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文化史(旧)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69 道试题
1 . 1967年,在关于发射人造地球卫星的问题上,中央明确提出了下表所述的四个目标。这反映出此时的中国航天事业
A.向世界展示了大国实力B.带有特殊历史时期的烙印
C.开创了世界航天史的奇迹D.服务于现实的军事需求
2 . 下表反映了清末民初不同政治派别的思想。据此能够被认定的历史事实是,这一时期的思想界
A.反侵略逐渐成为共识B.不同学派相互渗透
C.盛行崇洋媚外的风气D.学习西方不断深入
3 . 下表世界历史上有关进化论的部分信息
时间人物主要内容
公元前4世纪亚里士多德自然界由无生物进展到动物是一个积微渐进的过程,在无生物之后首先是植物类……从这类事物变为动物的过程是连续的……
16世纪末李时珍按水、火、土、石、草、木、谷、菜、虫、鱼、商、兽、人等顺序罗列物种。
19世纪前期拉马克物种是可变的,在自然界的生物中存在着由简单到复杂的一系列等级;环境的变化会引起生物的变化,生物会由此改进其适应。
19世纪中期达尔文物种是可变的,生物是进化的;自然选择是生物进化的动力。
说表说明生物进化论
A.是古希腊学者首先提出B.由中外科学家共同创立
C.经历一个渐进发展过程D.在科学实验中得到完善
4 . 下表是黄宗羲、顾炎武与王夫之的相关言论。
“儒者之学,经天纬地”,学者“不为迂腐,必兼读史,读史不多,无以证理之变化”全望祖《梨洲先生神道碑文》
“君子之为学”,“凡文不关于六经之旨、当世之务者,一切不为”,以求“明学术,正人,拨乱世以兴太平之事”顾炎武《亭林文集》卷四
“经世之大略”,“所贵乎史者,述往以未来者师也,为史者,记载徒繁,而经世之大略不著,后人欲得其得失之枢机以效法之无由也,则恶用史为”王夫之《读通鉴论》卷六

这说明三人都(  )
A.推崇格物致知B.主张以史为鉴
C.关注社会现实D.强调知行合一
5 . 下表清末京师大学堂专业设置(据1904年《奏定大学堂章程》)
科目专业备注
经学科周易、论语、春秋、理学等各科预科阶段均须开设的课程:经学大义
人伦道德
中国文学
外国语
体操
政法科政治、法律
文学科中外史学、地理、文学等
商科银行及保险、关税等
格致科算学、化学、物理等
农科农学、林学等
工科机器、造船、电气等
医科医学、药学

据表可知清末教育改革
A.解决了民族工业对专业人才的需求
B.延续了“中体西用”的变革思想
C.实现了本国文化和外来技术的结合
D.推动了维新变法主张的广泛传播
6 . 下表是汉武帝时期选用的部分官员的基本情况。据此可以得出的历史结论是
A.诸子思想在汉朝得到均衡发展B.儒家思想成为汉朝的统治思想
C.应准确认识“独尊儒术”的主张D.汉朝思想文化呈现繁荣的局面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200多年前, 欧洲兴起中国文化热。在宗教的欧洲,人的心灵是神的奴隶,人们以为心中如果没有上帝,便有罪恶感。然而,中国儒家文化中的无神论和理性主义,让欧洲人看到了一个不信仰上帝的国度,人民有着积极向上和快乐的心灵。这促进了理性主义哲学的思考。儒家文化中君为轻,民为重,民心决定政权的思想,成为民主思想的源头。当时的欧洲,国家主要由皇权和贵族统治,平民没有受教育的权利,更没有参与政治的权利,欧洲人对中国通过公开考试在平民中选拔官员的科举制度,极为推崇。


(1)依据材料一, 概括指出中国文化中可供欧洲人借鉴的元素。
(2)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进一步分析200年前欧洲中国文化热的意义。
(3)欧洲国家的“中国热”反映了当时欧洲社会怎样的时代要求?   

材料二 下表是17、18世纪中国和西方具有代表性的人物及其主要成就

中国

西方

宋应星(1587-约1666)编写了总结性的农业手工业科学技术巨著《天工开物》,被誉为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他反对不切实际的科举之学,提倡有实用价值的学问。

牛顿(1643-1727)出版了《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提出了物体运动的三大定律和万有引力定律等,这充分展示了科学的巨大魅力,对以后的技术进步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使理性主义的思想深入人心。

(4)根据上表分别说明17世纪中外科技成就的特点。
(5)结合所学知识回答牛顿的科技成就对近代西欧社会发展的主要影响。
8 . 史料研习、归类整理、论证说明是学习历史的基本能力,试运用这些方法完成邓小平理论的形成与发展这一研究课题。
(1)史料研习

麦克纳马拉(世界银行前行长)这样评价邓小平:“邓小平知识渊博,富有远见,他清楚他想让中国走向何方。他拥有一种情感,我认为这种情感十分重要。他认为中国的经济和社会发展都依赖于中国人民和中国自己的领导人。他说外援是好的,我们需要,但他不管是否有外援都决心达到自己的目标。他的这种依赖自身、自己的国家、自己的资源、自己的人民的意愿是至关重要的,是你们成功的根本。”


问题:麦克纳马拉的评价反映了邓小平改革开放思想中的什么特点?
(2)归类整理
邓小平理论的形成和发展经历了一个较长的过程.请你帮助整理有关邓小平理论形成与发展的知识,完成下表:

(3)论证说明

1980年8月,邓小平同志在会见意大利记者奥琳埃娜·法拉奇时,对毛泽东做了如下评价:

“尽管毛主席过去有段时间也犯了错误,拿他的功和过来说,错误毕竟是第二位的。他为中国人民做的事情是不能抹杀的。”


问题:上面这则史料最能说明邓小平理论的什么特点?并说出你的依据。
2019-11-15更新 | 53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南阳市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9 . 下表反映了
国别代表主张
古希腊亚里士多德提出交换正义的概念。交换正义是人们进行交易的行为准则。
古罗马盖尤斯把债划分为契约与私权两大类。
荷兰格劳秀斯传播了经院学者的契约理论:恪守契约是至上性的原则。
英国霍布斯国家起源于契约。
德国康德通过国家契约建立欧洲的统一与和平及全世界的统一与和平。

A.契约精神是古今市场经济的本质特征
B.契约内涵随着时代发展不断拓展丰富
C.契约精神自古以来就是西方的主流思想
D.契约是关于国家和国家权力起源的学说
2019-05-29更新 | 1059次组卷 | 17卷引用:河南省实验中学2020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10 . 下表为唐宋时期不同文献对人们穿着“纸衣”的记载。据此能够认定的历史事实是
记述文献出处
“回纥纵掠坊市及汝、郑等州,比屋荡尽,人悉以纸为衣。”《旧唐书·回纥传》
“云锁木龛聊息影,雪香纸袄不生尘。”《全唐诗》
“诸邵多透纸袄为衣。”宋代《渑水燕谈录》
转智和尚“不御烟火……不衣丝绵,常服纸衣,号纸衣和尚。”宋叶绍翁《四朝闻见录》

A.贫困百姓只能穿纸制的衣服
B.唐宋丝麻纺织出现严重衰退
C.唐宋时造纸技术有重大发展
D.纸衣一度成为唐宋流行服饰
2019-03-29更新 | 355次组卷 | 29卷引用:河南省镇平县第一高级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前拉练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