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文化史(旧)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80 道试题
1 . 下图是儒家思想在古代中国发展示意图,下列对a、b、c、d四处出现起伏的原因分析错误的是(       
A.a处:“焚书坑儒”B.b处:“独尊儒术”
C.c处:“三教合一”D.d处:“西学东渐”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下图示意图是中国古代某时期出现的学校系统。这一时期是
A.秦朝
B.汉朝
C.宋朝
D.明朝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我国古代、近代历史上,与王朝兴替伴生是孔子思想的“死”与“活”,是孔子的“死去”与“活来”。比如武汉大学哲学学院彭富春教授在《死去的孔子与活着的孔子》一文中就指出:“通过对于孔子思想边界的区分,一方面,我们看到了孔子活着的思想,在一个无序的世界里建立秩序,在一个无爱的时代里宣扬仁爱;另一方面,我们也看到了他死去的思想,礼制束缚了个体的生长,仁爱限制了情感的丰富。”“一个死去的孔子只会讲《论语》中的话,一个活着的孔子则会说出我们时代的智慧箴言。”"

材料二儒家思想在古代中国发展示意图(如图)

阅读材料,提炼一个观点,并结合史实进行阐述(要求:观点明确、史实准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楚)

4 . 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首次提出划定“生态红线”,要求加快生态制度文明建设,建设美丽中国。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古人注重人和自然的关系。请列举中国古代注重人与自然关系的两个重要思想家及其主张。
材料一 近代以来英国针对空气污染和水污染的部分法律
时间
法律名称
1843年
《控制蒸汽机和炉灶排烟法》
1855年
《有害物质去除法》
1876年
《河流防污法》
1926年
《公共卫生(烟害防治)法》
1956年
《大气清洁法》
1963年
《水资源法》
1973年
《水法》
1974年
《污染控制法》

——据梅雪芹《历史学与环境问题研究》
(2)材料一说明了什么问题? 依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请列举二战以来资本主义发展中出现的有利于环境改善的因素。
材料二 2002年全球碳排放量示意图

——引自M-F.杜兰等编《全球化地图》
(3)近年来,西方发达国家指责中国排放了过多的温室气体,加剧了全球变暖。请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从历史和现实角度评析该观点。
2016-12-12更新 | 946次组卷 | 1卷引用:2014届四川省资阳市高三三诊文综历史试卷
5 . 中国近代化主要是在外接连不断、一个比一个更为严重的民族危机的驱迫下,中国人迅速不断地、一次次变换择取更新的西方文明成果。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近代史化的主要三种模式

(1)根据材料一指出哪两种近代化模式存在根本对立?简要说明理由。
材料二 由于中国人闭关自守、骄傲自满,三次灾难性的战争使他们受到了巨大的刺激。
第一次是1840~1842年同英国的战争,第二次是1856~1860年同英法的战争,第三次是1895年同日本的战争。在这些战争中所遭到的耻辱性失败,迫使中国人打开大门,结束他们对西方的屈尊态度,重新评价自己的传统文明。其结果是入侵和反入侵的连锁反应:它产生了一个新中国,产生了至今震撼着远东和全球的影响。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2)依据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材料二中“入侵和反入侵的连锁反应”在推动近代中国进步方面的表现。
材料三 从影响方面看,19世纪西方的冲突在促使传统中国向近代中国转型上所起的作用,肯定比16—17世纪欧洲探险家和传教士到所起的作用更为巨大……但他们的影响只局限于中国统治集团内部的少数士大夫……真正的近代化遥遥无期。
——徐中约《中国近代史》
(3)请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为什么19世纪中国虽然在向近代化转型,但真正的近代化却 “遥遥无期”?
材料四 近代前期我国政治文明演变示意图

(4)以材料四我国政治文明的演变为例,分析近代前期中国近代化过程呈现的特点。
2016-12-12更新 | 977次组卷 | 1卷引用:2013届山东省烟台市高三5月适应练习文综历史试卷(二)
6 . 下图是据有关资料绘制的中国某出版社翻译西学著作数量统计示意图。该社译著类别具有代表性,它反映了这一时期中国学习“西学”的趋势是
A.由被动接受到主动选择B.由盲目排外到全盘西化
C.由对内革命到对外反帝D.学习西方层次由表及里
7 . 阅读《工业文明孕育期社会变革示意图》,完成各项要求:

