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文化史(旧)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37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它(汉字)没有字母文字的种种便利之处,但是它所体现的简朴和终极真理却牢不可破,不受狂风暴雨和艰难时日的侵袭,保护了中国文化达四千年之久。它坚固、方正而优美,恰如它所代表的精神。

——李济(音译)《中国人类学诸问题》(转引自英国哲学家罗素《中国问题》—书)


请回答
汉字方正而优美,具有高度的概括性和浓缩性。请自定一个时空范围,用一个汉字概括其历史特征,据此拟定一个论题,并结合史实予以论述。(说明:考生可选择中外历史上任何地区、范围,任意一个年份、年代、时代予以概括;标题示例:《“醒”——1919年的中国》。要求:汉字选用恰当,史实准确,史论结合。)
2022-03-16更新 | 290次组卷 | 6卷引用:广东省汕头市2022届高三一模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真题 名校
2 . 【古代农书与农业】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古代农书是我国丰富农业技术经验的总结,也是了解农业历史的重要资料。现存农书大约260种,在古代科技类书籍中名列前茅。以下为部分农书一览表

时间书名主要内容
先秦《管子·地员》《吕氏春秋·上农》等四篇对土壤、农时及耕作、栽培等农业技术的初步总结。
西汉《氾胜之书》记录了以区田法为核心的耕作技术。
北魏《齐民要术》现存最早的综合性农书,其内容源自前代农书和作者的生产经验,尤其注重系统总结黄河中下游地区农林牧副渔等知识。
宋代陈旉《农书》现存最早总结江南水稻栽培技术的农书,依托于作者丰富的农学知识和实践经验,记述了土壤所宜以及积肥、施肥等提高地力的技术。
元代王祯《农书》综合性农书,其中《农器图谱》记述了大量农业工具。
明代《种树书》专门记述果树、蔬菜、花草栽培。
《农政全书》传统农书集大成者,吸收了传教士传入的西方农业科技,并记录了新引进的高产粮食作物。

——摘编自胡道静《中国古代典籍十讲》等

材料二   《耕田》:“凡美田之法,绿豆为上,小豆、胡麻次之。悉皆五、六月中穙种,七月、八月犁稀杀之,为春谷田,则亩收十石,其美与蚕矢、熟类同。”说明豆类作物的轮作,起到了绿肥作用。《大小麦》:“冬雨雪止,以物辄菌麦上,掩其雪,勿令从风飞去。后雪,复如此。则麦耐旱,多实。”对降雪的利用,具有防旱保墒的作用。

——据《齐民要术》

材料三   《粪田之宜篇》:“相视其土之性类,以所宜粪而粪之,斯得其理矣。”主张针对不同土壤使用不同的肥料,以达到“地力常新壮”的目的,体现了“用类如用药”的思想。《善其根苗篇》:“今夫种谷,必先修治秧田……大抵秧田爱往来活水,怕冷浆死水……(水)浅深得宜乃善。”强调了秧田用水的重要性。

——据陈旉《农书》

(1)根据材料一,概括中国古代农书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阐述中国古代北方与南方农业生产的异同。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世纪的西方封建国家中,与君权平列的有教权。君权是世俗权力,管辖世俗界,教权是精神权力。封建君主如果侵犯了封臣的权利,封臣可以不对封主尽义务。……西方封建时代并无近代意义的立法概念,法律是古老的习惯法,法律来自社会,而非出自君权。

——吴于鹰《中西启蒙运动的比较》

材料二   以为在民国成立以前的政体全是君主专制,甚至全是苛暴的、独裁的,这话显然有错误。在革命前后持这种论调以攻击君主政体,固然是一个合宜的策略。至少除开最后明清两代的六百年。……大体上说,一千四百年的君主政体,君权是有限制的。

——吴晗《历史的镜子》(发表于1943年)

材料三   随着西方资本主义的全球扩张,包括“中国专制说”在内的西方学说被输送到世界各地。19世纪末20世纪初这种观点传入中国。谭嗣同在1896年所著的《仁学》中说“两千年来之政,秦政也,皆大盗也”,对秦汉以下的中国政治持全盘否定态度。此后……都将从秦始皇开始到20世纪初延绵不绝的中国政治体制一并视为专制政体。

——摘编自侯旭东《中国古代专制说的知识考古》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15世纪左右中国和西方政治体制的区别,并指出“一千四百年”的古代中国限制君权的因素有哪些?
(2)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专制说”在中国广泛流传的原因。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4 .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在世界各国中,美国是最早开始实施新殖民主义的国家,受到文化霸权思想的影响再加之白人对利益的过度崇拜等观念的根深蒂固,在文化输出意识上美国比任何国家都要强烈,而且也采取了一定的措施进行大肆宣扬,比如通过制作一些票房电影,并在其中添加一些文化意识形态内容,再通过画面的变换等高科技的引入,以此吸引更多的电影爱好者,也从间接层面起到对本民族文化的宣传。由于票房电影属于美国的本土文化产品,其中也必然包含着美国的价值观念,通过这些影片的宣传,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世界各地人们的价值观念以及文化意识形态。

