依各国大学通例,循思想自由原则,兼容并包。无论何种学派,苟其言之成理,持之有故,尚未达自然淘汰之命运,即使彼此相反,也听他们自由发展。

——摘编自蔡元培《我在教育界的经验》

材料二   实施素质教育就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为重点,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

——摘编自《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


(1)根据材料一,分别概括张之洞、蔡元培的教育思想,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二者思想有何共同的积极影响。
(2)根据材料二,说明中国深化教育改革的原因。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中国教育发展的认识。
2021-12-29更新 | 42次组卷 | 1卷引用:内蒙古乌兰察布市北京宽高四子王实验学校2021-2022学年高二12月月考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