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文化史(旧)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9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东汉许慎在《说文解字》中说:“大,天大、地大,人亦大。故大象人形(‘大’为象形字,由‘人’字引申而来)”许慎这一解说
A.建立起“大一统”思想理论基础B.体现了中国古代的人文精神
C.宣扬了“制天命而用之”的观念D.继承了“天人感应”的思想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国思想史的黄金时代在春秋战国时期出现,得益于此时丰厚的文化积累,在沉积和发酵了两千多年后,内部的压力已经足够大,加上适当的外部条件,就出现了春秋战国时的文化大喷发、思想大爆炸。

——摘编自王磊《一个黄金时代的形成与终结—-对战国百家争鸣现象的一种解读》

材料二   在战国时期的儒法之争中,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孔孟之辈周游列国,竭力宣传“礼治”“仁政”,但是他们的学说过于忽视刑政的现实作用,显得迂阔而不切实际,没有被诸侯采用。相反,法家的治国思想却受到各诸侯国的欢迎。

——摘自刘长江《先秦时期德治与法治关系辨析》

材料三   “万乘之主,有能服术行法……其聚天下不难矣。”“故治民无常……法与时转则治,治与世宜则有功。”“是故诸侯之博大,实好之害也……万物莫如身之至贵也,位之至尊也,主威之重,主势之隆也。”

——《韩非子》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春秋战国时文化大喷发、思想大爆炸的“外部条件”和根本原因。
(2)阅读材料二,结合所学,指出“战国时期的儒法之争”的实质,并分析儒家和法家思想在战国时期不同命运的原因。
(3)依据材料三,概括韩非子的思想主张及实践的成败。
2022-05-29更新 | 157次组卷 | 1卷引用:黑龙江省大庆铁人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3 . 清史专家黄爱平指出:“ 明末清初,是中国社会发展变化的重要历史时期,也是传统学术发展演变的重要转折阶段……在天地翻覆的磨难中,中国传统学术(儒家思想)完成了由宋明时期的思辨哲学向清代传统经学的转变”对该材料解读最准确的是(     
A.政治环境的变化影响学术思想的发展
B.明清儒家力图恢复先秦的儒家学说
C.明清儒学比较全面地指出理学的弊端
D.清代传统经学有利于近代民主思想产生
2020-07-01更新 | 995次组卷 | 37卷引用:2016-2017学年黑龙江大庆中学高二上期中历史
4 . 董仲舒《春秋繁露》载:“天为君而覆露之,地为臣而持载之;阳为夫而生之,阴为妇而助之;春为父而生之,夏为子而养之。”对此段材料解读正确的是:
A.体现了儒学的民本思想B.反映了中国古代人伦观念
C.强调了孔孟儒学的“仁爱”思想D.体现了道家“无为”的治国理念
2020-08-19更新 | 371次组卷 | 28卷引用:黑龙江省大庆实验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1936年,卓别林自导自演的电影《摩登时代》上映之后,招致国际资本势力的群体反击。这主要是因为该电影
A.通过行为语言揭露经济危机
B.借助艺术手法否定工业革命
C.假借影视艺术阻碍经济新政
D.利用现代科技解读社会问题
19-20高三上·浙江·阶段练习
名校
6 . 下表是近代中国1850—1904年间译著概况简表,下列选项对此解读不合理的是
时期译著类别译著来源总计
应用
科学
自然
科学
历史
地理
社会
科学
哲学
艺术
英美日本
1850—189940%30%10%8%3.5%85%15%567种
1902—190410.5%21%24%25.5%11.3%16.8%62.2%573种

A.知识界否定了西方科学的价值B.来源变化能体现受甲午战争影响
C.学习西方在反思中不断的深入D.有助于近代中国社会变革与转型
2019-10-11更新 | 73次组卷 | 2卷引用:黑龙江省大庆市铁人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历史试题
7 . 韩非子认为:“明君使其群臣,不游意于法之外,不为惠于法之内,动无非法。”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A.服务君主专制统治
B.符合现代法治理念
C.加强地方行政管理
D.体现中央集权思想
2017-12-04更新 | 23次组卷 | 1卷引用:黑龙江省大庆市东风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明清(注:1368-1840年)是中国历史上社会制度稳定的一个伟大时期。……不幸的是,在此期间欧洲却经历了一系列翻天覆地的现代化发展……在中国很难找到与之完全对应的历史事实。此时的欧洲风起云涌,正席卷整个世界,而中国对此却茫然无知而完全置身局外……不过这并不表明明清两代便是历史的倒退,此间取得的成就亦不容否认。如果能更好地了解这几百年来的中国历史,我们应能发现不少的革新和发展。中国社会远非停滞不前,不过与西方相比其步伐较慢,程度较浅罢了。

—费正清《中国:传统与变革》

解读材料并提炼一个观点,并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从思想和文化层面加以论述。(要求:写出观点,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

2017-11-17更新 | 60次组卷 | 1卷引用:黑龙江省大庆实验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容易(0.94) |
9 . 卢梭在《社会契约论》里说:“亚里士多德在他们之前也说过,人根本不是生来平等的,而是有些人天生是作奴隶的,有一些人天生是来统治的。亚里士多德当然是对的,可是他却因果倒置了……”以下对卢梭观点解读最准确的是
A.卢梭赞同亚里士多德的观点
B.卢梭主张人生而平等
C.卢梭提出契约国家学说
D.卢梭批判奴隶社会的不公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