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文化史(旧)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8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近代以来,随着国门的打开,西方体育开始逐步传入我国。19世纪60年代,洋务派出于强兵的作用,主动接触和引进西方军事体操,创办军事学堂,开设体操课程。维新派人物谭嗣同认为西方诸国的强大在喜动,而中国的落后在于好静,倡导引进西方体育,以体育兴国强民。1903年,清政府推行以日式兵操为主的体育课程,近代体育课程正式登上历史舞台。之后北洋政府正式将体操科改名为体育科,打破了兵操就是体育的观念,体育课程分为田径、球类等等。南京国民政府统治期间,颁布了中国第一部体育法《国民体育法》,设立了专门的体育管理机构,举办了四届全国运动会,参加了三届奥林匹克运动会。

——摘编自国家体委体育文史工作委员会《中国近代体育史》

材料二体育承载着国家强盛,民族振兴的梦想,体育强则中国强,国运兴则体育兴。要把发展体育工作摆上重要日程,精心谋划,狠抓落实,不断开创我国体育事业发展新局面,加快把我国建设成为体育强国。

——习近平会见全国体育先进单位和先进个人代表时的讲话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近代中国体育运动发展的背景。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发展体育运动的意义。
2 . 黄宗羲的学问和品行堪为楷模,后人敬仰其学行,屡有纪念之举。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吾邑号称文献之邦,代有名贤,社祭相望,独至黄宗羲先生,尚无专祠,无以崇礼先哲、讽励人民也。先生言“天下为主,君为客”,近人目之为东方卢梭。其为学也,上承阳明,知行合一;于经史历数之学,无不贯通。观乎方志之传记,著述之留遗,盖可想见其为人焉。查黄公学行风节,卓绝千古,晚清之季,从祀文庙。姚邑为公故里,理应设立专祠。

——摘编自《余姚知事请建先贤祠宇》(1917年)

材料二县长林泽,为崇敬先贤起见,特发起组织黄社。黄宗羲先生道德文史,彪炳千秋,明社既倾,力谋匡复,其悲愤忠义之气,充塞宇内。当此学术衰歇、民气消沉之际,极宜集社崇奉,以资表扬,而昭激励。

——摘编自《余姚县长发起组织黄社》(1936年)


(1)据材料概括黄宗羲的学行表现,指出当地人了解其学行的途径。
(2)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地方官倡导纪念黄宗羲的动机及其时代背景。
2022-11-27更新 | 1857次组卷 | 13卷引用:江西省上饶市玉山县第一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7世纪的英国,大力倡导宽容精神的代表人物就是约翰·洛克。洛克不仅由于反对君权神授、捍卫自然权利和开创三权分立理论而成为西方现代民主理论的奠基人。而且也以提倡宗教宽容而确定了英国启蒙思想的基调。1685年,洛克在一封长信中说:“任何私人都无权因为他人属于另一教会或另一宗教以任何方式危害其公民权利的享受。他作为一个人而享有的一切权利以及作为一个公民而享有的公民权,都是神圣不可侵犯的……无论他是基督徒,还是异教徒,都不得对他使用暴力或予以伤害。”

——摘编自赵林《宽容·启蒙·革命》

材料二   1640年革命初期到1688年“光荣革命”前的几十年中。先是国王对议会采取不合作策略;继而是革命阵营内部各派政治力量之间互不妥协;再后是议会妥协过渡,君主专制复辟,博弈过程总是以零和博弈或负和博弈而结束的。最后在“光荣革命”中,国王、辉格党、托利党以及两党内部各派,对各方利益要求理性地加以综合权衡,并在关键时刻和问题上适时地作出必要而适度的让步,终于取得了理想的正和博弈效果,完成了建立现代宪政的历史伟业。

——摘编自程汉大《17世纪英国宪政革命的博弈分析》


(1)根据材料一,概括洛克的启蒙主张,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形成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I7世纪英国宪政革命的特点。并谈谈你从中得到的启示。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680 年,英国科学家牛顿想设计一种喷气式汽车,即用喷嘴放射蒸汽推动汽车,但并没 有制成真正的物体。

