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文化史(旧)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415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尔汤若望来自西洋,精于象纬,闳通历法。徐光启特荐于朝,一时专家治历如魏文魁等,实不及尔。但以远人,多忌成功,终不见用。朕承天眷,定鼎之初,尔为朕修《大清时宪历》迄于有成。又能洁身持行,尽心乃事……俾知天生贤人,佐佑定历,补数千年之阙略,非偶然也。

——摘编自《清史稿》顺治帝谕旨

材料二   天之聚数十西国于一中国,非欲弱中国,正欲强中国,非欲祸中国,正欲福中国。故善为用者,可以转祸而为福,变弱而为强。不患彼西人之日来,而但患我中国之自域。无他,在一变而已矣。

——摘编自王韬《弢园文录外编》卷五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顺治帝对中学与西学的认识及其文化态度。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王韬的思想观点。并分析其思想产生的原因。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宣和奉使高丽图经》中记载:“舟行在蓬莱山之后,水深碧色如玻璃,浪势益大,洋中有石,曰半洋礁……若晦冥,则用浮针以揆(掌握)南北。”这段史料反映的是
A.指南针B.火药C.活字印刷术D.造纸术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有学者指出:“文化上结束战国却是在汉代。”这主要因为
A.汉武帝推行“独尊儒术”B.汉朝初年推行黄老政治
C.汉代实现了“三教合一”D.汉朝建立中央集权政治
2022-01-12更新 | 135次组卷 | 1卷引用:吉林省松原市吉林油田高级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理)
4 . 林则徐被称为我国近代“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他编译的《四洲志》是在英人慕瑞的《世界地理大全》的基础上,进行精选并改正,且补充了一些中国史籍记载的内容和必要说明。由此可知,《四洲志》
A.其核心思想是“中体西用”B.对抵抗侵略起到巨大的作用
C.其价值体系被华夷观主导D.利于促进国人对西学的认识
5 .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汉代由宰相一人掌握全国行政大权,唐代则把相权分别操掌于几个部门。唐代宰相共有三个衙门,当时称为三省:一中书省,二门下省,三尚书省。政府一切最高命令,皆由中书省发出。然后再呈送皇帝画一敕字,经画敕后,即成为皇帝的命令,然后行达门下省。若门下省反对此项诏书,即将原诏书批注送还,皇帝之“画敕”亦等于无效。门下省复核手续完成后,即送尚书省执行。

——摘编自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

材料二在世界各民族中,英国体现着一种独特的发展方式。这种方式以和缓、平稳、渐进为主要特色。与其他国家一样,英国的历史也充满斗争;所不同的是,斗争的结果在英国不是一方压垮另一方,而是双方都在斗争中自我更新,最后融合成一种新文化。这个稳重的民族为现代世界奠定了好几块基石:英国最早实现工业化,成为近代大工业的开路先锋。英国最早实行政治变革,为西方资本主义的民主制度树立了样板。

——摘编自钱乘旦《在传统与变革之间——英国文化模式溯源》

材料三孙中山指出:“中国革命之目的,系欲建立共和政府,效法美国,除此之外,无论何项政体皆不宜于中国”。但其共和政制设计并非完全照搬西方国家,在强调立法、司法、行政三权之外,还有考选权与纠察权。“考选制和纠察制本是我中国固有的两大优良制度,……我期望在我们的共和政治中复活这些优良制度,分立五权,创立各国古今所未有的政治学说。”

——摘编自郭辉《孙中山的“共和”政制构想及其特征》


(1)根据材料一,指出唐代三省制的运作程序,并分析这种新机制的进步意义。
(2)根据材料二,概括近代英国政治发展的突出特点,结合史实说明英国在政治上成为“现代世界的开拓者”的制度表现。
(3)根据材料三概括孙中山的“共和”政制构想的核心内容,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简评孙中山的政治构想。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从14世纪的意大利开始,欧洲艺术家形成了新的艺术观念,他们开始在自己绘画作品中留下本人的肖像,并最终发展成独立的自画像。这一新艺术观念的形成
A.催生了人文主义思想B.导致了宗教信仰衰落
C.体现了对自我的关注D.提高了画家社会地位
7 . 宋明理学的内容,影响
2021-12-31更新 | 83次组卷 | 1卷引用:吉林省松原市吉林油田第十一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朱熹所著的《家礼》中强调了“明君臣、父子、夫妇之伦,序亲疏贵贱之仪”;他的《小学》则从儿童教育方面宣扬了“爱亲、敬长、隆师、亲友之道”。此外,南宋理学家还广开书院,以讲学的方式向社会各阶层人士宣扬封建伦理纲常。这体现出,宋代理学
A.开始影响民众的生活B.已成为社会正统思想
C.维护了社会和谐稳定D.出现了世俗化的倾向
9 . 希腊神话故事里,有一个叫斯芬克斯的怪兽。它有一个谜语,询问过路的人,谜面是:“早晨用四只脚走路,中午用两只脚走路,傍晚用三只脚走路。”许多人因回答不出来被它吃掉。最终少年英雄俄狄浦斯给出了正确的谜底——“人”。斯芬克斯听了答案,就大叫了一声,从悬崖上跳下去摔死了。这一故事体现了古希腊怎样的哲学思想
A.渴望征服自然B.重视对人自身的探讨
C.强调认识世界的主宰D.尊重自然规律
2021-12-15更新 | 268次组卷 | 23卷引用:吉林省吉林地区普通高中友好学校联合体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历史试题
10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朱熹强调“王道得以民心为本”,“发政施仁,所以王天下之本也”。他认为统治者应该体恤民众,必须为国家的长远安定做打算,征赋税应该取之有度,不能竭泽而渔,避免造成民心的背离。他主张朝廷要“勤恤民隐”,以减少灾荒,消除民众对抗朝廷的隐患。繁重的夫役妨碍农业生产,朝廷应该轻夫役,爱养民力,以保证农业生产的顺利进行。针对当时土地经界混乱、赋税不均的状况,朱熹还提出清丈土地合理负担赋税的主张,以纠正“贫者无业而有税……富者有业而无税”的现状。

——摘编自郭廷廷《试析“足食为先”的民本思想》

材料二   传统民本思想衰退的事实,激发了明清思想家改革的志向,他们在传统民本思想无路可走时,诞生了“新民本”思想。明清民本思想家对君主专制制度的各个方面都进行了批判和清算,对君主专制作了揭露和抨击。如果说古代人们对国家兴亡是“不在其位,不谋其政”的话,那么到了明清之际,关心国家和政治的人群扩大到全体民众,所以才会出现“亡天下与亡国”之辩。他们尝试在君臣之间建立一种平等的同事型君臣关系,而且普遍主张君民平等,即朝廷的官员不一定是富贵者,平民百姓不一定是低贱的。

——摘编自石春艳《明清民本思想研究》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朱熹的民本思想及其具体表现。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新民本”思想的内容。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明末清初思想家的代表人物(至少两个)。
首页4 5 6 7 8 9 10 11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