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文化史(旧)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941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 . 北朝贾思勰在《齐民要术》中提出:“顺天时,量地利,则用力少而成功多。任性返道,劳而无获。”他旨在强调农业生产应该(     
A.完善农业生产工具B.改变自然发展规律
C.加大开垦荒地力度D.提升农业知识水平
2022-12-05更新 | 68次组卷 | 1卷引用: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第三中学2023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汉画像石,是汉代地下墓室、墓地祠堂、墓阙和庙阙等建筑上雕刻画像的建筑构石。根据已发表的考古材料显示,山东、江苏、陕西三省出土了数量众多的汉代“孔子见老子”画像石,其中以山东居多。如图中出土于山东济南的东汉画像石“孔子见老子”(拓片局部),刻画了春秋时期两位思想家的一次见面:孔子(左)带领他的弟子问礼于老子(右)。衣袖中伸出大雁头的人像正是孔子,孔子躬身向老子行礼,大雁是孔子送给老子的见面礼(注:这是中国古代的一种礼节,称为“贽礼”,禽鸟为初见尊长时所送的礼品)。老子拄曲杖相迎,躬身还礼。在孔子和老子中间有一小儿,为童子项橐(七岁神童,孔子老师)。


孝堂山石祠孔子见老子图(拓片局部)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从多角度说明上述材料对研究汉代社会发展所具有的史料价值。(要求:观点明确,论述充分,逻辑严密,表述清晰)
2022-12-04更新 | 129次组卷 | 5卷引用: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第三中学2023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3 . 下图是商朝至秦朝相同文字的不同写法,文字写法变化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文字的演变特征。促成这一演变的主要因素是(     
A.秦朝统一的完成B.文字的频繁使用C.杰出人物的贡献D.中央集权的确立
2022-12-04更新 | 243次组卷 | 2卷引用: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第三中学2023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4 . 老子认为“民之饥,以其上取食税之多”;孔子叹“苛政猛于虎”;孟子斥责梁惠王之流“庖有肥肉,厩有肥马,民有饥色,野有饿草”是“率兽而食人”;庄子则揭露国君们“轻用民死”。这反映出,当时他们(     
A.吸收各家学说走向融合B.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
C.得到统治者的积极支持D.迎合地主阶级政治诉求
2022-12-03更新 | 796次组卷 | 42卷引用:黑龙江省鸡西市鸡东县第二中学2022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康有为在《应诏统筹全局折》中主张设立制度局作为变法的核心机构,而放弃了先前《上清帝第五书》中提出的开国会、定宪法等政治主张。康有为此举意在(     
A.践行“中体西用”B.放弃君主立宪
C.减轻变法的阻力D.促进思想启蒙
6 . 中国古代戏曲的成熟______________;中国古代戏曲的最高成就_____________
2022-11-26更新 | 34次组卷 | 1卷引用:黑龙江省鸡西市英桥高级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7 . 唐朝一位伟大诗人讴歌祖国山河与美丽的自然风光,其诗风格雄奇奔放,俊逸清新,富有浪漫主义精神,被贺知章称为“谪仙人”。据此可知,这位诗人是(     
A.李白B.杜甫C.陶渊明D.元稹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在春秋以前,“子”原为天子所属的卿的尊称。到春秋、战国之际,由于士的社会地位提高,著书立说和聚徒讲学之风兴起,“子”便成为著名学者和老师的尊称。以下关于诸“子”的叙述符合史实的是(     
A.老子姓李,名耳,字聘,主张“隆礼重法”
B.孔子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仁”是其思想的核心观念
C.墨子是战国初期墨家学派创始人,主张中央集权的政治思想
D.韩非是战国末期法家思想集大成者,主张“顺其自然,无为而治”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儒学乃中国传统文化之主脉,在历史长河中儒学不断地在发展中创新,在创新中发展。

材料一 董仲舒对策贤良,请表章(彰)六经,罢黜百家,凡非在六艺之科者绝勿进,自兹以往,儒学之尊,迪绝百流。遂乃兴学校,置博士。……二千年来国教之局,乃始定矣。

——梁启超《饮冰室文集》

材料二 理学家面对传统佛道的挑战,选择了担当精神,胸怀“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去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张载语)的学术使命,建构了“致广大,尽精微,综罗百代”(清人全祖望语)的理学思想体系。宋明理学家深沉的忧患意识,孕育了“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范仲淹语)的担当精神。……宋明理学强调的精神价值与道德理想,成为中华民族精神的文化脊梁。

——周建标《宋明理学中的积极精神及意义》

材料三 黄宗羲在《明夷待访录》中认为“世儒不察,以工商为末,妄议抑之”;黄宗羲在《原君》中宣称皇帝乃是“天下之大害”;顾炎武在《亭林文集》卷四中提出“君子之为学,以明道也,以救世也。徒以诗文而已,所谓雕虫篆刻,亦何益哉!”三大思想家的政治思想在本质上仍是儒家的模式,但是在这一模式内部注入了时代的气息,是传统与时代、先验与经验的结合。

——黄晓军《明末清初三大思想家的政治思想》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董仲舒的思想主张并分析其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理学的积极影响。
(3)依据材料三指出三位思想家的主要主张。综合以上材料,谈谈你对中国古代儒家思想发展的认识。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0 . 1982年,全国人大五届五次会议指出:“要调整高校的专业设置,改进教学方法,过去的专业划分过细,学生知识面过窄,不能适应各项建设工作和继续深造的需求,对毕业后的就业和转移工作领域往往造成困难,这种状况必须予以改变。”这一指示(     
A.实现了高等教育的大众化转变B.体现国家对教育界开始拨乱反正
C.旨在适应改革开放发展的要求D.践行了“科教兴国”的战略思想
首页2 3 4 5 6 7 8 9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