——据姚丹《美国票房电影中的意识形态现象》

材料二   美国好莱坞电影中,超级英雄电影是最富有生命力和表现力的一种类型,并且超级英雄电影具有较好的民意基础,深受观众的喜爱。超级英雄系列电影不仅融合美国的意识形态,同时也对美国文学构成产生重要的影响,对超级英雄系列电影进行文学解构,能够清晰地看出美国的主流价值观以及美国的本土文化。20世纪以来,美国出现大量的由超级英雄漫画改编而来的电影,通过恢弘的场面设计以及炫酷特效的使用,加之独特的叙事结构,使电影具有较强的吸引力。

——摘编自张憭撩《美国电影的意识形态及其文化内涵阐述》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美国票房电影的特点及其成因。
(2)根据材料,谈谈我们应当以什么样的态度对待美国票房电影。
2022-05-28更新 | 82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2022届高三下学期普通高等学校模拟押题卷(一)历史试题
5 . 民生问题,国之大事,中国自古有重视民生之传统。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是故明君制民之产,必使仰足以事父母,俯足以畜妻子,乐岁终身饱,凶年免于死亡。夫仁政必自经界始。经界不正,井地不均,谷禄不平。……经界既正,分田制禄,可坐而定也。

——《孟子》

材料二   中国古代按照贫困户的收入来源、财产状况、家庭劳动力等因素将其分为极贫、次贫等层级,给予不同的救济扶助。古代在坚持政府主导的同时,还注重采用经济手段、调动民间力量参与扶贫救助,如采用招商赈济、以工代赈等方式。政府除了在自然灾害之后开展临时性救助,还制定系统性扶持办法,如政府资助贫民春耕的种子。规定扶贫是各政权的重要职责,需设立独孤园等恤养老幼贫疾的常设机构。北朝在以“三长制”重建乡里机构时,特别强调三长有照顾乡里贫弱的责任。

——摘编自孙竞、张文《中国古代扶贫实践及其当代价值》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为了保障民生,孟子制定了怎样的制度规范?分析其产生的社会背景。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扶贫思想并说明其当代价值。
2022-04-30更新 | 129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潮州市2022届高三二模历史试题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国在西周时期就已经有了“嘉种”的概念,《诗经》记载了选用良种的好处和一些已经育盛的优良品种,这一时期选种和育种的目标是产量、品质和熟期等。《管子》所记载的18种土壤中,每种土壤都有两种适于栽培的作物品种。汉代在选种上已经普遍采用田间穗选的方法,选择标准是植株高大或穗大强者,种子贮藏时注意干燥防虫。《齐民要术》所提出的选种标准还增加了品种的特性和遗传素质及适应性能,并对良种的繁育技术作了深入的研究和探讨。明代耿萌接提出了更高的技术标准,清代杨双山的“择种法”在理论和技术上相较前人有了更大的进步。

——摘编自郭文韬《中国古代的选种有种和良种繁育》

材料二   中国杂交水稻研究起步较晚,但进步神速。50年代中后期,研究者们确立了水稻性状研究杂种优势的基本思路,并对实验范式达成了共识,为水稻杂交技术的发展奠定了基础。60年代,袁隆平和他的团队克服重重困难,用了四年时间通过对超过14000株水稻的观察比对,揭示了水稻雄性不育的遗传规律,并首冰提出了水稻三系杂交法的科学概念。此后全国杂交水稻研究团队展开大协作,1976年中国开始与国际水稻研究所合作,与其它国家互通有无,攻克了诸多难关。袁隆平敏锐地发现,传统三系法由于不育系的稳定性,导致产生优秀组合的概率偏低,经过多年研究,更为优越的两系法育种诞生。此后二十多年里,中国超级稻有育种计划将常规选育、三系、两系选育与分子生物技术结合,取得了突出成就。目前,中国杂交水稻已在60多个国家成功试种或推广,中国成为世界上杂交水稻技术的主要输出国。

——摘编自李晏军《中国杂交水稻育种》


(1)根据材料一概括我国古代选种育种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新中国杂交水稻选育技术发展进步的原因,并简述其意义。
7 . 中华民族历来注重家庭、家教和家风。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古人往往通过家训把自己及前辈的社会生活经验传授给子孙后代。有些家训在后世流传甚广,如周公、孔子留下的口头家训,北齐颜之推撰写的《颜氏家训》,还有唐太宗的《帝范》等。古代家训的内容主要有修身、治家、睦亲、处世、教学、婚姻、择业和仕宦八大类。其中,修身部分所占比重较大。家训实施的主要方法是对家庭成员进行规劝、诱导,但有时对违反家训者也会采取相应的处罚,如张榜公布其不良行为,宣布其为不孝、不贞,或者罚跪、鞭笞、禁食等。