(1)根据图中经济、思想文化、政治的要素分类,在带△的方框内填写适当的历史事件。
(2)在图中找到与启蒙运动相关的四个箭头,对箭头的含义做出合适的解释。示例:箭头①:启蒙思想产生于英国,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是启蒙思想产生的时代背景之一。
箭头②:
箭头③:
箭头④:
(3)如果要表示人类正式进入工业文明时代,应该在本示意图的右面添加一项什么重大历史事件?
2016-11-18更新 | 862次组卷 | 1卷引用:2011届上海市奉贤区高三4月调研测试(二模)历史卷
8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978年以来我国城乡居民家庭人均收入增长示意图

材料二:1995年以来我国城镇居民家庭平均每百户耐用消费品拥有量

材料三:在这三十年的经济全球化发展过程中,中国踩着历史节奏,每一步都没有落空。
——引自2007年11月1日,中国经济时报
问题:
(1)材料一、二反映了我国城乡居民的家庭生活出现了什么样的变化?
(2)三十年来中国的经济发展是在什么思想的指导引领下进行的?
(3)简述这三十年来中国是怎样“踩着历史节奏”,实现经济快速发展,全面融入经济全球化潮流的?
2016-11-18更新 | 349次组卷 | 1卷引用:2010年上海市松江区高三下学期质量监控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9 . 下图是儒家思想在古代中国发展示意图。下列对a、b、c、d四处出现起伏的原因分析不正确是
A.a处:“焚书坑儒”的压制
B.b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影响
C.c处:受佛教道教的冲击
D.d处:对传统儒学的批判继承
10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图1 丝绸之路示意图
材料二 在疆域辽阔和国势鼎盛两方面,汉代中国都与同时期的罗马帝国并驾齐驱。
——伯恩斯、拉尔夫合著《世界文明史》第Ⅰ卷
材料三 漫画

材料四 英国人均国民生产总值的指数变化(1500-1900年)示意图。

材料五 一九七二年二月十七日,在白宫门前的草坪上举行了尼克松访华前的欢送仪式。尼克松说:“尊敬的副总统、国会及内阁成员,尊敬的各位来宾,我向大家的到来表示衷心的感谢。尤其要感谢今天到场的各位新闻记者们,这几天来他们向全世界传递着白宫的信息,这正如我7月15日在这里的演讲一样,我宣布了这次(去中国的)访问,这次是和平之旅。我们不奢求通过一周的谈判,扫清中美几十年来的外交中的障碍。十月份在周总理和基辛格的谈话中说到,美国是伟大的民族,中国也是伟大的民族,两国之间的差异,不同的处世哲学,不应该阻止中美在外交上达成共识。展望未来我们必须认识到,中美政府之间存在着很大的差异,而且这些差异还将继续存在,但是我们必须做得是保留既有的差异,又不成为敌对国。如果这次访问可以实现这个目标,世界将会变得更安全,尤其是那边的孩子们,可以在一个更加安全的环境下成长。我希望后人会用阿波罗11号的宇航员留在月球上的那块纪念碑上写的‘我们为了全人类的和平来到这里’,用这句话把我的这次里程载入史册。谢谢,再见!”
——档案解密1972(五)
(1)根据所学知识并结合材料一和材料二,分别指出丝绸之路的作用和罗马帝国统治得以维系的重要因素。从世界地位的角度理解材料二。
(2)根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文艺复兴与漫画图2反对的对象有什么变化?
(3)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800年到1900年间英国人均国民生产总值的指数迅速的情况、原因及其特点。(6分)
(4)根据材料五和你所知,指出尼克松这次访问中国的有利条件,并用后来的史实证明中美两国的这些差异“继续存在”。
2014-04-09更新 | 1314次组卷 | 1卷引用:2014届四川省内江市高三第四次模拟考试文综历史试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