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文化史(旧)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20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黄宗羲认为君主是天下之大害,“敲剥天下之骨髓,离散天下之子女,以奉我一人之淫乐”。黄宗羲还认为臣工不能盲目地听命于君主,君与臣是共同治理国家的人,彼此在人格上是平等的。衡量天下治乱的标准是人民的安危,而不是王朝的盛衰。他指出,专制帝王的法,是为保护他们自己的统治而制定的,是一家之法,因而是非法之法。黄宗羲主张设置宰相以分君主权势,凡国家大政,宰相有权与天子“同议可否”。

——摘编自魏千志《明清史概论》

材料二   虽然,由于历史的局限,王阳明心学毕竟无法承担思想启蒙的历史使命,但是,在明中叶至明清之际巨大的历史变动和思想嬗递过程中,王阳明心学毕竟高扬了唯心主义式的主体意识,毕竟也曾“震霆启寐,烈耀破迷”,激发过人们“性灵”的火花,吸引过人们“解缆放船,纵横由我”,唤醒了人们去“破块启蒙”。

——刘辉平《王阳明心学与明清之际早期启蒙思潮》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黄宗羲的主要政治观点。
(2)结合材料二的观点,分析王阳明心学与材料一黄宗羲观点的联系,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价明清时期的思想活跃局面。
2019-06-21更新 | 218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杭州市树兰高中2019年高中历史学考、选考模拟题一
2 . 亚里士多德和牛顿在世界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发展史上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记。阅读材料,     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古希腊社会,……这个时期有科学研究活动,而且取得了辉煌的成就,但是这些科学研究活动及其发现是没有固定的社会角色(即专职的科学家)的情况下进行和取得的,从事科学研究活动的人是由当时的“哲学家”和“技术人员”(包括医生)兼职的。例如,……亚里士多德虽然是古典物理学和生物学的创始人,但是他公开的社会身份是哲学家,研究科学是兼职的。

——王顺义《西方科技十二讲》

材料二 1665 年-1666 年,在英国发生了一场可怕的鼠疫,为躲避瘟疫,牛顿回到乡下。在乡下的这两年是牛顿科学生涯中的黄金岁月,他在光学、数学、力学等领域的研究都取得了重要进展。……1687 年,牛顿的划时代科学巨著《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出版。

——人民教育出版社《中外历史人物评说〈近代科学之父牛顿〉》

材料三 牛顿的《原理》巩固了从数学与机械角度理解自然界的新科学方法,也打开了科学方法之门。对启蒙运动的思想家而言,科学的胜利是革命性的,意味着理性战胜了迷信。以应用力学具体呈现的牛顿学说,成为工业革命的重要知识要素和精神资本。到了18世纪末的25 年里,曾讲授并实践牛顿力学知识的那些自认接受启蒙的英国人,许多都投入到牟利的蒸汽引擎业、运河公司、工厂式的制造业。

——摘编自乔伊斯·阿普尔比等《历史的真相》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亚里士多德对世界思想文化的主要贡献。并简要分析古     希腊科学研究能取得辉煌成就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牛顿在光学和力学领域分别取得了哪些重要进展?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牛顿创立的科学方法。并概括牛顿学说对近代社会发展     产生的重要影响。
2020-07-07更新 | 98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杭州市浙江大学附中2020届高三全真模拟考试历史试题
3 .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源远流长,成为中华民族宝贵的财富。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华文化崇尚天人合一。春秋时期,老子提出“道”的概念,提出“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战国时期,荀子论述了“天人”关系,他们以朴素的唯物史观解释自然,摒弃了天命的绝对权威,建立了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关系。

——摘编自金鸿儒《国学十二道》

材料二   这场“古文运动”,实际上也是一场复兴儒学的运动,只是它复兴儒学没有成功,只能算是对复兴儒学的一次大声呼呼。韩愈复兴儒学的主张得到李翱的支持。韩愈及李翱出于对佛道的深恶痛绝,希望能够从思想上彻底扫清现实世界的污浊,突显“道”的合理性与普遍性,希望“道”能渗到社会的各个角落。李翱作《复性书》三篇,论述“性命之源”等问题。