——摘编自徐秀丽《中国古代家训通论》

材料二家书往往寄托着一个家庭难以忘怀的记忆,成为家庭文化的一部分。20世纪20年代,梁启超与海外子女的书信往来频繁。他常问孩子“你们的意思怎么样呢?”“不知你的性情到底近这方面不?”他还告诫孩子“在纽约、芝加哥笔直的马路崭新的洋房里舒服混一世,这个人一定是过的毫无意味的平庸生活”,毕竟“有志气的孩子,总应该往吃苦的路上走”,并提到“毕业后回来替祖国服务,是人人共有的道德责任”。

——摘编自陈岚《<梁启超家书>中的家庭教育思想及其启示》


(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概括我国古代家训的特点。
(2)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指出梁启超家庭教育的新思想并分析其形成的原因。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医是我国人民在生产、生活实践中的经验总结。战国秦汉时期,《黄帝内经》《神农本草经》《伤寒杂病论》这三部中医学术理论、药学、临床体系的奠基之作问世。南朝时期,《本草经集注》收录了民间广泛应用的外来药物。唐代,孙思邈在《千金方》中提出了“大医精诚”思想;《唐本草》是世界上第一部由政府颁布的药典。五代时期,《海药本草》记录了海外传入的百余种药物。宋代,政府专设“太医局”培养中医人才,专设“校正医书局”搜集、整理、考证和校勘历代医籍;文仕通医及文人从医以“兼济天下”成为潮流。明清时期,李时珍写成《本草纲目》;政府和民间大力推行人痘接种以预防天花;广誉远、同仁堂、九芝堂等老字号中药堂、中药铺兴起。

——据李成文《中医发展史》

材料二  近代前期,“求进步的中国人”坚信“要救国,只有学外国”。当时中医界“或立奇方以欺世;或假托仙佛之方:或托西术东艺,欺人图利”。陈独秀指出,中医“既不解人身之构造,复不事药性之分析,菌毒传染,更无闻焉”。知识精英们“以科学的名义”对中医的批判,最终酿成民国政府三次试图废除中医的行动。随着外国侵略进一步加剧,“传统力量”反而渐渐显现出真实价值, 1920年代中后期以降,中医与中国民族、身体、思想、文化系统的关联逐渐紧密。钱穆认为,包括中医在内的中国传统文化“不仅可以容受近代西方之科学文明,应该还能融化能开新”。

——据皮国立《近代中西医的博弈:中医抗菌史》等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古代中医学发展的主要特点。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近代知识精英对中医学态度的变化并分别分析其原因。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9 . 中华民族历来重视体育运动,古代和近代的体育运动及相关思想对当今体育事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启迪。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国古代的体育运动,首先讲究的就是礼仪。《论语》曰:“君子无所争,必也射乎,揖躟而升,下而饮,其争也君子。”体育运动在当时是一种修身养性、培养君子风度的方法。中国古代体育运动并不刻意追求超乎自然常态和令别人叹为观止的体格与体能,强调的是自家的切身体会,不需要别人去评判,无论老的少的、强的弱的,都可以身体力行。

——摘编自杨向东《中国古代体育文化史》

材料二   在我国近代体育史上,梁启超曾不断介绍和传播西方体育理念,其体育思想有着丰富的内涵,主要体现在:体育思想以“新民”为终极目标;主张人的“全面发展”,提出德育、智育、体育缺一不可;推崇“尚武”精神;注重女子教育和平等体育。梁启超的体育思想,不仅是当时救济积贫积弱之中国的“良药”,对今天体育事业的发展也仍具有重要的启迪和借鉴意义。

——摘编自律海涛《梁启超的体育思想》


(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体育运动的特点及其意义。
(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梁启超体育思想的时代特色并分析其原因。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者歌颂世俗蔑视天堂,肯定“人”是现世生活的创造者和享受者,提倡科学文化,反对蒙昧主义,要求文学艺术表现人的思想感情,科学为人谋福利,教育要发展人的个性,要求把人的思想感情和智慧从神学的束缚中解放出来。

——摘编自胡炳章、吕学芳《文化的视界》

材料二   启蒙运动一开始是以温和渐进的方式集中在思想领域,对理性思想的高扬使它实现了西方思想和文化向现代的转换。但也应该看到这些思想对社会影响的程度是巨大且深刻的,经历了启蒙运动的西方文明再也不同于从前。占主宰地位的专制主义政治制度陷入了守势,要求废除王权,建立民主政体,还政于民成为政治思想成为主流。要求在政治上和经济上的自由和平等成为随后西方人民斗争的动力和目标,一个具有极大进取精神和不断发展的西方社会出现在了人类舞台上。

——摘编自徐新《西方文化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者的思想主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启蒙运动时期政治思想的内容,并分析启蒙运动对西方社会发展的积极影响。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