1769 年,法国人 N• J• 居纽花了 6 年时间,研制成了世界上第一辆蒸汽驱动的三轮汽车,成为了古代与现代交通运输的分割点,蒸汽机的出现大大加速了社会前进的步伐,并奠定了内燃机发展的基础。

1860 年,法国工人鲁诺埃尔发明了内燃机。 1879 年,德国人本茨测试二冲程实验发动机首次成功,1882 年,德国人戴姆勒制造出了自动点火装置,1855 年,本茨在曼海姆制成第一辆汽车。以内燃机为动力的现代汽车的发明者本茨和戴姆勒因此在世界上被人称为汽车之父。

第一辆电动车在 1832 年到 1839 年之间出现,他的发明人是美国的安德森,这辆电动车使用的电源即电池非常笨重。不仅如此,它还不能充电。20 世纪 80 年代,汽车电子化、智能化是汽车新时代的体现,到 90 年代,大量优秀的智能自动系统喷涌而出,大幅度减少了汽车的修复时间,越来越省油,同时也减少了交通事故的发生。

——摘编自高昌平、毕仕强、蔡沈卫《对汽车工业的崛起与发展研究》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汽车发展的各个历程及历史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推动汽车工业发展的主要科技成果。并说明汽车技术进步对人们生活的影响。
2021-02-24更新 | 49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西省上饶市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材料一   宋代主要的哲学思想是理学。它是以儒家思想为基础,吸收佛教和道教思想形成的新儒学。南宋朱熹是理学发展的集大成者,认为人欲是一切罪恶的根源,提出“存天理,灭人欲”。明朝时期,王阳明更是继承宋代思想遗风,将客观唯心主义的理学发展为主观唯心主义的心学。明后期“异端”进步思想家李贽指责儒家经典并非“万世之至论”,否定孔子是天生圣人,反对“咸以孔子之是非为是非”。清初的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也从不同角度批判了理学。龚自珍、林则徐等封建士大夫中的有识之士提倡“经世致用”,引导人们挣脱“程朱理学”的枷锁。新文化运动时期,陈独秀等人直接打出民主和科学的旗帜,提出了“打倒孔家店”的口号,把斗争矛头指向儒家传统道德,否定并动摇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

——摘编自张召宁、吕耀鹏《儒家思想的变迁及其认识》

材料二   康有为的“经世之学”是以托古改制为形式的,“是对儒家经典意义的延伸而非否定。西方的影响使他的经解绝对的非正统’,但绝不是‘非儒”’。这种既不抛弃传统又在器物层面上实行西化的要求决定了康有为不得不用西方资产阶级的学术来重新解释传统的儒家经典,以使传统的儒学适应现实的需要。(康有为)在潜意识上无疑还是“蕴含着对西方近代文明深刻的疑忌,强烈的不满乃至发自内心的痛恶”。可以认为,康有为的思想反映了在“中国农业社会与西方工业社会的矛盾时代”,中国知识分子试图挽救“中国思想之没落”,并努力“种下新思想的种子”这样一种挽救民族危亡的举动的必然产物。

——摘编自郑军《康有为对传统儒学的改造与维新变法理论的构建》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从宋朝到新文化运动时期儒家思想的发展情况,其对儒学态度如何?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康有为思想凸显时代矛盾的原因?综合上述材料,当下应如何看待儒学?
2020-08-13更新 | 77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西省上饶市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宋仁宗庆历年间,议弛茶盐之禁及减商税。范仲淹以为不可,他认为:“茶盐商税之入,但分减商贾之利耳,行于商贾未甚有害也。今国用未减,岁入不可阙,既不取之于山泽及商贾,须取之于农。与其害农,孰若取之于商贾?今为计莫若先省国用。国用有余,当先宽赋役。然后及商贾。弛禁非所当先也。”其议遂寝。

——摘自沈括《梦溪笔谈》

材料二   严复认为中国古代将农业称为本业,工商业称为末业是正确的。但是,这属于先后次序之分,并非轻重、主次之分,尤其不能重此抑彼。严复认为农业生产的发展必须以商品流通和交通的发展为重要前提。如果交通不便,商品流通不畅,农产品没有销路,农业也不可能发展起来。如果“僻处陋荒,去都会市场远,而道涂险,不便转输,虽有膏腴,亦将久弃”,因此要发展农业生产,“必待水陆路涂既辟”,“以推广交通为不二之要图”。