——张敏杰《一百位中国古代思想家》

材料三   凸字形的北京,北半是内城,南半是外城,故宫为内城核心,也是全城布局重心,全城就是围绕这中心而部署的。但贯通这全部署的是一根直线。一根长达入公里,全世界最长,也最伟大的南北中轴线穿过了全城。故宫外朝的殿宇普遍比较高大。特别是中轴线上的“三大殿”,不仅高大,而且还矗立于三层台基之上,在空旷的广场中显得尤为壮观。

——梁思成《梁思成古建筑考察与北京城规划》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简述老子“道”的思想及荀子有关“天人”关系的思想,并指出两人对各自思想流派发展的贡献。
(2)指出韩愈、李翱生活的朝代。请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概述两人有关“道”的思想及影响。
(3)阅读材料三,结合所学,请选择阐释:①指出“三大殿”的名称,并分别概述其功能。②指出紫禁城中轴线的特点,并说明其所体现的文化内涵。
2020-06-30更新 | 155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精诚联盟2020届高三6月适应性考试历史试题
4 . 16世纪,东西方分别以中国和英国为代表,诞生了汤显祖与莎士比亚两位剧作大师。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汤显祖(1550-1616年)的戏到作品,以《牡丹亭》最为著名。400年前的明万历年间,正是昆曲发展的黄金时代,因此该剧立刻被搬上了舞台,成为常演常新的经典。现在《牡丹亭》的观众大部分是年轻人,许多人百看不厌,这说明其具有很强的现代性。汤显祖正是通过一个女性对生命和自由的追求,更深刻地揭示了生命的意义。

2005年4月,青春版《牡丹亭》在北京大学首演,并获得了空前的成功。……它为昆曲表演艺术开创了新纪元。

——根据凤凰网《汤显祖与莎士比亚》、人教版《世界文化遗产荟萃》整理

材料二   汤显祖和莎士比亚是两位同时期的世界级戏剧家,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与生活环境下,同样都创作出了脍炙人口超越时空的剧作。……400年前,戏剧大师莎士比亚和汤显祖分别离世。他们是世界文学史上的同龄人,但又处于两个“平行空间”,山迢水遥。彼此不闻。“交换名片”走在400年后。2016年,中英两国决定共同纪念这两位文学巨匠,举办了一场名为“跨越时空的对话——纪念文学巨匠汤显祖和莎士比亚逝世400周年”的大型世界巡展。

——摘编自人民日报评论员随笔:《当莎士比亚遇上汤显祖》

材料三   汤显祖的剧作都是在闲暇时光而作……而莎士比亚作为职业剧作家,主要是为了票房收入,为了生存,有时甚至草草写出……汤显祖的剧作家的身份实际上是被后人确立的,因为直到清代汤显祖仍被称作是“填词大家”,并不认可他是剧作家……由此看来无论是从莎士比亚和汤显祖的生平履历还是从他们一生所致力的主要事情来看,他们二人其实并没有多少可以类比的交集,除了表面的二人同一年去世和汤显祖也和莎士比亚一样写过剧作。

——摘编自邹元江《为什么汤显祖不是中国的莎士比亚?》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概括明朝万历年间昆曲发展的主要表现。简析《牡丹亭》在现代让年轻人百看不厌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列举莎士比亚的代表性戏剧作品一部。简述莎士比亚在文艺复兴中的地位和贡献。
(3)有人把汤显祖称为“中国的莎士比亚”,有人不同意这种说法。请选择一种观点,并根据材料二、三和所学知识阐述你的理由。
5 . 工业革命在带来巨大生产力的同时,也引起了社会、世界格局和艺术等多方面的变化。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交通革新是开启与构建近代交往体系的重要力量,作为交往先导的交通,它运载的、交流的不仅只是货物、人口,还有思想、观念的碰撞和交流。不同地区之间往来交往的发展,使得原本封闭的、落后的地区也接触到了先进的文明,面对先进文明,隔绝的地区无法再使自己孤立起来……这就为人们的交往提供了更为广阔的空间。这种扩展和深入,直接影响了全球历史格局的演进。

