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文化史(旧)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04 道试题
1 . 张载曾庄严宣告“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顾炎武在明清易代之际发出“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呼吁。二者的相同点是
A.强调社会责任感B.提倡知行合一
C.构建新儒学体系D.重建伦理秩序
2020-11-04更新 | 396次组卷 | 73卷引用:2016-2017学年辽宁省大连市十一中高二上期期中历史试卷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2 . 理学因适应封建统治者的政治需要而备受推崇。其成为长期居于统治地位的官方哲学开始于
A.北宋初年B.北宋后期C.南宋后期D.南宋初年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董仲舒利用“天”的观念和“家国同构”理论,对忠、孝的合理性做出了新的解释,使儒家所提倡的忠、孝伦理上升为国家意识形态,同时也为汉代以后的中国社会提供了一种全民的伦理信仰。

——摘编自李佳哲《董仲舒的忠孝理论与汉代忠孝伦理制度》

材料二   朱子把儒家的伦理纲常提升为本体的“理”,又认为“理”普遍存在于一切事物之中。所

以对个体来说认真地体认外在事物之理,把外在的理内化为个人内在的道德自觉性才是修养的重要任务。陆九渊则强调道德修养在于对本心的涵养,而不在于向外考察。理学是中国古代最为精致,最为完备的理论体系,其影响至深至巨;理学强调通过道德自觉达到理想人格的建树,也强化了中华民族注重气节和德操,注重责任与历史使命的文化性格。

——摘编自《宋明理学的兴起及其内部两种思路的异同》

材料三“有为佛而货者,有为巫而货者,有为倡优而货者,有为奇技淫巧而货者,皆不切于民用,一概痛绝之,亦庶乎救弊之一端也。此古圣王崇本抑末之道。世儒不察,以工商为末,妄议抑之。

——摘编自【明】黄宗羲《明夷待访录》


(1)根据材料一指出董仲舒为后世提供的“伦理信仰"的主要内容,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汉武帝为提升儒学地位而采取的主要措施。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宋明理学家加强道德修养的两种途径,并指出理学“影响至深至巨”的表现。
(3)有学者指出,明末儒学呈现了“继往开来”的特点。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以黄宗羲的思想主张说明这一特点的表现.并说明其影响。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瞿秋白在《新社会》旬刊中曾指出:“劳工神圣,理想的天国,不在于知识阶级的笔下,而在于劳工阶级实际生活上的精进”,确信共产主义必在“人间”实行起来。邓中夏也积极进行革命活动和马克思主义宣传,最早在长辛店铁路工人中开展宣传组织工作,他还在少年中国学会同国家主义派进行斗争。据此可知,早期共产主义者
A.注重把马克思主义与工人运动紧密结合
B.认为只有工人阶级才能接受马克思主义
C.开始以马克思主义为中国革命的指导思想
D.经历由学术思想向社会改造指导思想转变的过程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陈独秀在《吾人最后之觉悟》中说:“一般的商民,都认为政治不是自己份内的事;国家大政,自有政客党派操心,所以持中立态度,隔岸观火,不知国家是人民的公产,人类是政治动物。”陈独秀的上述思想反映了当时
A.否定传统文化价值的诉求B.救亡图存的时代主题
C.抨击纲常礼教的现实要求D.全盘西化的文化思潮
6 . 1842年.魏源建议在得风气之先的福建、广东二省增试水师一科.有能制造西洋战舰、火轮舟、飞炮、火箭、水雷等奇器的人,给子科甲出身;有能驾驶飓涛、熟悉风云沙线、会使用洋枪洋炮的人,给予行伍出身。魏源的这些主张旨在
A.号召国人全面学习西方B.发动群众进行反侵略斗争
C.维护国家和民族的权益D.摧毁满清政府的反动统治
7 . 伽利略说:“一个运动的物体假如有了某种速度以后,只要没有增加或减少速度的外部原因,便会始终保持这种速度。”而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为:每个物体都保持其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的状态,除非有外力作用于并迫使它改变那种状态。据此可推知
A.牛顿继承发展了伽利略的学说B.匀速运动需要借助外力来维持
C.牛顿勇于挑战伽利略的权威D.伽利略实现人类对自然规律的首次概括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8 . 如图体现了近代某-科学家的科学发现。导致这一发现的理论
A.准确预见到海王星的存在B.发现能量辐射的运动原则
C.创立实验科学推动近代科学的发展D.弥补了经典力学对时空认识的不足
9 . 在物理学方面,亚里士多德着重研究了时间、空间运动、静止、位移等概念,尽管许多结论是错误的,但他的《物理学》成为伽利略《两大新科学的对话》和牛顿《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的来源。这说明
A.人文精神与科学观念之间的相互交融
B.近代自然科学常识逐渐得到普及
C.古希腊自然哲学为近代科学奠定了基础
D.科学观念推动了人文精神的发展
10 . 京剧艺术源远流长,伴随着我国封建制度的衰落而萌芽,在中国社会近代化的推动下快速成熟并走向鼎盛,在新中国获得新生。京剧的产生
A.标志着中国戏曲的成熟B.源于元杂剧的直接发展
C.改变了传统文化的主流D.丰富了市民阶层文化需求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