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文化史(旧)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418 道试题
1 . 某一著作被史地学家称为“中国近代史上第一部向西方寻找救国真理的巨著”,该著作最可能是
A.《四洲志》
B.《华事夷言》
C.《海国图志》
D.《孔子改制考》
2 . “今有构木钻燧于夏后氏之世者,必为鲧禹笑矣,有决渎于殷周之世者,必为汤武笑矣。……今欲以先王之政,治后世之民,皆守株之类矣。”提出与此观点相类似的思想家是
A.陆九渊B.王夫之C.顾炎武D.黄宗羲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3 . 王祯,元代农学家、印刷技术革新家。下列选项中能印证该论断的是
①发明水排 ②发明转轮排字盘③创制木活字④著成《农书》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4 . 金文是指铸造在殷商青铜器上的铭文。上至改朝换代、天子祭享、先王历史功业,下至诸侯受赏、诉讼官司、历史事件均有记载。这主要反映了古代青铜器
A.铸造工艺水平高B.生产规模相当大
C.具有文化传承功能D.政治功能逐渐突出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5 . 一百多年来,中华民族的第一次反思是在鸦片战争后,渐知诸事不如人,只有学习西方;第二次反思始于“五四”前后的新文化运动,何以学了西方仍然失败;第三次反思是在“文革”后,何以在大胜利中又大失误。经过“第三次反思”,中国人取得的核心成果是
A.实施改革开放的伟大战略
B.平反冤假错案进行拨乱反正
C.重新确立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D.重新定义了社会主义的本质这一根本认识
2018-07-07更新 | 173次组卷 | 3卷引用:浙江省宁波市诺丁汉大学附属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6 . 对历史人物的探究是学习历史的有效方法。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牛顿时代的英国非科学因素的束缚和阻碍大为减少,人的创造潜力激活为现实能力。17世纪上半叶的30年战争,英国不仅没有沦为战场,还因为社会稳定吸引了大量躲避战祸的专业技术的移民。英国从15世纪末到18世纪初,通过成立皇家学会、特许公司,制定航海条例,建立君主立宪政体等一系列事件,终于使18世纪的英国“发生了商业革命或一场真正的商业爆炸”。

——据赵河清《牛顿与工业革命》等整理

(1)指出英国“商业革命”开始的标志,并根据材料一分析18世纪英国“商业革命”发生的条件。

材料二   回顾牛顿的成长轨迹和取得的巨大成就,有以下两种认识:①判断历史的功绩,不是根据历史活动家没有提供现代要求的东西,而是根据他们比他们的前辈提供了新的东西。②科学家取得成功的关键离不开科学的研究方法。

——据朱亚宗《对牛顿的误解及其科学史方法论的启示》整理

(2)阅读材料二并联系材料一,你更侧重分析哪一种认识?侧重分析①,请以牛顿在力学和天文学领域所取得的成就予以说明。侧重分析②,请以牛顿的相关史实予。

7 . 科技文化发展促进社会进步。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国宋代实现了社会经济的跃进,都市的发达,知识的普及,与欧洲文艺复兴现象比较,应该理解为并行和等值的发展,因而宋代是十足的东方的“文艺复兴时代”。

—宫崎市定《东洋近代史》

(1)结合所学知识概述宋朝“文艺复兴”的表现,并根据材料一概括其出现的原因。

材料二

1978年全国科学大会和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
1985年全国科技工作会议召开
1988年邓小平第一次明确提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论断
1995年实施“科教兴国”战略

—据人民出版社《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历史必修第三册》整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邓小平“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论断提出的背景,并请结合一例史实说明该论断在推动我国运载火箭研究方面的实践价值。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8 . 古代某一思想家曾说:“放纵自己的欲望是最大的祸害;谈论别人的隐私是最大的罪恶;不知自己过失是最大的病痛。”该思想家
A.论证了人生而平等的理论B.改变了贵族垄断教育的局面
C.主张法是一种自然的权利D.认为奴隶占有制是天然合理的
9 . 某思想家在人类历史上首次规划了下图所示的政治体制。该思想家的主要著作是
A.《政府论》
B.《论法的精神》
C.《哲学通信》
D.《社会契约论》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10 . “政府压制民权,政府之罪也。民不求自伸其权,亦民之罪也。西儒之言曰:侵犯人自由权利者,为万恶之最,而自弃其自由权利者,恶亦如之。盖其相害天赋之人道一也。”该引文的作者最可能是
A.魏源
B.李鸿章
C.梁启超
D.袁世凯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