——摘编自[英]约翰·克拉潘《现代英国经济史(中卷)》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列举第一次工业革命后交通运输革命的表现,试从生产组织形式和科技进步的角度,分析世界一体化形成的原因。

材料二:19世纪的欧洲社会发生了显著变化,工业革命与科学技术相互促进,物理、化学、艺术等都达到了新的高度。在光学理论发展的推动下,艺术家们开始把目光转向了丰富多彩的客观世界当中……根据“物体的色彩是由光的照射而产生的,物体的固有色是不存在的”这一最新的光学理论进行着艺术实践、实践发现,景物在不同的光照条件下有不同的颜色呈现,他们便依据不同的光线变化忠实地在画布上创造出符合物体真实的色彩变化。

——据李建群,邵亦杨《外国美术史》整理


(2)根据材料一二,结合所学,有两点认识可供选择讨论:①对“光与色”的对比观察中,不同流派的艺术家创作出了大量的艺术作品,试从绘画风格演变的角度,指出19世纪的这两大流派及所取得的艺术成就。②对光的认识不同时期有所不同,试以牛顿和爱因斯坦的研究成果为例,简述其有关光学的科学成就。

材料三:不能说天下大势不存在,或者不可预测。波兰银行家布洛赫在1898年出版了一套厚达六册的《未来战争的技术、经济和政治诸种方面》。在这部预言性的著作中,他预测到战壕战争的军事僵局将导致长久冲突,而这种冲突必须付出的经济和人力代价,将使交战国陷入耗竭或社会革命。这本书迅速被翻译成无数种语言,但是对军事计划却没有任何影响……但是,使欧洲陷入大战的,是当时的国际形势。随着全球性工业资本主义经济的兴起,日益尖锐的竞争加强,这种国际游戏所下的赌注也与以前大不相同。

——摘编自[英]霍布斯鲍姆《帝国的年代》


(3)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列举大战导致“交战国社会革命”的具体表现,概括大战呈现“长久冲突”的主要特征。
2020-06-22更新 | 147次组卷 | 2卷引用:浙江省金丽衢十二校2020届高三下学期第二次联考历史试题
6 . 意大利是欧洲的重要国家,在世界近现代史上留下了独特的身影。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4世纪中叶,累死病在意大利蔓延,既给人们带来恐慌,也促使人们反省:不只瘟疫造成死亡,长久以来在宗教缚中麻木生活,活着也形同于死亡。在死神笼草的黑暗中,溥伽丘的短片小说集为人们的心灵打开了一扇窗户。

——岳麓版高中历史教材必修三

材料二:佛罗伦萨大教堂的新建筑是商业和手工业行会从贵族手中夺取了政权以后,作为共和政体的纪念碑而建造的,在当时是一直萦绕于市民心中的世纪工程。…布鲁内列斯奇理解同胞们的这种心思,更深知只有在古典建筑艺术上推陈出新,才能建造出具有时代精神的新建筑。为了设计穹顶,他到罗马逗留几年,潜心钻研。回到佛罗伦萨后,布鲁内列斯寺提出了一个完美的设计方案,使穹顶的远造既有大胆创新的科学根据又有和谐共生的艺术之美。……1420年,动工修建,布鲁内列斯奇亲自领导了整个施工过程。布鲁内列斯奇逝世以后他的墓被恭敬地建在主教堂的地下室里。

——据《西欧文明》《西方建筑史》等整理

材料三:1943年7月9日晚,随着一个军事行动开始实施,墨索里尼建立“新罗马帝国”的梦想也随之走向破产。…战后,“罗马梦魇”逐渐消退。1951-1962年,国家工业化以意大利历史任何一个阶段均无法与之比拟的速度发展,其增长率名列欧洲前列。到1962年,意大利人均生产增长率为5.6%,仅低于德国,超过任何西欧国家,被誉为经济“发展的奇迹”。

