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文化史(旧)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172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容易(0.94) |
1 . 宋朝和明朝“陆王心学”各自的代表人物是
A.陆九渊王夫之B.朱熹王阳明C.陆九渊王阳明D.朱熹程颢
2 . 读如表,据此能够得出的认识是中国近代不同时期翻译著作情况(据徐中约《中国近代史》)
时间应用科学自然科学历史地理社会科学其它译著来源
1850—189940%30%10%8%12%英美占85%
1902—190410.5%21%24%25.5%19%日本占62%

①中国重道轻器的传统观念复兴
②中国人的关注点有所转向
③日本超越英美成为世界强国
④中国学习的主要对象发生变化
A.①③B.②④C.①②④D.②③④
2021-08-10更新 | 239次组卷 | 3卷引用:2020年1月浙江历史高考选考真题
3 . 孔子希望通过仁爱的方式恢复宗法制度下的身份等级秩序。汉代儒学采阴阳五行学说,为儒家伦理纲常敷上浓郁的神学色彩。宋明理学家则将儒学上升到哲学的高度,使之更为精致而周密。据此得出以下观点你认为哪一项最准确
A.儒学的产生因中央集权需要B.儒学的发展因人们认知进步
C.儒学的演变因时代发展需求D.儒学的影响因内涵完善深远
4 . 有人认为,相对于中国的明清启蒙思想,法国的启蒙思想家对未来社会已提出较完整的构想,形成了比较完整的理论体系。它包括以下三个层面内容,即权力来源、权力构建、权力归属。下表是某老师对启蒙思想主张的归类,其中分类正确的一组是
A.①主权在民,天赋人权②社会契约,三权分立③自然权利
B.①自然权利,天赋人权②社会契约,三权分立③主权在民
C.①自然权利,主权在民②天赋人权,三权分立③社会契约
D.①社会契约,天赋人权②天赋人权,三权分立③主权在民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明末清初思想家顾炎武认为:“今之清谈孔孟……以明心见性之空言,代修己治人之实学。”他所主张的是
A.格物致知
B.本心体悟
C.知行合一
D.经世致用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蔡元培称黄宗羲为中国的卢梭,在他看来,黄宗羲的《明夷待访录》相当于中国的《人权宣言》。这种说法的依据是黄宗羲
A.批判君主专制,具有启蒙作用
B.倡导开明政治,效仿西方制度
C.提出人民主权,主张平等自由
D.否定孔子思想,促进民主发展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7 . “热情奔放、极具冲突感,场面混乱但乱中有序。视觉上会给人造成强烈不安的感觉表现了追求个性解放,反对权威、传统和古典模式,强调个人情感的真实表达。”下列绘画作品体现上述绘画风格的是(        )
A.《镜中的少女》B.《拾穗者》C.《自由引导人民》D.《日出·印象》
8 . 朱熹主张“天地之间,理一而已”,并强调“物格知至”,可与圣人比肩。王守仁认为:“夫学贵得之心,求之于心而非也,虽其言之出于孔子,不敢以为是也”。下列对上述两位思想家主张的解读中,正确的是
A.二者对古代圣人的态度相左
B.王守仁的心学是对朱熹理学体系的补充
C.二者都把儒家学说提升到“天理”高度
D.朱熹重“物格”王守仁重“求心”都忽视“知行合一”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孟子·离娄上》中指出:“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礼记·大学》中也提到“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二者都表明儒家思想
A.是维护封建统治者利益的工具B.注重伦理和政治的紧密结合
C.认为获得知识是搞好政治的根本D.强调治国是治家的重要基础
2020-10-08更新 | 347次组卷 | 41卷引用:2021年浙江1月真题变试题
10 . 无数儒家先哲曾留下若干睿智的言论。下列人物组合与表中引文顺序完全吻合的一组是(  )
甲:“亲吾父以及人之父,以及天下人之父”,要“视天下为一家,中国犹一人”。
乙:“工、商皆民生之本。”“天下为主,君为客”。
丙:“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
丁:“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
A.朱熹、王夫之、顾炎武、黄宗羲
B.程颐、朱熹、李贽、黄宗羲
C.王守仁、黄宗羲、董仲舒、顾炎武
D.王夫之、程颢、王守仁、顾炎武
2021-01-23更新 | 127次组卷 | 49卷引用:2013届浙江省高三学业水平模拟测试历史试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