——摘编自陈勇勤《中国经济思想史》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概括范仲淹的主张,并分析其影响。
(2)根据材料一、二和所学知识,指出严复和范仲淹对待商业的不同态度,并分别说明两种思想主张的目的。
2020-08-13更新 | 39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西省上饶市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7 . 阅读以下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梁启超于世纪之交,基于中国多民族的历史特点与世界发展大潮,将中国历史上公羊学派进步的民族观与西方近代的民族、民族主义理论相融合,比较系统地探析和阐发了自己对民族问题的一系列看法,…充满了忧患意识和爱国情怀,贯穿着现代的变革意识和发展意识,针对民族危难加深的严峻现实,他率先提出合汉满蒙回苗藏组成一个大民族思想,对中国民族研究产生了重要而深远的影响。

——摘编自《再论梁启超的民族观》

材料二 20 世纪初,先进的中国人则用“民族主义”来向人们传达当时中国思想界所遭受的外来压…在“保国”“保种”的呼声中,严复的《天演论》传递出一种世界民族之间相互竞争的族群理念。流亡日本的梁启超在1902年发表系列长文《新民说》明确主张:“故今日欲抵挡列强之民族帝国主义,以挽浩劫而拯生灵,唯有我行我民族主义之一策。”

——摘编自《二十世纪初中国进步知识分子的民族主义观念》

材料三 西欧诸国在反 对封建王朝国家,构建近代民族国家的过程中首先产生了近代民族主义思潮。在批判王朝国家过程之中所产生的近代民族主义带有强烈的政治色彩,具有前所未有的政治内容。资产阶级便在推翻王朝国家、构建民族国家的过程中,把民族主义与民主主义相结合,形成了具有政治意义的民族主义。这样,这种新型民族国家的基础不仅是民族的共同心理和文化,更重要的是民族的共同政治认同,同民主、自由、人权等政治原则和观念。当西欧近代民族国家建成之后,民族主义就转化成了一种对别的民族进行侵略和扩张的学说,要把本民族、本国的统治扩张到别的民族、别的国家,而不管后者同意与否。

——摘编自《论近代西欧民族主义和民族国家》


(1)结合材料一、二和所学知识,指出梁启超“民族观“的特点并分析维新派“民族观”观念提出的背景。
(2)根据材料三,指出近代西方民族主义的影响。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民族主义的认识。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早在殷末周初,为满足天子狩猎和通神需求而出现的“囿”和“台”,促成了中国古典园林的产生。春秋战国时期,吴王修建的姑苏台已是一座以游赏功能为主的园林。西汉皇家园林规模大、数量多、分布广,实现了通过园林的理水来改善城市的供水条件。魏晋南北朝后,私家园林和寺院园林异军突起。隋唐时期,以自然式园林为主,典雅精致、意境深远的东方式园林体系已成型,并影响到亚洲汉文化圈的广大地域。两宋时期,对于山水、植物、建筑等造园要素的处理技法更加精湛丰富,进一步提升了园林设计的精致程度。元明清时期,园林出现地域的划分,形成了江南、岭南、北京三大风格的鼎峙局面。清代中后期,造园理论探索停滞不前,许多精湛的造园艺术仅停留在口授心传的原始水平,未能系统总结提高升华为科学理论,从而造成部分造园文化技艺的失传。

—摘编自周维权《中国古典园林史》等

材料二晚清至民国时期开放的公园(部分)

开放时间公园名称原址城市主管机关
1890年愚园私人花园上海
1907年农事试验场(万牲园)乐善园、广善寺北京农工商部
1914年中央公园(中山公园)社稷坛北京中央公园董事会
1928年外滩公园上海租界上海公共租界工部局
1928年颐和园颐和园北京北平特别市政府
1929年中山公园华商刘歆生私人花园武汉汉口市政府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促进我国古典园林发展的因素。

(2)提取材料二中的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与古典园林相比,我国近代园林发展有何特色,并分析其原因。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