——摘编自瓦菜里臭卡斯特罗诺沃《意大利经济史:从统一到今天》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薄伽丘创作的短篇小说集的名称。结合所学,说明薄伽丘的作品是如何“为人们的心灵打开了一扇窗户”的。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修建佛罗伦萨大教堂的目的。结合所学,简述佛罗伦萨大教堂穹顶的设计是如何体现“既有大胆创新的科学根据又有和谐共生的艺术之美”的。
(3)根据材料三写出该军事行动的名称。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战后意大利创造经济“发展的奇迹”的因素。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7 . 中国书画别具一格。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汉字由小篆演变为隶书,叫“隶变”,是古今文字的分水岭。隶书的形体、笔画比小篆有很多俭省,因此使我们容易辨认。汉字的书写成为一种独特的艺术,是在南北朝时期。单体汉字的定型为书法准备了丰富的材料,士人群体的形成使书法成为他们表达理想的形式。当时还没有发明印刷术,书籍的流传全靠手抄,于是就有一部分有文化、书法好的人,专门以抄书为生,通称“书佣”。

——摘编自任世江《高中历史必修课程专题解析》

材料二   唐人擅长书法的尤多,如颜、柳等,至今写字的人,还奉为模范。南北朝时,山水画渐渐兴起,到唐朝而更盛。其中王维的画,专取清微淡远;李思训的画,则注重着色,钩研成趣。所以李、王二人又为后世山水画“南北宗”之祖。

——吕思勉《吕思勉讲中国史》


(1)阅读材料一并结合所学,写出隶书“成熟并通行”的时期,概括南北朝时“汉字的书写成为一种独特艺术”的原因。
(2)阅读材料二并结合所学,指出唐人书法家“颜、柳”及其所擅长的主要书法体,并简述唐朝山水画的基本特征。
2020-06-14更新 | 170次组卷 | 3卷引用:浙江省名校新高考研究联盟(Z20)2020届高三第三次联考历史试题
8 . 文化交流是推动人类文明进步和世界发展的重要动力。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如果说18世纪欧洲(主要是法国)的启蒙运动使人从神权的桎梏下解放出来,那么“五四”新文化运动则使中国人从孔子儒家为轴心的传统文化的束缚中挣脱出来,追求个体从大家庭中冲决出来取得自由平等独立的权利和地位。……高扬民主和科学之旗,包含着80年中西文化论争所积累起来的认识成果,又体现了认识的一种飞跃。它由古今中西新旧之争而来,又是对古今中西新旧之争的历史概括。

中国人因此而找到了一个最重要、最本质的是非标准,而后才可能有完全意义上的近代中国和近代中国人。

——摘自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材料二   17~18世纪,中国古代的主要经典和儒家学说,通过传教士的介绍、研究,在欧洲知识界和上层社会得到了流传和宣扬,成为伏尔泰等启蒙运动者汲取精神力量的源泉。中国历史上传统的仁君统治和大一统的思想,更是主张开明君主专制的启蒙思想家反对欧洲王权所追求的社会楷模。(启蒙思想家)霍尔巴赫说:“中国是世界上唯一的将政治和伦理道德相结合的国家。”

——摘编自沈福伟《中西文化交流史》


请完成下列要求:
(1)根据材料一,概括近代中国人找到的“最重要的是非标准”。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一是非标准是由近代中西文化论争的哪些核心主张积累而来。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启蒙思想家的思想主张,并简述欧洲启蒙思想中所体现的中国儒家思想。
(3)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对中西思想文化交流的认识。
9 . 【加试题】西塞罗说:“事实上有一种真正的法律,即正确的理性”。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人类历史上,是希腊人第一次形成了独具特色的理性自然观,这正是科学精神最基本的因素。希腊人认为,自然界是有别于人的东西,也是有规律、有秩序的……但更重要的是,它的规律和秩序是人可以把握的,因为它是数学的。希腊人相信心灵是掌握自然规律最可靠的保证,因而极大地发展了逻辑演绎方法和逻辑思维。在几个特殊的科学领域里,希腊人成功地将它们数学化。希腊科学是有缺陷的,它不重视对自然现象实际的、细致的考察。它注重的是说明和理解自然……如果考虑到今天人类面临的生存危机,用“缺陷”来评判希腊科学无论如何是不恰当的。

——根据吴国盛《科学的历程》摘编

材料二   这种对理性的信任是启蒙运动的另一个基本特点……自然神论者受牛顿证实的万有引力定律的影响很大,相信存在着不仅控制物质世界、而且控制人类社会的自然法则……他们拒绝接受上帝支配世界并任意地决定人类的命运这种传统的信仰,相反,他们寻找一种与理智的判断相一致的自然宗教……他们坚决认为,上帝创世后,允许世界按照某些自然法则运转而不加以干涉。因而,自然神论者能同时做两件不相容的事。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1)根据材料一,概括古希腊“理性自然观”的主要特点。
(2)根据材料二指出,启蒙时代“理性”的基本含义是什么?结合所学,从思想和科学的角度简述“自然神论”在这一时代的意义。
10 . 科技在文明进程中起着独一无二的推动作用,也几乎是世界上唯一能够获得叠加性进步的力量。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亚里士多德对他那个时代的主要哲学问题作了全面、系统的论述,构建了一个规模庞大的哲学体系……后来,欧洲的基督教社会从阿拉伯人手中重新得到了他的著作,并将其译成拉丁文,他的学说中那种严密的逻辑、那种压倒一切的解释力,赢得了人们的尊敬,从此,他的观点具有了权威性,并逐渐被推崇到了神圣的地位,成了教条。到后来,甚至他的最不正确的说法,人们也很乐意接受。

——摘编自江晓原主编《科学史十五讲》


(1)根据材料一,概括亚里士多德的观点“逐渐被推崇到了神圣的地位”的原因。亚里士多德的很多观点已被时代证明是错误的,但有一门工具科学至今仍被学术界尊为权威。请写出该工具科学的名称及其主要理论。

材料二   从牛顿开始的200多年间,最先进、最重要的思维方式就是机械方法论了。今天我们谈起机械论的时候,可能会觉得那是过时的、僵化的思想,但是在启蒙时代,这种思维方式是非常具有革命性的。牛顿等科学家告诉世人:世界万物是运动的,那些运动遵循着特定的规律,而那些规律又是可以被发现的。只要利用那些定律和定理,就能制造出想要的机械,合成想得到的光,并且了解未来。在牛顿之前,人类对自然的认识充斥着迷信和恐惧,苹果为什么会落地,日月星辰为什么会升起,天上为什么会出现彩虹,这些在今天看似无须解释的现象,在当时的人们看来都是谜。人类只能把一切现象的根源归结为上帝。直到牛顿等人出现,人类才开始摆脱这种在大自然面前的被动状态。从此,人类开始用理性的眼光看待一切的已知和未知。

——摘编自吴军著《全球科技通史》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分析机械论在启蒙时代“是非常具有革命性”的原因。在工业革命期间,英国的发明家们在利用机械论解决动力装置和交通运输方面的难题时,取得了怎样的成功范例?

材料三   1905年,26岁的爱因斯坦……发表了《论运动物体的电动力学》一文,提出“狭义相对论”,否定了绝对的时空观,把牛顿力学中的物体运动作为物质低速运动的特例,提出了更为广阔的物质运动的规律,从而不仅使物理学,而且使整个科学界、思想界发生了一场意义深远的革命。

——摘自董正华编著《世界现代化进程十五讲》


(3)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简述狭义相对论创立的意义。同一年,爱因斯坦还提出了哪一假说解决了经典物理学无法解释的光电效应问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